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e與Adidas介入George Floyd事件的緣由

Nike與Adidas介入George Floyd事件的緣由

事件源自5月25日美國Minneapolis市,非裔男子George Floyd被警員跪頸致死,當中的爭議包括警暴、種族歧視及種種社會結構性問題,事件掀起全國示威風潮,一星期過去,風潮更蔓延至其他國家、領域,尤其是各運動相關品牌、機構,為非裔(黑人)平權的社會運動,有愈演愈烈之勢。

而由George Floyd之死引申至運動層面的橋樑,來自Nike於5月30日在Twitter發佈的一則視訊,內容 “Don’t turn your back to racism”明確指出其內容與George Floyd相關,而同日競爭對手Adidas retweet Nike的視訊,更呼應了視訊尾段提及的 “Let’s all be part of the change”。

Nike與Adidas的Twitter,追蹤者數以千萬計,這兩個運動品牌巨人聯乘發聲,一石擊起千重浪,各個由兩品牌贊助或合作的球會/俱樂部陸續加入這個平權運動,令它本來是一件「美國」的事提升至「世界」的層面;風潮會捲到甚麼程度仍未可料,但兩品牌關注非裔權益,則不是朝夕的事,兩者皆有數十年的歷史。

這也是為何兩品牌介入George Floyd事件而不見突兀的原因,是歷史,而這歷史不得不提NBA的連繫。Nike與非裔的連結,早於70年代,但其於1984年與Michael Jordan簽約,是一重大轉捩點,籃球之神的成功,為Nike建基立業,Jordan品牌成為籃球鞋的不朽傳奇;而Adidas與NBA締結,甚至比1972年創立的Nike更早,其經典“Superstar”就由Kareem Abdul Jabbar及Jerry West穿著,這已是50年前的事。

多年以來,兩品牌與數以千百計非裔球員簽約,基於球員的個人行為(球員場上場下的言論、社交媒體訊息)、基於品牌的營銷策略(NBA愈來愈多非裔球員引申球迷層的改變)、加上全球化的影響,兩品牌在千禧年後有更多為非裔發聲以至營銷的舉措,例子如Nike於2005年首辦的 “Black History Month (BHM)”,每年皆有以非裔意識為中心的創新產品推出,至今已舉辦15年;而除了品牌本身製作的產品,2019年Adidas更與Marvel聯乘,推出 “Heroes Among Us”系列,其中由球星Damian Lillard代言的 “Black Panther Dame5” 就是另一以非裔為中心的產品。

Nike LeBron 16 "Equality" (BHM 2019)

Nike與Adidas與非裔的關係多如恆河沙數,兩品牌的發聲,絕不是倉卒不小心的決定,而是對其支持者的回應及履行社會責任,而以上例子不過是冰山一角。

George Floyd事件將會是運動品牌介入社會運動的標誌性例子,勢將寫入Business Ethics、Social Responsibilities / Social Justice等範疇待探討,而今日在此想指出的是兩品牌與非裔的關係實是非比尋常,才會破天荒為其發聲(這政治性舉措的intangible cost及風險是難以估計),而至於會否在其它範疇上做同樣的事,例如對女權、普世價值甚至人權,也許需要思考的是:如果這樣做,品牌夠不夠底氣?有沒有歷史back up?

Text: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