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公里環島的意義 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眾籌撐港醫護

180公里環島的意義

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眾籌撐港醫護

1873年,法國作家Jules Verne天馬行空寫出了經典冒險小說《八十日環遊世界》,在當時交通不發達的年代來說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主角憑著堅定的意志和敢於挑戰的精神成功在80日後成功歸來。而在2020年5月的香港,直立板運動員吳宇豐、伍英麟,戴廣達和黎紀賢為了感謝香港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謹守崗位,因而計畫挑戰在5日內划板穿越香港180公里,為了香港醫療服務籌集資金。

要完成這個挑戰,4位運動員需要從香港最西端的屯門划到最北端的彎曲島,每天平均需划槳36公里,單日腳程已是世界賽最長途賽事(18公里)的兩倍,更需要面對很多不明朗的因素,如天氣的影響、水流的強弱流、風向的變動。但就如4位運動員團隊服上印著的「堅持」二字一樣,他們成功克服暴風雨的洗禮,完成了這次挑戰。計劃名為「Stand Up for HK」,含義取自直立板的英文Stand-Up Paddle Board,希望透過這次籌款勉勵港人,無論順流,逆流都要努力「站起來」,希望一起同心抗疫,為大家帶來正能量!

香港衝浪及站立式槳協會主席吳宇豐Bryan、直立板運動員戴廣達阿達、伍英麟Alan和黎紀賢 Edmund

勉港人站起來

武漢肺炎疫情的蔓延令醫護工作量大增,香港衝浪及站立式槳協會主席Bryan有感到港人近數月的士氣也低沉,因此就希望能盡綿力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來為大眾散播正能量,更希望帶出積極的信息。一連五日的海上挑戰驚險萬分,不但是他們划板以來最嚴峻的考驗,四人更笑言是在用「生命去做善事」。經歷過日曬雨淋,狂風巨浪,最後在5月22日成功抵達終點海下,完成180公里的壯舉。

五天環港路線

第一日:龍鼓灘—塘福

四人一大早從屯門出發,豈料來到港珠澳大橋附近就開始橫風橫雨,途中更遇到了「打石湖*」的情況,即是高達每小時70公里或以上的強陣風。四人需要在這個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與風浪對抗,但由於能見度太低擔心有危險,大家一度需要登上支援船躲避。直至終於到達Checkpoint大澳已經是比預計時間較遲,大家只好縮短午餐和休息時間,幸好其後風浪轉小,但仍能看到閃電好像就在身邊劈下來,Edmund更戲稱這個情況是「好心著雷劈」,幸好大家最終有驚無險到達了塘福。
*打石湖是颮線引致強陣風的一種俗稱,其移動快速,風速會突然飆升,風向突轉,風速或會高達時速百多公里,威力驚人。較強的颮線伴隨大雨及猛烈雷暴,有時更會夾雜著冰雹及龍捲風。

第二日:塘福—舂坎角

經過了第一日暴風雨的洗禮,大家都對第二天的行程非常擔心,Bryan更在凌晨3點就醒來視察天氣,更做好隨時需要上船躲避的情況。是日需要經過長州和南丫島到舂坎角路線是不少大型船隻都會經過的航道,如果天氣惡劣令能見度下降,大家的處境都會非常危險。當大家順利來到南丫島的時候,天氣突然轉變,風向也不如天文台開始的預測,大家都哭笑不得,只能在近岸划板,抵達舂坎角後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而且晚上需要海邊紮營,雖然有天雨影響,但疲倦的眾人在鼻鼾四重奏之下很早便睡下。

第三日:春坎角—滘西

第三日的天氣預計繼續有變,本來預計能夠順流划向鶴咀的行程,因為風向突變令他們需要逆浪前進,側風和頂風令難度大大提升,為了安全著想就把路線從外海轉移到靠山划板。到了小西灣需要經過油塘到西貢的時候,他們遇到了俗稱「洗衣機浪」的亂風亂流,四人需要保持在5米距離內不能分散,即使多渺小都能看到4粒點用毅力和堅持向前划,很考平衡力,因此需要打醒200%精神來沉著應對,避免掉下水。

第四日:滘西—吉澳

第四天的路線原本終點是吉澳,但因著之前三日的情況,他們把終點改到東平洲,其後乘船到吉澳。相比起前三日,這天終於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好天氣!後半段到鹹田灣的情況曾經有一段急速風浪,就連安全艇也在海上搖擺得很厲害。但很驚險的是,在臨近東平洲大家正在登船的時候,因為海浪太大,船尾板的一塊木被快艇夾斷並被風捲至半空,而當時Alan正準備登船!大家憶起當時情況還是不禁捏一把汗,如果稍為早一秒踏上船,被捲上天的就可能會是Alan。

第五日:吉澳—海下

最後一日成功抵達海下完成180公里的路程可算是天公做美,雖然在臨近海下的時候曾有側風的阻撓令他們速度減慢,但最後還是比原定時間早到達終點。這一刻的大家心情非常雀躍,同時也很感謝在背後支持他們的支援小隊,還有擔心他們的家人和朋友。

疫境自強終完成挑戰

「契機可能就是因為我們4人都喜歡直立板運動,」Bryan希望能用自己的擅長的興趣來做有意義的事情,「最開始的瘋狂念頭是想要橫跨香港所有島嶼,但因為比較不現實,所以經商量後討論出這次香港外海最遠距離的路線;期間也有智囊團提出倒不如環繞香港一周,但因為有其他團體曾經挑戰過,而且只有40多公里的距離,我們認為難度不夠大。」從行程提出到實行環島的過程就在一個對話間就落實,過程十分倉猝,對此阿達表示,若沒有後援會員的幫助,活動都很難順利完成。「我們4月中才開始討論行程,期間需要計劃並勘探路線、預測天氣、風向、水流、航道、補給等等,我們都有分頭行事後再一起討論。很慶幸我們有不少熱心會友自願成為我們的後援小隊,會沿途各站為我們運送物資,畢竟直立板上的位置有限,我們在外海的路線非常大浪,若果還需要自己用防水袋裝著物資則很容易被水流衝走。」

是次眾籌款最終金額為 $109,847,雖然距離目標金額還有一定差距,Edmund表示大家都接受這個成果。「說真的其實這次是很辛苦的一段旅程,只有自己一個一定不能完成,若果再有機會為慈善而再次環島,可能還需要他們陪我一起瘋才可以!」對香港直立板代表Alan來說,這次經歷可謂是瘋狂的舉動:「因為我是以比賽為主的訓練,所以每天30多公里的練習本來不在話下,而且比賽也經常出現不同狀況,但相比這次經歷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也因為這次經歷我完成了對自己的挑戰,這對我是莫大的鼓勵,讓我以後面對困難也不會輕言放棄。」阿達表示是次經歷讓大家印象難忘,每次划板望到隊友團隊服上印著的「堅持」二字,就會更加堅定大家撐下去的決心,當成是推動力讓自己繼續划向終點。「我希望讓更多人也能挑戰這個路線,當然會選擇更適合的日子和安全的路線,把這個活動轉化成team race,秉承著『堅持』的精神每年都挑戰一次,事情就會變得更完美。」

 

打下強心針

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2008年成立至今已有4個年頭,當時Bryan將直立板運動引進香港時,認識的人不多,但仍吸引到不少熱愛水上活動的人士嘗試,去年的參加人數更是大幅提升。「總會最開始時吸納到的成員多為年長一點的人士,畢竟他們較有經濟能力去購買直立板所需器材和裝備。」和大部份運動一樣,直立板並沒有被納入精英體育項目沒能獲得政府資助,因此協會每年舉辦的比賽、活動、培訓等等都是靠私營公司支持。「不少舉辦的世錦賽都是我們負責本地選拔和派運動員出國作為代表比賽。直到去年為止,我們已經舉辦了四屆國際賽,而比賽衍生的所有費用除了參加者的報名費外,都是靠自己補貼和贊助商的支援。」

現時協會主要工作為推廣衝浪和直立板的運動,除了想多宣傳直立板使其能夠普及化之外,Bryan也希望它能夠精英化。「近年協會和旗下屬會有能力引進多一點的器材,變相就能讓一般玩家經過教練租借器材,省卻了需要自己購買的金錢,因而吸引到不少年輕人來嘗試。所以我們不難看到直立板在香港開始盛行,去年更增加了三千人參與這項運動,而且從入門到深造訓練我們協會都能提供,而培訓除了有入門班之外,還有教練班,希望愈來愈多人能夠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Text: Ming Fung | Photo: 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