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叠杯學甚麼!專注・抗壓能力|童路不同道
競技叠杯學甚麼!
專注・抗壓能力|童路不同道

「希望競技叠杯可以成為奧運項目,我想代表港隊參加這個項目!」
千分之一秒的競技
疫情對很多運動項目都是致命打擊,因為在家不能練習,亦不能比賽磨練不同技術。可是昊謙卻是在這期間接觸競技叠杯,爸爸Keith上網為昊謙購置膠墊及膠杯,足不出戶成就了一名運動員。「開始時昊謙是用紙杯,我就見他用紙杯在做不同堆叠,就讓他玩。不多久後,昊謙說紙杯的邊緣會絆住動作,要求要用膠杯,上面還要剪個洞。我就覺得他好像對這回事愈來愈有興趣。」Keith說。

競技叠杯到了較高水平會使用專用杯,對其質量有更高要求
媽媽Elsa也覺得昊謙沉迷叠杯,但想想也沒壞處就沒反對,「他每天在家玩幾小時,但在疫情期間也沒事做,我也省得不用想節目給他,哈哈!」Keith補充,「開始時覺得很吵,地下未鋪膠墊時,樓下曾經有投訴過,覺得怎麼樓上經常跌東西,所以我就買了更多膠墊。」父母都認為昊謙沉迷叠杯,可以減少依賴「電子奶嘴」是好事,他現時開YouTube是去看其它選手的比賽片,昊謙最喜歡看的是世界第一的Chan Keng Ian的片段,會邊看邊模仿他的動作。

爸爸Keith、媽媽Elsa及妹妹玥頤
到昊謙6歲時,Elsa就開始送昊謙去競技叠杯總會的興趣班學習,「我們住在元朗,在天水圍可以上堂,很方便。」不久後,昊謙在2022年第一次參加公開賽,已能夠奪獎而回,2023年4月,昊謙才7歲已第一次出國到新加坡比賽,最終參加接力比賽奪得金牌,「我們初時並沒留意接力成績,但在這比賽後,昊謙開始會留意對手,頭3名會是幾多時間,會專注在提升時間、技巧,變得更有要求。」

港隊於聖公會基愛小學有恆常訓練,學校也是項目推廣對象之一
另外,叠杯分勝負往往只在毫秒間,開賽是壓力很大「它在千份一秒內決勝負,更需要昊謙有大心臟。試過一些賽事輸很少很少,會覺得好唔抵,會很自責,這方面見到他成長得很快,由緊張到能夠處理壓力。」昊謙這樣沉迷,試過有甚麼煩惱嗎?「他現在背囊常常都有叠杯,到親戚朋友家裡,攤開張墊就玩,有時會有些尷尬,因為別人可能是生日派對。但到拿出來了,很多時都帶來很多歡樂,就覺得暫時也沒有甚麼問題,哈哈。」Keith說。

昊謙及隊友於2024年馬來西亞舉行的亞錦賽在3-6-3及循環式項目為香港奪得4面銅牌。

不少賽事設有親子組別,爸爸Keith也會落場與昊謙組隊競逐
Text:Jack
Photo:Jack、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3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