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ring》:拳擊台上敗者之歌|動映話

《Sparring》:拳擊台上敗者之歌

熱血動人的拳擊電影很多,而且大都描寫underdogs如何把握機會,一戰翻身吐氣揚眉,可惜現實的拳擊台並沒有這麼多童話,更多是拳手長久的掙扎與不得志,並且看著夢想的火焰慢慢熄滅。可是這樣的過程就毫無價值了嗎?也不盡然。2017年的法國拳擊片《Sparring》,這是一套講述敗者尊嚴的異色作品。

艱苦中求敗

我常常覺得在眾多職業運動員裡,拳擊格鬥手是最艱苦的。我不是說打拳就比其他運動的訓練更困難,但拳手在拼命變強同時,要面對兩件不是常人容易抵受的事,一是賽前減磅,往往非常痛苦兼煎熬意志;二是打拳必然會受到累積的傷害,要知道自己甚麽時候將到界限,及時離開傾注身心多年的競技,殊為不易。

而在這麼苦的拳壇裡,還有一批人,是以敗仗謀生。我們都習慣看職業運動明星光輝亮麗的一面,以為從事其中者全都靠勝利佔一席地;拳擊界卻有點特別,有些職業拳手是以落敗維生的,並不是說他們專門打假拳,而是他們從來不會挑對手,隨時on call出戰。這類拳手通常有兩種情況下會被徵召上台,一是給實力不凡並冒起中的好手「祭旗」,提升勝績及增強信心;二是每當有拳手受傷無法出賽,他們會在非常短的準備時間下臨時頂替。這類拳手生涯敗多勝少,但依然能夠靠雙拳吃到很多年飯,誇張如有名的美國拳手Reggie Strickland,生涯打了363場,輸掉了276場,整個拳擊歷程都是「與敗為伍」。

此外還有另一種活在燈光底下暗處的拳手,是所謂的「陪練」(Sparring Partner),他們專為準備爭標的拳壇明星做對打訓練。當然這種陪練都有一定要求,如體型和打法風格,要與明星即將對決的對手相似,另方面亦不免充當「人肉沙包」,「Partner」只是好聽一點的委婉詞。

陪練人生階段

電影《Sparring》描寫的正是這麼一個潦倒拳手的生涯。由法國著名演員馬修卡索維茨(Mathieu Kassovitz)飾演的主角Steve,是個已經年屆45歲、生涯輸多贏少的底層拳手,平日靠在餐廳當侍應幫補養家,仍是捉襟見肘,其實早就到了應該退役的時候,卻仍對拳擊台有一點眷戀火焰未熄。這時他得到一個機會,為將要爭奪歐洲冠軍的拳壇明星當陪練,情節由此展開。

我在網上看見好些評論,說這套戲只是中規中矩,但我認為他們許多捉錯了用神,把《洛奇》之類的奇跡拳擊片公式套用上去看,其實《Sparring》志不在此,它徹徹底底是在寫一個已經日暮西山、而即使年輕時也不怎麼樣的普通拳手,如何去接受自己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

戲中沒有明確用對白去交待,半生吃過三十幾場敗仗,也沒在擂台上賺到多少錢的Steve,所以要堅持繼續打拳的動機,但是從各微細描寫就會領略得到:拳擊是他人生裡最能夠找到自我價值的事情,即使相比其他人不算打得怎麽好(除了捱拳能力蠻強),至少讓他確實知道自己的生命沒有白過,因此無法輕易地割捨——細心想想,其實世上多數的普通人,不也曾經擁有類似的東西嗎?

Steve在與拳星Tarek練習的過程裡,更加深刻體會到「天才與凡人」之間的差距。他第一天對練後就因表現不佳而被辭退,但他死心不息去找Tarek,懇求再多一次機會,不止是為了可觀酬勞,也因為他深信自己可以幫助到Tarek:「我有一樣東西是你沒有的:我曾經被擊倒過,然後返回擂台。」

昂首離開擂台

Steve和Tarek慢慢建立起一段信任關係,但導演兼編劇Samuel Jouy並沒有從俗地安排他們發展成為怎樣共同奮戰的熱血同伴之類,Steve只是慢慢獲得Tarek的尊重。他們也只是在職業拳擊裡各自站在不同位置,然後偶然相交。Tarek明白,自己的才能若是少了一點,隨時也不過就變成另一個Steve,世界就是如此。

電影另一邊的重要情節是Steve與家人的相處,尤其他和女兒Aurore的關係。Aurore很崇拜父親,即使他常常打輸,她對爸爸的敬愛之情還是不減;可是當她真的第一次坐在觀眾台,看見Tarek在示範練習時怎樣痛打Steve,聽著身邊其他人為此歡呼,她終於明白父親扮演的是個怎樣的角色,而一直渴望看爸爸打拳的想望也熄滅了。這令Steve更明白,自己差不多是時候告別擂台了。

《Sparring》全片的調子都是淡淡然,並沒有激昂起伏,甚至結尾Steve生涯的最後一場拳,對手角色很模糊,過程也沒有甚麽官能刺激。那場戲就像我們看著Steve走過人生一個必然階段,勝固可喜,但最重要是能夠昂然抬著頭離去。

馬修卡索維茨在法國是準影帝級人馬,也是成功的導演,最為香港人熟悉應是《天使愛美麗》裡擔當男主角。這套戲他演得非常細膩,就算沒有哪場演出特別「搶」,看完後的感受還是很深刻。演他女兒的童星Billie Blain可愛之極,讓人感覺溫暖。

《Sparring》在結束時,特別對現實裡幾位著名的「敗者拳手」致敬(包括上文提及過的Reggie Strickland),這小小一節畫面很窩心。在最無處逃避的拳擊擂台,他們就算明知大多會落敗,還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跨進去,雖然多少是為了生計,但這種堅韌,實在令人無法不敬佩。

原文刊於《Sportsoho》2022年8月號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