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師之運動科學 - 見習騎師
騎師之運動科學
熱情與科研
帶動新一代訓練

因著容教授的科學研究,一班在見習騎師學校受訓的學員成了開拓科研的先驅,盡全力去完成各項測試,測試完畢,又變回一群帶著憧憬的男孩。正如Felix所說,熱情成了騎師迎接挑戰的動力,學員面對訓練,也把他們對賽馬的夢想煉淨。
面對各種測試,學員對隨之而來的一連串數據也有期待,相較日常的工作與訓練,量化的體能測試,為他們的訓練帶來新的契機。
世襲的熱情
薛兆恆 Isaac 18歲
投身見習騎師學校兩年半
凌晨三時半起床,四時開始一天的訓練與工作,見習騎師學校裡的生活與一般學生由起床時間開始已有很大的分別。18歲的Issac坦言,一切都比想像中辛苦,「一開始以為只需要騎馬,但原來還要執捨馬廐,打理馬匹,幫牠們洗澡餵食。」兩年多下來,Issac已漸漸適應了見習學員的工作,也為此建立了規律的日常,「如果每天也要早起,太晚睡的話隔天就會沒有精神,操馬操得不好,馬匹也會不開心。」
Isaac的爸爸為香港騎師薛順強,亦因為父親的緣故,他自小已把騎師當作夢想的職業,「我很想像他一樣有成就,也是他令我對馬的興趣增加。」即使學員生活並非只是騎馬,Isaac亦沒有因此放棄,對自己成為騎師的目標也變得更清晰,「入學時我的體能不是很好,但入學後訓練了一段時間就進步了,力量也增加。」由此,兩年多的訓練,為Isaac走到下一步打下堅實的根基。
體能適應
黎彥麟 Alan 21歲
投身見習騎師學校四年
「騎馬用的肌肉平常很少用到,很少運動會把背伏到這樣低再推,所以一開始訓練時肌肉很痛,但慢慢練得多了就習慣了。」Alan笑說,以前訓練,總會有肌肉痛的時候,還要塗按摩膏紓緩,不過現在已習慣訓練的強度了。投身見習騎師學校四年,除了一般訓練,最讓他感到新鮮的,是認識到運動科學方面的知識,「學校有運動科學方面的課堂,讓我可以了解更多運動的原理。」
其實不用測試也可以想像到,騎馬的動作需要用的肌肉,與日常生活甚至其他運動有多大的分別,然而Alan明白,測試能把身體不同的特質量化,以至能更了解自己,「我們也會獲得今天測試的數據,這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哪方面的肌肉較弱,哪方面較好。」在可控制的事情上做得完善,才能應付未知的變數,「上年初,我在香港第一次試閘,與一大班大師父如潘頓、莫雷拉一起跑,很緊張,很怕會出錯,因為沒有經驗,很怕會做錯。」面對一眾前輩,Alan大概明白,體能的操練,其實只是騎師生涯的基本門檻。
學懂堅持
張文君 Rocky 19歲
投身見習騎師學校三年
見習學員的工作十分緊湊,每一項事務都有其必要,以至培養了學員果斷的性格。Rocky來到見習騎師學校三年,在緊密的日常工作中,改變了容易放棄的缺點,「我未來到學校之前做事總是拖拖拉拉,我有不同的興趣但不能堅持,但來到學校後總算把騎馬堅持下來,人成長了很多。」很多事情都需要時間醞釀才能成功,由零開始學習騎馬,Rocky連上馬都有難度,「第一次騎馬時,馬匹比我高很多,教練吩咐我跳上馬,我很辛苦才做到,上到去又不懂騎,結果要花兩三天才可以找到平衡。」
作為研究的對象,Rocky明白不同測試項目都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如果看到自己哪一部份不足,可以再加強訓練,如果有好的部份,就要保持。」正如三年來學懂的堅持,任何事情,也要時間浸淫才會看到成績。
馬背下的功力
謝家軒 Darius 18歲
投身見習騎師學校兩年半
入讀騎師學校,相信很多人都期望自己能成為騎師,在馬背上馳騁,Darius也不例外,最喜歡快跳,因為能感受到騎在馬上的速度感,但同時也明白,要騎上馬背,背後要有多少鍛煉,「一開始接觸騎馬,完全不懂控制馬匹,到現在可以拉隻馬去策騎、還可以教牠快跳或轉腳;遇上難操控的馬匹,可能要多點與牠溝通,摸牠,與牠談話。」凡此種種,都是騎上馬之前的準備。
當然,除了與馬匹的交流,個人的訓練也是騎上馬的要素,「我覺得訓練方面最辛苦是核心肌群,例如平板支撐,還有推木馬,這些都是靠意志力去堅持。」正正在容教授的測試中,這些鍛煉都派上用場,「剛剛做的單車測試,正是考驗我的持久力,到最後階段都很辛苦,還是靠意志去堅持。」要提高測試的準確度,大概就是要有這份把意志都擺上的態度。
*香港賽馬會賽馬人才培訓中心旗下見習騎師學校由即日起至7月30日(星期六),招募新一屆「賽事見習學員」,為具備策騎天分的青少年提供一個投身賽馬事業的好機會。
自1972年起,香港賽馬會開辦有系統的賽馬專業培訓課程己有50年歷史,歷屆畢業學員中,不少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騎師及練馬師,成就卓著,為港增光,例子包括由傳奇騎師轉為練馬師的告東尼、冠軍練馬師葉楚航與姚本輝、本地前領騎師蔡明紹、何澤堯及梁家俊。
有與趣報考賽事見習學員的年輕人,可登入馬會「賽馬人才培訓中心」網站瀏覽詳情及填寫申請表格。
Text: Joy
Photo: Conrad、Mr C
Design: Yvon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