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和身體溫柔相處—關於受傷與復原|大智若瑜

願你和身體溫柔相處—關於受傷與復原

你試過因為不小心或用力過度而受過傷嗎?

很多時候,我們受傷是因為一些無法避免的意外;但也有些時候,我們受傷的原因,是身體超過負荷。例如我自己,就曾試過太長時間坐著做文書工作,姿勢僵硬加上精神緊張,導致肩頸勞損;也有試過在練習瑜伽時,因過度伸展而拉傷背部。

所幸的是,大部份小傷都會隨時間痊癒,可是大傷呢?喜愛運動的你,會否有些舊患,一直不斷尾,甚至同一個位置會重覆受傷?另一個並不少見的情況是,明明都過了很久,多大的傷患都應該好了吧?卻不知道為何痛楚還沒消失,如影隨形地跟着你,讓你懷疑它到底會否好起來。

慣性與頑固的傷患

幾年前,我有個不肯復元的傷患,來自一次泰拳練習時,踢腿後落地不穩,腳踝扭傷。消腫後腳踝雖能靈活郁動,卻不時感到疼痛,連單腳站立都維持不了。痛楚持續將近兩年。奇怪,扭傷又非嚴重傷患,兩年下來,要是斷骨也該復原了吧?為何疼痛卻一直不散?

因為腳踝受傷,我走路時會避重就輕,把重心放在沒傷的腳,初時能避免觸及傷處,久而久之,卻會讓身體習慣一種不平均的受力狀態。牽一髮動全身,為了配合會痛的腳踝,我的大小腿、腰臂、腹背、甚至手和肩頸,都會作出調整,讓我走的每一步路都「看起來很正常」。受傷後身體的短暫調整固然必要,但這種模式一旦變成習慣,就成為了長期的不平衡。從小到大,我們的傷患、習慣造就了每人獨有的身體活動模式,影響發力甚至身體結構,所以你會發現,你其中一隻手會大力些,某邊腰會緊一些,拗柴總是重覆拗到同一隻腳,甚至是同一個位置。

長期不平衡可以讓人重覆受傷,又或者患處一直好不起來。要根治,需知道並調整身體習性。後來我遇上好的物理治療師及運動矯正教練,幫我找出身體的用力傾向,重新訓練腳踝的靈活性,及身體整體的活動模式,不久後痛楚就消失了,也沒有再復發。

身體的傷
神經系統會記着

我的一位瑜伽學生,兩年前一次拉筋時,不小心拉傷大腿內側肌肉,休息一段時間後,可以繼續運動,行山游水都沒問題,但就是怕了再拉筋。她每每想伸展大腿時,內側受傷過的患處就會抽筋,兩年來都是這樣。

後來這位學生來上瑜伽堂,我們發現,她的大腿只要做外旋動作,就想抽筋。於是在課堂上,我請她保持在一個伸展幅度較細的體式,輕輕旋動大腿,停留在少許不舒服,卻沒有痛楚或抽筋的姿勢,做幾個深呼吸。然後她發現,不舒服的感覺慢慢消散,伸展幅度能稍稍加大。到現在,她大腿的外旋幅度大了、靈活了,抽筋狀況也變少。

原來身體的傷,神經系統會記着。這位同學曾於拉筋時受傷,身體大概就記住「伸展大腿很危險」這件事。為了避免再受傷,每當大腿要伸展時,也許她的神經系統就發出警報,用抽筋來阻止她。

瑜伽 ─ 聆聽身體信息

由於瑜伽體式包含不同類型、多角度的全身練習,我們能由此瞭解到身體各部份的狀態。在瑜伽課上,我們常常提醒同學,要聆聽身體感受:拉伸時哪個部份最有感覺?左右兩邊有否不同?自己是否穩定、有沒有呼吸?身體有沒有投訴,某些動作讓它不勝負荷?

透過這些問題,你或許能察覺到,某一邊的側彎或轉腰較容易、某一隻腳的重心較穩、有些部位原來好繃緊等等。覺察力像一支電筒,照在黑暗的身體上,讓我們看清楚身體的傾向,明白當下的限制和習性,我們就能夠逐步測試和調整動作,讓自己更靈活。當然,除了瑜伽以外,其他運用全身、多角度郁動、非重覆性的身體練習(例如太極、普拉提、舞蹈等),若能配合呼吸和覺察,也有同樣效果。

身體的溫柔,在於它在我們意識到之前,就已經用盡辦法讓我們避免受傷,維持正常生活;而我們對身體的照顧,也許是去理解它到底在做什麼,並有意識地和它溝通協調。

*瑜伽是很好的身心練習,但並非治療手段,若有需要,請找專業的醫生或治療師。

Taki CHAN 陳柔錚
觀瑜伽導師及共同創辦人,並於本地大專教授心理學,願以心理學角度,解構瑜伽修習如何帶來生活改變。熱愛行走於不同國度,認識世界。
Email: takichanyt@gmail.com
Ig/facebook/youtube: takieverywhere

Text: Taki
Photo:網上圖片
Design:Warren
原文刊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2年11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