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足・意足 |當體育遇上教育

心足・意足

作為擁南躉,看著山度士成長、成名,退役後當上教練,開辦足球學校,仍以足球作為終身事業。近年在社區跟山Sir有接觸,欣賞他心繫足球,志得意滿,甚至進軍社福界,不由得衷心佩服,替他高興。

少年成名靠苦練

山度士在香港學界足球賽事成名,十八歲便為南華甲組隊上陣,多次獲選香港足球先生、香港傑出運動員、香港足球明星等榮譽,替效力球隊奪標無數。山度士認為自己是一個幸運兒,父親為足球運動員,耳濡目染,成長迅速外,更因有家人引薦,很早便有機會加入球隊,提昇水平。

現時香港足球的訓練比以前多,教練水平亦直線上升,為何平均水平始終未能突破?山度士分享個人經驗,認為足球一定要落場踢,不斷練習而非空談理論。他在南華會訓練時,吳偉文教練拿著足球拋到哪兒,球員便要走到那裏。球隊現時慣以電子形式指導,很容易流於紙上談兵,與真正在球場上比賽不同,所以他現時仍選擇以一塊白板作教具指導球員。現代化的足球中山度士反而感到在復康治療中,儀器的應用最重要。早年他在荷蘭療傷,便要運用儀器重新訓練不同部位的肌肉。球員的體能不用依賴儀器檢測,而應在實際跑步、踢球中檢視。

此外,他也認為過往的球員操練時間較多,因為有專屬的球場,只要勤奮練習,即可到場操練。現時球隊訓練一個半小時後,過了場地的預約時間即需離場。他有今日的成就,除了以往的操練環境較好,山度士坦言勤力是主因,過往住在宿舍,起床後便到球場練習球技和跑圈,下午再繼續跟球隊進行集訓,可惜現時大部份球隊已沒有相應的場地供球員訓練了。

塑造家長觀念

現在家長注重課外活動,洗脫波牛的觀念,樂意送小朋友到足球學校訓練。就此山度士寄語家長,即使他有信心訓練小朋友具備良好的球技,但要踢好足球,體能才是最關鍵的。不少家長認為自己孩子球技了得,總愛在小朋友進行訓練時,充當專家在旁指導,反令孩子無所適從。有見及此,現時車路士足球學校已定下規則—上課期間,家長在旁觀看,只可以給予掌聲鼓勵,不能加入指導意見。想想家長在小朋友進行比賽時,不斷在旁指導:「走前些!跑後些!」最終球已踢遠,而小朋友仍站在原地,正因為他在聆聽家長說話。

山度士認為家長讓孩子參與足球學校訓練,要信任教練,放手是最重要的,意見可以在家給予小朋友,但在球場上只有一件事可做—鼓勵打氣。英國車路士足球學校,第一條規則同樣是要求家長不要多加意見,只能讚賞鼓勵,即使表現不佳,亦不應在旁說教。

小朋友輸球時哭起來,家長切勿急於責罵,因他對自己有要求,想做好些才會有此反應。在小朋友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讓孩子哭,在輸球時哭代表他有爭勝之心,反之輸十球仍無動於衷,便得懷疑他有沒有認真參與。

車路士足球學校(香港)創辦於2009年,前身為山度士足球學校,辦學理念是讓更多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和活躍於社區的活動。除了培育人才,山Sir亦希望讓小朋友享受足球帶來的樂趣,感到開心。與比賽不同,參與足球學校的課程,是不應該有壓力的。直到學生成為梯隊一員,參與比賽,與香港其他球隊比拼,才應帶來壓力。

位於藍田的車路士足球學校訓練場地,每星期一至四的早上都用作慈善服務,伙伴機構「仁足社」更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開辦長者足球班,關顧長者的身心靈健康。長者能持續參與,山度士非常感動,因為大部份長者參與的運動不是扇便是劍,較少會踢足球,難得的是參加者當中還有八十多歲的婆婆呢!

山度士、馮校長與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女子足球隊合照。

四年前山SIR到馮校長學校宣揚不賭波訊息。

教而優惠及社區

山度士在足球以外,亦盡力回饋社會,每年籌辦活動予長者參與,並招募義工,與長者行山、吃齋。安排足球學校教練作義工亦別具意義,過往教練只集中進行訓練,較少球場以外的活動經歷。

在社區服務方面,「333小老師培訓計劃」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免費補習,車路士足球學校(香港)負責其中一節足球課,作為學生的活動。足球學校每年亦為肢體傷殘學校舉辦兩次Fun Day,讓學童到球場跑步踢球,感受陽光的溫暖,無法行動自如的學童,則推輪椅讓他們碰球,感受一下足球運動的樂趣。
足球學校現時正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舉辦課程,持續招募學校參與支援,有興趣的學校不妨聯絡山Sir。

山度士小時候已想成為足球教練 ,三十歲時,到了俗稱球員的黃昏時間,腳傷腳痛情況愈來愈嚴重,當時已考慮考取教練牌照。無論能否成為好教練或開辦足球學校,亦希望如郭家明教練般,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灌輸給下一代。不過,他坦言對自己最終能開辦足球學校,實在意料不到,但他從樂富的「籃球場」到今天,仍堅持提供名額讓低收入家庭的學童有機會參與足球課程,發掘有潛質的學生,便是為了提醒自己勿忘兒時的夢想。

難忘的球員生涯起點

足球學校對球員的球品及球德有很高的要求,山度士笑言自己年青時的球品不是太好,所以現時特別重視學員的球品。山度士遇上經常發脾氣、無法控制情緒的球員,便告知教練,如再犯便不再起用,即使球技精湛亦然,不希望因一人而影響整支球隊;球品也是球員生涯的重要起步點。

說到足球生涯中最難忘的事,山度士即道出第一件是在球員時期,對阿士東維拉射入一球的一刻。阿士東維拉來港作賽,他能在強隊中取得入球,實在非常高興,興奮之情更勝取得冠軍。山Sir笑言獎金可以不要,成功入球的愉悅不能取代。第二件是年青時受到賞識,被邀到比利時踢球,可惜因腳傷而錯失機會。

有一次,有人在地鐵對他說:「香港既有慈善伶王新馬師曾,亦有慈善球王山度士!」山Sir開心的不是什麼讚譽,而是對他的工作一個很大的鼓勵。山度士最感恩的是作為足球員,退役後可以管理自己的球場,甚至成為足球學校的校長。我們都明白,這是山度士努力的回報。

校長心聲

有感於很多年青人都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山sir常用「Don’t say no before you try !」鼓勵學員,這跟古諺「自古成功在嘗試」實有異曲同工之處。年青人要輸得起,不要害怕失敗。

80年代,球賽經常爆滿,山度士自言非常享受那種氛圍,不要說稱讚打氣,就是責罵也能接受,只要球迷進場便可以了。足球始終是最多市民關注的運動。不管怎樣,山度士仍然支持香港足球,在自己的崗位盡力推展,我們期待香港足球圈有觸目的球星出現,吸引更多球迷入場。

老球迷

我作為一個資深球迷,對香港的足球支持沒有特別減退,但除了決賽爭標會進場觀戰外,其他時間的進場次數實在少得可憐。讀書時放學後趕到花墟睇波的儍勁已一去不返。當年有我們欣賞的球星,從黃文偉、陳朝基,到仇志強、何容興、胡國雄,再到陳發枝、李健和、山度士,因此有空便會入場觀戰,吶喊一番。那時電視播放的場次不多,除了進場,大家多是聽收音機直播,由大聲葉到何鑑江、林尚義,「銜枚疾走」、「晒靴」等繪影繪聲的旁述,吸引多少普羅球迷。那時報章體育版的報道也特別詳盡,好讓大家會繼續談論和回味。

曾幾何時,娛樂事業蓬勃,高水平的外地賽事直播愈來愈多,相對下大家都會留在家中看直播。要回味香港的足球黃金時代,只能從少量的網上視頻,甚至要從文字、照片上尋回那份情懷。不是足球水平的問題,總感到缺少了什麼⋯⋯對!就是氛圍。期待球市復甦,球場四面紅旗高掛,全場爆滿的日子再現。

Text: 馮立榮
Photo:Conrad、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Sportsoho》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