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的三層意義|柔之道

鞠躬的三層意義|柔之道

上柔道課第一堂學的,是鞠躬。每一場比賽的始終,是鞠躬。身為一個柔道運動員,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鞠躬的真正意義……這能說得過去嗎?

三月中,我義務在裁判班上當模擬比賽的選手。沒想到,這意外地讓我第一次真正了解鞠躬。

來自日本的老師在課堂上說:「每次鞠躬都是一種感謝。第一次,我們在柔道場的最外圍鞠躬,對場地致敬;第二次是對所有工作人員的感謝,是他們得以令這個比賽能夠順利舉辦;第三次,是向對手感謝,感謝他們和自己進行一場比試。」

老師還補充說,前兩個鞠躬並不是比賽規則中強制要求的。唯一必需的,是面向對手的那一次——最容易被情緒淹沒的那一步,也是唯一被寫進規則的。聽到這裡,我心想:「太可惡了李玨穎!這些重要的事,我竟然現在才知道。」身為一位傳統的日本人與國際裁判,老師也分享了他自己對現代柔道的失望——比賽結束後,常常會看到輸的一方不太願意鞠躬,轉身離場;而勝的一方則迫不及待地慶祝歡呼,也算是不尊重對手的行為。聽畢,我也有點慚愧:「啊,我也在他的『失望』名單之中呢。」

禮儀,是柔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但當柔道從武術變為觀賞性運動後,場面的可觀性也會是考慮因素。所以,現行規則並沒有禁止選手在比賽結束後慶祝,但裁判會上前提醒選手冷靜下來,直至完成鞠躬為止。

鞠躬前是否該克制情緒,是否應該慶祝,沒有既定答案。但對我來說:柔道確實教會了我很多關於禮儀、尊重的事。就如國際柔道聯盟一直強調的那句話——Judo, more than sport.

鞠躬的三層意義|柔之道

Text:李玨穎
Photo:作者提供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5年5月號
更豐富內容請支持印刷版或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