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見眾生-The Queen's Gambit 《后翼棄兵》

天才見眾生

網上圖片

The Queen's Gambit 《后翼棄兵》
編導: Scott Frank
主演: Anya Taylor-Joy
小說原著:Walter Tevis
播出頻道: Netflix

《后翼棄兵》獲得大成功之際,最多人問我的問題:a) 劇名的意思,b) 究竟國際象棋是否運動;而最大的令我思考的問題是 c) 為何這齣劇集給人一種「運動精神」?當中有甚麼元素令人將外型時尚美奐的女主角聯想到天才運動員?

網上圖片

 

對於a),就如很多運動的招式名稱,「后翼棄兵」是棋步的一種,也可說是一種開局棋步。它是先主動犧牲兵士,去讓皇后得到提早進入棋局的機會,意謂以實質犧牲去得到對棋局有形無形的控制權或其它補償的戰術性舉措。作者以此棋步為劇名,是想說明天才棋手女主角Beth的人生就如這種棋步,每每在失去之後,得到額外的破局機會,漸漸領會人生。

對於b),這問題可以較簡單去以類比解答,圍棋在2010年成為廣州亞運的項目之一,以此類比,其實很多棋類都可以是運動項目。那為何有些棋是「運動」,有些不是呢?這問題就牽涉到對「運動」的定義,這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說法,但在主流運動世界裡,定義為「運動」的項目都有公平的規則、完整的競賽制度及符有普世價值的原則,所以有些如仰賴骰子或隨機性的棋類、或競賽背景有濃厚宗教/族群文化成分的遊戲會歸類為則未必符合這定義。

至於c),有評論指出,其實劇集故事與武俠片的公式如出一轍,我深表認同。它敘述一位橫空出世的天才棋手Beth在孤兒院中邂逅啟蒙師傅Shaibel,而師傅本身同時也是儼如世外高人般的得道高僧,跟Beth一樣會自己與自己下棋。所以,在深山渡過紮實訓練後,Beth甫出孤兒院即打遍天下,成為武林(國家)至尊,她對此毫不滿足,隨即問鼎世界,尋「道」之心,昭然若揭。在期間,Beth遇上的人都在直接間接協助她踏上這條尋道之旅,無論是遺下她的親母、她傷害過的男朋友們、逝去的令她愧疚的Shaibel及養母Alma,都是Beth認識自己、「見自己」的人生教練,而通過對陣世界之巔蘇聯棋士Borgov,Beth得以「見天下」,認知到自己的不足,捨短取長,深刻鑽研,撇除陋習,使出天才絕招擊敗宿敵,真正進入棋藝殿堂。最後,抵達世界之最,Beth展現大師風範,拒絕沉醉於勝利榮譽,步向蘇聯平民與眾同樂,超越國族恩仇,體現世界大同,「見眾生」。

網上圖片


所以,Beth無異於宮本武藏般的劍豪,一心為挑戰「最強」而活,是百年一遇的天才求道者。說天才得道的故事,導演不聚焦於快意恩仇,卻處處以極大篇幅描述圍繞著Beth的運動精神。例如,棋藝世界不問出身,唯強者得榮譽,孤兒並身為女孩的Beth,在男棋士的世界裡沒有被歧視;然後,勝負在於棋手主動認輸,這是運動家精神,即使世界王者Borgov亦不例外,最後為Beth的勝利鼓掌;而運動,除了個人,還有團隊,故事鋪展說明個人不足以撃敗團隊作戰的蘇聯,高傲的Beth接受昔日手下敗將的幫助,相對棋士們亦傾力而出去協助Beth,彰顯了無私的運動精神,一心為一場最出色的攻防戰奉獻。

網上圖片

有別於普遍的運動故事、英雄故事,《后翼棄兵》的運動性,在於超越性別、國族、勝負、恩仇,故事沒有一個反派,全部棋士都為更好的自己奮鬥,即使那奮鬥是要放下自己,達至眾星拱月亦甘心如貽,因為他們都有足夠的才能理解到,百年一遇天才之難得,只要能為天才於世閃耀,一切臣服皆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