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距離發展緩慢原因—週期篇|一步入魂
香港中距離發展緩慢原因—週期篇|一步入魂
在2024年的春夏賽季迎來香港中距離(800米至3000米)最大的進步,從五月起四名香港運動員金智武、方賢明、陳偉聰及林穎璋合共八次刷新香港紀錄、打破塵封多年的紀錄,其中六次為非本地賽事。
除香港以外亞熱帶地區的中距離田徑項目一直受天氣濕熱所限導致成績一直落後,我認為其中原因與訓練週期有關。訓練週期短則六個月,長則以年計算。香港適合進行訓練的月份只有約四個月(十一月至二月),同時適合中長距離項目的比賽月也只有六個月(十一月至四月),訓練和比賽週期互相重疊,導致難以安排一個完整的週期。而本年度800至3000米的香港紀錄是七月在東京所造出,香港以外地區在夏季的賽事會安排在晚間氣溫下降時進行,加上東京緯度較高溫度濕度仍在有利運動員可發揮空間。

我的訓練沒有太大變化下,運動手錶根據我的訓練心率和休息時間計算出我的基本體能狀況,強烈反映出香港濕度高對訓練效果的影響。
十一月的天氣下,身體才進入訓練進步的空間。金智武和方賢明不斷地跑出接近800米香港紀錄的時間,直至五月第一次以百分秒打破香港紀錄,七月在東京成為第一位跑進1分52秒內的香港跑手。而更長距離的1500米,陳偉聰在一至五月也跑在4分至3分59秒的水平,六月他留在東京開始便大幅推進至3分56秒,接連打破封塵五十二年的香港紀錄。
香港六至八月比賽數量少,中長項目更受天氣影響,在太陽高照的夏季大幅度影響心率輸出。如果將重點賽事放在一至二月,週期訓練便需要放在夏季進行,嚴重影響訓練質素。我在去年十至十二月曾移地到東京訓練,在香港最後一課訓練用乳酸機測試是3.5mmol,移到東京數天後進行一模一樣的訓練時得出乳酸數值是1.9mmol(數字愈低愈好),可見到天氣對於訓練和比賽的影響。而我由東京回港後兩星期,訓練質量數據最多下降百份之二十。
當然有人相信認為捱過夏天的訓練,冬天便有成績,道理是對的,但效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科學也證明到氣溫和濕度對長距離運動的影響,尋求最完美的方法也是運動員突破的重要思維。
下一篇將探討解決天氣因素的方案,以及香港選手遇到的問題。
Text、Photo︰呂思𣽊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