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道-Nick |Running Special
斜槓道-Nick
「努力讀書+找份好工+結婚+生兒育女+買樓供樓⋯⋯=美好人生 」大多數人都理所當然地按着這條公式走,但隨着世代價值觀念的轉變,這或許不再是贏得美好人生的唯一公式。現今的年青人不再埋首在單一正職工作,寧願當幾份兼職增加收入,以擁有更多彈性時間提升自己多面向的生活品質,他們就是「斜槓族(Slasher)」。正值而立之年的業餘跑手Nick,自加入斜槓族後可謂72行都有涉獵,當兼職撰稿員、調酒師、做外賣「步兵」,又有做過與運動推廣相關的工作:經營運動網上平台、舉辦比賽,希望藉自己人生宣揚一種理念——人生不只是上班,是有更多可能性。他對年紀不以為然,更積極地說:「自己開唔開心應該係自己諗,人哋點樣睇係唔緊要嘅,自己覺得嗰樣嘢值得做嘅咪得囉!」
或許在這個世代物質享受不比生活享受重要,正如俗語所講:寧吃開眉粥,不吃愁眉飯。
CIBS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 –
《運動無限SLASHER人生》 節目主持:
個人最佳成績節錄(PB)
10公里:35:57
半 馬:1:18:59
全 馬:2:41:34
World Major Marathons 6-star Finisher
越野跑
2018 Ultra-Trail du Mont-Blanc「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耐力賽」(UTMB):33:53:45
2017 The North Face 100(TNF100):15:02
獎項
2020 TNF100 Thailand 25km 男子 — 全場總冠軍
2017 香港街馬半馬拉松男子(壯年組 ) — 季軍
2017 扶輪香港超級馬拉松男子 — 全場總亞軍
2016 UTMT 環大帽山越野賽 YTF 50km 男子成年組 — 季軍
遲來的天賦
「跑步相比其他運動好似簡單容易啲,自己一個人搞得掂,而且滿足感大啲。」兒時是個胖子的Nick,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不是自己擅長的項目,他笑言:「手腳真係好唔協調,做後備都嘥氣啦!」直到大學期間,嘗試以跑步作為興趣,由健身室內的跑步機作為起點,無意間發現自己有天份,遂嘗試挑戰自己,參加他認為人生一必做的事——渣打馬拉松。
人生的第一次,往往是不能忘懷的,Nick記憶猶新:「呢次係好痛苦嘅經歷,未試過跑咁長。好記得去到30公里之後就體驗到嘅『撞牆』,又餓、全身抽筋,仲要向身邊嘅跑手乞求嘢食,蕉又冇能量棒又冇,好彩有位跑手問我係咪好肚餓之後就俾咗包朱古力我啦⋯⋯」
談起這次尷尬的場面,他不禁大笑起來,賽事雖以4小時20分鐘成績完成,但他未有氣餒,反而發掘到自己跑步的潛能,於是全速前進,集中火力專注訓練,「跑步係好直接嘅運動,你擺幾多時間心機落去,個結果就會愈多」,透過加入跑會、街跑、山跑、健身室提高自己身心靈的實力。
屢跑旅跑
十多年前的渣馬是Nick的起跑點,10公里、半馬抑或全馬賽事,他都一一征服,就連海外馬拉松也「跑」覽無遺。喜愛遊歷世界的他,發展出一條特別的旅行公式——跑步旅行。跑過西班牙、德國、美國、日本等地的馬拉松,令他享受與一般旅客有別的福利,「用馬拉松嘅方式,因為路線,你會好深入去睇嗰個城市;用腳去認識一個城市,你會體驗到當地人嘅跑步文化,以致人文文化」。
縱橫過多次海外馬,Nick指香港比起世界各地亦有其特別的跑步文化。他觀察到,德國人賽後會喝啤酒、日本人每跑一段路會熱情送上一句「奸爸爹」及壽司菓子,至於香港的跑賽總是充滿着「嘉年華味」,「除咗打卡呢個特色,就算唔跑全馬都會跑10K當參與過嗰場盛事」。他又續說,香港賽道亦頗特別,跑賽是在清晨時段進行,而且多橋多斜,總帶給跑手重重挑戰。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Nick以「跑步旅行」為自己寫下人生的可能性。雖然他不是精英跑手,但就是簡單地以跑步與自己對話,感受世界脈搏的跳動,就足以帶來人生的重重突破。
Nick曾參加2017 TNF 100 (photo by Foto Mo)
2018 UTMB 環勃朗峰越野賽(photo credit to Foto Mo)
2017 Osaka marathon
直線與斜線
年紀漸長是運動人普遍遇上的關口,因傷而退同樣無可避免的。Nick愛嘗試挑戰,殊不知因一次Kick Boxing意外傷及腳筋,康復後就以2019年的東京馬拉松作為「暫時」的告別式,「可能年紀關係見到自己能力限制就冇再特別去Train,受傷之後都無再跟跑會,呢一次(東京馬拉松)係最後一場認真練習以及備戰⋯⋯」他了解自己,亦不會強迫自己,反思或許是時候要走另外的路⋯⋯
兩年間的疫情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Nick就伺機找些「細藝」來打發時間。時代艱難,為了在有限時間做到自己想做的事,他勇敢辭去正職成為Slasher,為探討人生的可能,在社交平台「Clubhouse」以運動會友,充當頻道主持來,「疫情大家都好無聊啦,就搵咗好多做開唔同運動嘅朋友吹吓水,講吓佢哋自己嘅故仔」。鑑於Clubhouse小試牛刀的成果,令Nick與單車冒險家好友阿翔萌生做媒體的念頭,二人遂申請了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計劃(CIBS),透過運動員鮮為人知的故事勉勵大家,「節目唔係訪問咁簡單!概念係來自運動員係點樣搵食,點樣面對經濟壓力等,想用比較貼地一面嘅概念去做一個運動人嘅故仔」。
結果,他們的申請獲批,節目以《運動無限Slasher人生》為名,並請來十三位不同項目的運動員,分享其心路歷程;或許他們未必是廣為人知的,但他們實現理想的熱情,是打動人心的契機。
滾軸溜冰運動員蔡穎怡Katherine
《運動無限Slasher人生》節目嘉賓黃啟樂
我想故我做
人家常說,傳媒是一個「捱麵包」的行業。Nick是一個率性的人,不甘於行屍走肉的過活,只為着一種普通信念:「純粹係鍾意㗎咋!」
運動員的故事是老掉牙的題目,當各大傳媒聚焦在成績、訓練過程,更甚是花邊新聞的時候,就往往忽略了他們背後的辛酸,而這些都是大眾值得借鑑關注的故事,不是普普通通的新聞資訊,「香港嘅運動員面對嘅係一個結構性問題,類似雞先定蛋先嘅問題⋯⋯佢哋嘅故仔唔單止令大家認識多啲個運動,更係希望令人知背後個理念,從中學習了解,成件事係貼地啲」。
營運Clubhouse、CIBS節目解鎖了他當媒體工作者的技能,面對自己跑步的力有不逮,他從容不迫,過去的跑步生涯令他更堅定當Slasher的決心:「關於年紀,我成日都問自己,甚至喺節目俾人問返轉頭,咁嘅年紀供唔到樓買唔到樓,我喺度做緊啲咩呢?我諗時代變咗,大家追求嘅嘢都唔同,要去試唔同嘅嘢,做自已想做嘅嘢,先會發現到自已嘅可能。」
選擇跳出正職的舒適圈絕非易事,惟Nick希望在這混亂的世代,仍能安身立命,而非活在一個規範公式化的人生裏。作為一個遲了加入的Slasher,他絕不慚愧,反視為一種解脫,「呢一刻自己做好自己,去做啲鍾意做嘅嘢。人生係有好多嘅可能性,運動或者slasher都只係一種方式,唔係一定結婚生仔買樓供樓先係唯一正確嘅路,就好似我搞CIBS呢個節目咁,做鍾意嘅嘢係一件開心嘅事嚟⋯⋯」
人往往忽略那微不足道的事情,跑步可能是沉悶的運動,但至少對Nick而言是一人之境的練習,是啟發人生的必修課,彌足珍貴。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2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