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龍情|當體育遇上教育

龍城·龍情|當體育遇上教育

龍城·龍情|當體育遇上教育

九龍城一直是九龍區居民的生活核心。往昔,有世界交通樞紐的啟德機場和充滿本土情懷的九龍城寨;今天,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的賣座和九龍城足球隊升上港超聯,都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開季前夕,特別相約九龍城足球隊兩位聯席主席麥融斌(Andrew)和何迪夫(Dave)到九龍仔公園觀操,暢談球事。有趣的是,球隊新球衣設計也受到電影九龍城寨的啟發,贊助商與球隊經討論後設計出來,背景是九龍城寨,橫看則是KOWLOON CITY的字樣。

龍城·龍情|當體育遇上教育

九龍城超聯隊的理念

說到九龍城足球隊升上港超聯,Andrew難掩心中興奮。接手球隊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升上頂級聯賽,現已提早完成。Andrew表示升班後會繼續貫徹球會的三個足球理念:第一是保持亷潔;其次是將業餘球員、職員和委員們帶到職業平台,保存原有架構,堅持管理層的價值觀;第三是強調青訓,不僅是球員,還包括管理層的培訓。球隊破天荒與晉峰足球隊合作,有系統地建立一個青訓階梯,由U6至U18的青訓,經晉峰的甲組隊,到九龍城的超聯隊,都是由同一個生態系統管理和維繫,非常完整。

在場內,九龍城足球會推崇快樂足球,強調享受足球的樂趣,讓球員專注在球場內發揮潛力,不受外界誘惑影響。在場外,將企業管理的文化思維引入足球營運中,通過有規模的管理結構,讓不同崗位的成員都有所發揮。作為一支地區球隊,善用資源是首要目標,將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引入資源管理新思維,達到最佳的性價比。球會希望建立自給自足的系統,不想完全依賴外部資源,以便保持內部的足球理念和核心價值。在甲組角逐時,球隊通過體育會的委員作團隊管理,職球員團結和諧,也是球隊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憑足球帶動九龍城社區共融的願景

球會升上港超聯,Andrew要感謝九龍城區議會、九龍城民政事務署等單位和贊助機構的協助和支持,特別是政務專員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愛護。

九龍城是一個特別的社區,不同的族羣共處一區。未來,球會計劃進入學校和社區,推廣足球,希望給年青球員機會,不論膚色和國籍,共融相處,透過足球這國際語言培訓和照顧有潛質的球員。其實球會一直重視少數族裔球員的潛力和機會,如尼泊爾籍球員艾欣(Aryan Rai)便是從街場發掘成為球隊甲組球員。

九龍城足球隊的定位很清晰,希望能夠服務區內居民並且讓更多人認識九龍城。通過球員落區和社區建設來吸引球迷,強調本土情懷和社區責任,希望能夠通過足球來凝聚社區。而球會在社區建設方面將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希望通過足球回饋社區,促進居民身心健康,帶動社區共融。

龍城·龍情|當體育遇上教育

建立良好運動態度與價值觀

對於球隊的發展,Andrew和Dave早有全盤計劃。第一年目標是鞏固球隊的基礎,通過訓練和比賽來磨合剛成軍的球員,並且培訓球員的體育精神。有需要的話,會去內地集訓,利用大灣區的資源和設備來訓練球員。希望在第三至第五年內將九龍城的模式複製到其他地區,提升整個香港足球的生態。

九龍城足球隊的運作強調透明和誠信,球員和教練都很支持這種運作方式。主教練陳銘剛在球隊中將會扮演重要角色,負責球員的培訓和戰術安排,建立球隊的風格,強調技術型足球,注重實事和乾淨的比賽風格。球員形象要正面,在場內外的表現對學生和居民有模範作用,強調認真和專業的態度。當然,球隊需要在經驗和年青球員之間找到平衡,確保球隊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Andrew特別提到隊長陳文輝在這方面對於球隊的作用。

Dave認同地區力量的合作有助體育活動的推廣和發展,家長應該支持子女參與體育活動,並理解學習和成長需要時間。踢足球不是沒有出路的,踢球可以開心享受,踢得出色也有助入讀大學。

Andrew認為一個球員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天份,還要有正確的心態和誠意,千萬不要怕吃虧。他寄語年輕球員應該多聽前輩的教誨,增強各方面的知識。前人的經驗是寶貴的,即使是失敗的經歷,也可以讓我們避免重蹈覆轍。別人給予意見,即使不完全同意,也應該先聆聽再做判斷。日積月累下來,必有所成。

龍城·龍情|當體育遇上教育

校長心聲

青少年的成長,家庭、學校和社區三方面必須共同配合,缺一不可。九龍城足球隊藉著打進港超聯,充分發揮地區球隊的凝聚力,結合社區資源,發展青少年的文娛活動,顯示了球隊的前瞻性。球味和人情味相結合,增加坊眾的歸屬感。球隊多了球迷的支持擁護,青少年足球愛好者有學習的模範,絕對是雙贏的局面。

Text︰馮立榮
Photo︰Conrad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