《下半場》華語運動電影之夢

《下半場》
華語運動電影之夢

談到以運動為主題的戲劇電影,多數都會聯想美國荷里活的許多作品,日本也有不少,可是在華語影壇則一向是個冷門範疇,拍的數量本就不多,還佔了不少都是借運動為外殼的特技武打、搞笑喜劇或偶像愛情劇,往往缺乏認真的競技描寫及運動家精神的探討,還有些則為宣揚國族認同感而獲支持開拍,動機不純。正因如此,我一直認為2019年的台灣籃球電影《下半場》實在是部難能可貴的作品,即使票房無法大賣,它仍然具有不凡的意義。

台灣聯賽異象

要談這部戲,首先得從台灣籃球說起。最近兩年台灣的職業籃球搞得非常興旺,接連冒出了兩個新聯盟P.LEAGUE+和T1,營銷推廣更大有進步,現場入座率和網上直播收看數字都頗為理想;但是再回溯早幾年並沒有這種光景,當時唯一的半職業聯盟SBL(超級籃球聯賽),只有冠軍賽比較矚目,平時反應不大熱烈—我曾經趁在台灣旅遊時前去看常規賽,目睹現場觀眾寥寥的狀況。而大學籃球UBA,情況也是大同小異。唯有他們的高中籃球聯賽HBL,近十餘年來辦得火紅,尤其每年三月的四強及冠軍戰,竟是在當地娛樂業界最高殿堂、能容納一萬五千人的台北小巨蛋舉行,座無虛席,一票難求。這個每年盛事有體育電視頻道全日直播,也吸引許多商業贊助,推出的各參賽校應援T-shirt和紀念產品都非常搶手,每屆的傑出高中球員所得到的曝光、包裝和關注度,更是儼如職業球星。這種「高中籃球比大學甚至職業更受歡迎」的景象頗是奇特,對於我們看慣美國NBA和NCAA的球迷,完全想不到有一個地方的中學生籃球會產生出如此市場價值,整個營辦和行銷的規模全屬「職籃級」。很記得當年第一次去實地觀戰,整個氣氛實在令我稱奇。

正因台灣HBL擁有這般高人氣,才會催生出這部高中籃球電影《下半場》。除了背景主題,劇本的靈感同樣來自真實的HBL比賽,《下》的主軸圍繞一場「兄弟對決」,這確確實實在HBL的總決賽裡發生過:2015年,由三年生高國強率領的泰山高中無敗殺入決賽,對手正好是一年生弟弟高國豪領軍的松山高中,結果演出了一場熱血經典,松山從落後逆轉取勝的過程,刺激精采不在話下,高國豪球風奔放魅力驚人(並一舉贏下該屆新人王和MVP),哥哥高國強敗後激動落淚,這些都成了HBL的重要歷史時刻。我當時也在小巨蛋親眼見證這一戰,絕對是戲劇性十足,而《下》的故事正是從中獲得啟發。

抓緊熱血巔峰

不過《下》並非真的改編高氏兄弟事跡,而是完全原創的。導演張榮吉拍紀錄片成名,這部電影的調子也走比較現實和沉重的路線,講述一對家境不佳、相依為命的兄弟姜秀宇和姜桐豪,偶然因為在街頭球場與人賭錢鬥球的影片為人注意,弟弟獲得冠軍名校招攬,但哥哥秀宇卻因以前打球受傷失聰而不受青睞,輾轉流落到一家草根的無名校打球,球隊還將因學校經費不足而要在下學年解散。兩人分道揚鑣,漸漸關係破裂,走上不同的籃球道路,但最終都在HBL的終極決勝中碰頭,對決之外,兩兄弟也重新互相諒解。

HBL比賽的魅力所在,是燃燒青春,不留遺憾。高中雖然有三年,但多數的學生其實要到三年級才有機會成為正式登錄球員上場,機會往往就只有這麼一年,所以他們有句宣傳口號是「一生只有一次HBL」。《下半場》的情節也緊抓著這個命題,一邊哥哥打的是即將解散、沒有明天的球隊,大家為彼此而戰,「證明我們曾經努力過」;另一邊的弟弟則抓住改變命途的機會,一往無前。正如《SLAM DUNK》一樣,青春沒有第二次,這不是甚麽新鮮主題,卻永遠動人。

實拍運動之難

一套運動電影,如何表現競賽當然是靈魂所在,而這常是華語片中最弱一環,有時是因為拍的人根本不了解運動,有時是演員力有未逮,往往只能採用誇張和特技手法為遮掩,又或者乾脆走「名為運動片,實為武俠片」的幻想路線。《下半場》則挑戰了一條過去華語運動電影很少走的路,選擇呈現真實的籃球。第一步當然是要找既能打球又能演戲、兼具外貌台型的演員,最初籌拍時《下》的製作團隊曾經在當地舉行公開選拔,尋找合適的「素人」,不過最終一對兄弟主角還是找來了年輕新進演員范少勳和朱軒洋擔綱。兩人本身都有籃球底子,也是愛好運動之人,但為了演活高中精英籃球員,製作組安排了他們連同其他演員(其中有好些大學籃球員,也包括曾經打過HBL決賽的著名選手),在開拍前接受長達半年的訓練。這麽認真又願意投放資源,去讓演員準備好身體技能,在荷里活的大片不少見,但華語電影圈的話,對上大概只能數到王家衛的《一代宗師》。

除了演員的準備外,《下半場》在拍攝籃球比賽的技巧和敘事上,無論鏡頭移動、節奏感和剪接,營造出的效果我認為並不輸於許多美國運動片,而考慮到人家多年來累積的拍攝技術和經驗,這個成果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創作人勇敢走困難和未知的路,這種氣魄非常令人敬佩。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因為市場行銷或者其他問題,此片並沒有得到預期反應,在台灣本土也承接不到HBL的人氣紅利,在當時無論票房和談論度都有點黯然。原本我很期待,這部戲有機會在華語圈開啟一條「實感運動電影」的路,但隨著它的失利,這個夢想恐怕還要再等一段日子。

Text:喬靖夫 
Photo:洲立電影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