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 to LA|一波一轆

Road to LA|一波一轆

Road to LA|一波一轆

奧運,相信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想要到達的位置。這個四年一次的舞台,是多麼的神聖,亦是多少運動員花盡心血、汗水、青春,都不一定能踏足。

我,由未開始踩單車前,已經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名為「奧運」。

自2012年倫敦奧運後,李慧詩勇奪銅牌。在2016年里約奧運、2020+1東京奧運,香港單車隊的焦點,當然非她莫屬。及後,李慧詩宣布退役。2024巴黎奧運的領軍人物落在和我同齡的李思穎身上。

雖然2020年的年度總結,長期目標一欄我已寫上「奧運」。但畢竟,對於2017年由零開始接觸單車、2019年才進隊的我,與2024年奧運的確是有點距離。

2023年2月,我在昆明基地訓練時,意外導致右腳尾趾蹠骨骨裂。經過四個月的休養,慶幸我能在亞運開始前三個月歸隊訓練。即便錯失了選拔個人比賽項目,經過努力,我總算趕上參加人生第一場亞運,並於團體競速項目獲得第五名。之後比賽的重心基本上都放在團體項目。

有時候,我都會想,如果當初意外沒有發生,這一切會否變得不一樣?我會否有更多比個人項目的機會?

曾經,我會覺得跟別人說:「我要去奧運!」會被人取笑,別人會覺得這是好高騖遠的想法。

直至今年,身邊很多人鼓勵我說:「四年後,LA見!」、「睇好你呀!」、「四年時間準備,剛剛好。」……原來,奧運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原來,有支持我的人。

要做,就要全力去做。

營養師在九月尾跟我訂了一個目標:十一月中19% body fat(體脂)。有了目標後,我相信只要我下定決心做,是沒有做不到的事。用四年去準備奧運,只要每件事比別人多做一點,每天進步一點,等待努力遇上機會的那天。

不要忘記當天有多少人曾經取笑你的單車夢。如今,你已經是香港單車隊精英運動員。

由選擇當運動員那刻起,就是一場賭博,是投資。你會經歷起起跌跌。當你以為付出得夠多,會有同樣收獲?或者,卻是相反結果。你以為下錯賭注,怎料卻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還未到最後,你也不知道結果如何。
無論最後結果如何,至少我盡力了。

Road to LA 言之尚早?
不遲,也不早。

Text, Photo : 程嬿珊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11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