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體育發展「有幾化」?|港籃講場

本地體育發展「有幾化」?|港籃講場

本地體育發展「有幾化」?|港籃講場

某日觀看NBA賽事,旁述員在敍述當中一球「挑戰」犯規時,提到本地賽事所欠缺的「影像回放」作挑戰的機制,指出這機制能於NBA賽事實行,跟他們的「運動產業化」有關。此話一出,讓筆者立即從勝負已分的沉悶戰情中甦醒過來。事實上,三月底於荃灣體育館舉行的香港排球聯賽決賽日,賽會已經於球場設置儀器,引入回放挑戰機制,這項設置於業餘體育總會舉行的賽事出現,難道又跟運動產業化有關嗎?

啓德體育園落成在即,場館將上演大大小小的本地及國際性賽事之餘,同時為這片運動荒漠之地帶來體育發展契機。特別是近兩年,每逢週末電視台都轉播本地舉辦的體育賽事,令市民更容易接觸本地運動。可惜的是要讓運動普及化,似乎是相當「離地」的事情,就連公共體育場館或設施,部份市民要透過炒買才獲得使用權利,已經是嚴重地拖著運動發展的後腿。對運動員的資源分配,仍然是以該運動項目於國際賽成績作依據,並非以運動項目於社會上的普及性作考慮。不少運動總會,仍然依靠著贊助「營運」,對於「發展」似乎是有心無力,給予運動員培訓的資源可說是愛莫能助。還有像前文提及的評述員,本身已經能靠其運動相關工作幹一番事業,可惜對甚麼叫「運動產業化」的理解仍是非常模糊。以上種種情況都令人擔憂,即使未來香港的體育產業有發展機會,但對本土運動水平的提升和讓更多有志投身運動事業者未必有太大幫助。

說回筆者於今年入場觀賞甲一組排球聯賽的經驗,比賽的舉辦質素令人感到喜出望外。於決賽日加入的「挑戰」機制,賽會於邊線兩旁附近的底線、三米線、底線位置設置攝錄器材,即使是電光火石間,每個爭議的情況都能清晰地於場館大營幕還原。比賽氣氛在主持和音樂的帶動下,加上運動員的精彩表現,都充份表現該球賽是本地最高水平排球賽事。相比起來,籃總去年舉辦的高級組銀牌和甲一組聯賽水平實在是望塵莫及,需要多加努力才行。

Text:BigC
Photo:SPhotory Production
Design:Warren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6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