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非大限 - 杜詠彤

沙灘排球運動員 - 杜詠彤

 

 

 

 

杜詠彤Profile

28歲,香港沙灘排球代表隊成員,2019與拍檔江卓儀於全國沙灘排球大滿貫南通站奪得銅牌,其後成功取得個別精英運動員資助,至今已是第三年取得資助。

杜詠彤(亞彤)正正就是靠着運動成績入讀大學的例子。她自言讀書不夠好,因着排球的表現被大學校隊相中,畢業未幾,又申請到體院的個別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順遂如此,是否就不用規劃生涯?

「在香港做一個長時間投資金錢去訓練與比賽的運動員,其實真的很難,香港是個好現實的地方,運動很容易成了一個嗜好,這更令人覺得要趁後生打多些波,當你差不多三十幾歲時,就要安安定定。」有沒有資助,運動員還是要面對年紀的問題,不過在亞彤眼中,30歲不是完結,計劃與變化,還是可以互相配合。

資助帶來改變

「我由細到大的路都比較順利,比較少挫折,雖然也有低潮期,但未至於去到落選,我覺得好幸運。」由開始打波到入選大大小小的代表隊,或許是身高讓亞彤在排球場上比很多人有優勢,但也不代表一切就垂手可得,「以前讀大學時,試過早上訓練,下晝就上堂,放學後就教波,做兼職賺錢來讓自己出去比賽,時間表排得好密,每天也如是。」沒有資助的日子,連帶比賽的目標也不敢太大,「因為放不到很多時間去練波,好難要求自己有很高的成績,一路比賽的態度都是志在參與去取得經驗。」

2020年,亞彤與拍檔江卓儀得到體院資助,加上大學畢業,生活的重心完全改變,「現在更想是把訓練到的技術用在比賽中,實踐一些我們花了心機去練去配合的戰術,方向很不同,自己想球技進步,比賽也要打好一點。」

沙排運動員杜詠彤的職業狂想

定立短期目標

有了資助,的確擴闊了運動員對比賽與訓練的想像,只是亞彤的資助需要逐年申請,大大增加了運動生涯的不確定性,這也是不少運動員需要靈活計劃未來的原因,「我覺得要定下一些目標,就如我們練波,是要達成一些進度才可以去下一個階段,資助也是如此,我要思考這一年如何可以發揮去打得好,再看看能否維持資助,假設維持不到,就要計劃安排時間兼職,再計劃打多兩年波就轉型做教練,這樣會比較彈性,我們好難現在就說打多三年就退役,但如果設下短期目標,再計劃一下不同的後續方案,可行性就高很多。」

除了資助,亞彤也觀察到很多運動員會以不同的大賽作為自己的目標,反觀年紀並不是運動員退役的主要考慮因素,「我現在28歲,我還是覺得自己當打的話,就會盡力去練,直到真的覺得打不到為止,如果過了30歲我還有體院資助,我都會繼續練,本身我夠高,繼續做體能與練波,有可能三十一二歲都仲打到比賽。」事實上,在科技與科學的幫助下,運動員在30歲還是黃金時期,勉強以數字作界線,會忽略了很多實際因素。

挑戰既定時間表

環觀香港排球圈的生態,不少女生畢業後就把排球視作業餘嗜好,偶爾參加本地聯賽,繼而結婚生子,看似實際,但也無可厚非,「在香港,過了30歲還堅持打波的話,其實真的好勁,一來要生活到,二來還要有心力堅持。」說到過了30歲還打波,亞彤的拍檔,現年35歲的江卓儀(Sonia)便是一例,曾一度退役任職護士,在病房見到生離死別的感悟,於是回歸沙排,看看自己可以打多久,未幾就成為全職運動員,「我們都好珍惜這段還可以打波的時間。」亞彤與Sonia,看來都在社會傳統的時間表以外,測試着自己可以走得多遠。

Text: Joy Lam  |  Photo: He-man Lam  |  Design: Alice  |  Illustration: Yvonne  |  Make-up: Carmen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