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專欄

  • 懷恩在意大利比賽的一次靈異經歷|Road To Mars

    2019年2月12日,旁晚9時,懷恩隨隊友抵達意大利的比賽酒店。小龍:「414號房,死死聲唔老黎喎」小龍是懷恩劍擊隊隊友。牛高馬大,不怕蛇蟲鼠蟻,只怕妖魔鬼怪,堪稱劍擊隊陰陽眼,同時亦是公認的吹水怪魔。懷恩:「唔係尾房就得啦~」兩人搬着劍包,行李箱,笨拙地乘坐電梯上4樓。酒店地下大堂新潮華麗,光鮮亮麗,怎料到4樓走廊,竟像古堡文明。紅色鋪麈地毯,黑色木頭牆磚,末端掛着一塊圓形鏡子。
  • 38座冠軍背後的覺醒—從暴食地獄到舞台自由的真實告白|健身健心

    04/29/2025 - 18:41 by editor
    「獎盃堆滿房間的一年,我卻經常在廁所催吐。」聚光燈下的冠軍笑容,是用後台無數個自我厭惡的夜晚換來的。這不是勵志故事的前奏,而是我——一個擁有38座冠軍的職業選手,最不堪卻最真實的過去。冠軍的詛咒:鎂光燈照不到的陰影
    當裁判高舉我的手臂時,觀眾不會看見:運動員酒店裡,顫抖著撕開第六包巧克力的手指;凌晨一點,對著馬桶哭喊「為什麼控制不了自己」的迴音;每次賽後體重暴增時,那些「下次一定要更完美」的自虐式扣喉。
  • 成為家長的動力|運SEN解說

    04/29/2025 - 18:32 by editor
    在特殊教育需求(SEN)運動指導的領域中,我可能屬於一個相對小眾的群體。我的教學範圍不僅涵蓋了主流學校,還延伸至特殊學校,甚至包括一些慈善機構和工廠中的SEN學員。我雖然是精英運動員出身,卻不會強求我的學生在運動成績上達到什麼具體的標準。我相信,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在運動中找到真正的快樂,享受這個過程。
  • 羽毛球場上的「暗黑兵法」|我有難題

    自古以來行軍打仗兵不厭詐,在競技體育上雖然不如打仗一般帶着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心情上場,但競技體育的生態一直都是汰弱留強,沒有運動員會喜歡當輸的一方,所以優秀的運動員必定會在賽場上全力以赴,想盡一切方法為求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 亞洲三項鐵人短距離錦標賽|十二門圖

    4月5至6號於中環海濱舉行亞洲三項鐵人短距離錦標賽,亦是香港第一次主辦亞錦賽賽事,反映出香港亦可以舉辦大型賽事,對香港三項鐵人來說是一個里程碑。首日賽事香港隊分別派出七男五女參加精英組個人賽,本次短距離錦標賽的距離為750米游泳、五圈共18.7公里單車及5公里跑步。次日派出兩隊參加男女子混合接力賽,距離為300米游泳、7.4公里單車、1.7公里跑步。
  • Whatever it Takes|一波一轆

    “The world is far there. If we do the same, the gap will be the same. We need to push much harder.” 3月19日,教練神色凝重地走進體能房說了這番話。下午,營養師給我們開會,主題是Body Recomposition。他用沙啞的聲線給我們講解新一階段的營養目標。PPT內有我們每人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教練希望我們增肌,因此,要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作為能量補給及肌肉修復。營養是其中一個重心,更要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離開前,教練問我們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我們有什麼難處即管開口。我哽咽地道:「I think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us, ourselves.」
  • 鞠躬的三層意義|柔之道

    上柔道課第一堂學的,是鞠躬。每一場比賽的始終,是鞠躬。身為一個柔道運動員,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鞠躬的真正意義……這能說得過去嗎?
    三月中,我義務在裁判班上當模擬比賽的選手。沒想到,這意外地讓我第一次真正了解鞠躬。
  • 與別不同的學界精英賽|輝之筆去

    在剛剛過去的三月份,每日學界體壇消息不斷,皆因今年度學體會打造出與以往不同的學界精英周,排足手籃四大球類的四強決賽及田徑決賽都安排在兩周內完成,讓整體賽程更加緊湊。兩個星期內,學校老師及學生都集中火力在精英周賽事,有部份同學們更身兼數職,在短時間內為不同項目代表學校出戰最高學界殿堂。
  • 運動員與「牠」|源來如此

    認識我嘅人,都知道我喺香港大部份時間都同我寵物黐埋一齊,好多人認為我好愛寵物,但係大家唔知嘅係其實寵物喺我成個運動生涯入面幫咗我好多。

    喺2013年結婚之後,好快就同我太太都希望屋企裏有一隻寵物,然後就擁有咗屬於我哋嘅第一隻寵物——柴犬Kero。
  • Zone 2 訓練|一步入魂

    今天我想分享一個目前許多人討論的運動訓練概念——Zone 2訓練。

    Zone 2訓練是一種低強度、高訓練量的耐力訓練,強度範圍通常在第一乳酸閾值(LT1)或換氣閾值(VT1)以下,心率大約是個人最大心率的70%至80%,或者血乳酸濃度約為1至2 mmol/L。在這個強度範圍內,運動員可以長時間進行運動,而不會過早累積乳酸,對提升身體的耐力非常有效。
  • 談《足球女將》|鈞動敢言

    近期引起全城關注嘅ViuTV《足球女將》,非常適合一班男觀眾及鍾意足球嘅球迷收睇。當然,小弟亦有參與客串做吓嘉賓。一眾參與者非常之落力,做咗一套好好睇嘅節目,稍後會抽幾位女士們表揚一吓。不過今集嘅話題想轉移去講吓,哩個節目成功嘅元素。
  • 進修–運動員的第二種戰術|重塑運動

    運動場上,技術與戰術固然重要,但對於教練和運動員而言,進修與「考牌」的價值同樣不可忽視。作為一名曲棍球推廣者,我留意到在香港,許多優秀的教練雖然教學理念出色,卻往往因為經濟壓力或對未來的憂慮而被迫選擇轉行,或將工作重心放到其他領域。這當然並非因為他們的能力不足,有時可能是因為沒追上時代的步伐。因此我們「體育人」的進修就不只是技能提升,更是跳出舒適圈、開拓事業可能性的關鍵。當教練與運動員勇於跨出那一步,獲得的往往比一張證書更多——是視野的突破,更可能是職業生涯的全新轉機。
  • 《六十》|深海郵箱

    我突然被CD架上的影碟名字吸引目光:《Slowness》,腦海閃過「慢活」一詞。開車上班時,聽着第一台的新聞專輯,準備下次的面試。邊坐校車邊完成功課,回家趕快閉門打機。趁孩子洗澡玩泡泡,媽媽坐在廁板上看手機回覆朋友訊息。
    一邊這樣,一邊那樣。
    什麼時候是單純感受當下,集中活在當下的時空?
  • 《不更新通知》|淳粹肺噏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跟社交媒體彷彿脫鈎了。好想知道你們覺得是好是壞。

    說起來也諷刺,這個問題在這裡問,我得不到答案。但倘若在社交媒體上問,大概也會得到兩三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