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跑體驗

運動員在運動場上進行接力賽

運動場上的接力賽

接力跑體驗

每年學校陸運會,壓軸接力比賽時,所有班級、社員在場上全力衝刺,歡呼聲震耳欲聾,氣氛高漲,相信是大多學生的集體回憶。疫情下,全港學校沒有機會搞陸運會,只能在體育課上,做些短距離跑、接力練習作補足;再加上教育局指引,所有學生在校園範圍內都必須戴上口罩,包括體育課,因此只能選擇低強度運動,而老師亦十分關注運動強度,因而最適合教授田徑運動基礎技巧。這次我們便看看體育老師如何安排「新式」接力課。

學生嘗試在體育課上以合作學習形式,練習各種技巧,並利用平板電腦,將同學的動作拍下,然後透過互相討論及動作分析,作教學參考。課時縮減,體育課的時間嚴重不足夠,因此若能讓學生在課前的晨間時段,或是課間的休息,自己利用平板電腦繼續練習,希望可藉此達到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拍攝一堂接力課

老實講,大多體育老師都有教過短跑,但想學生做好一點,再把技術教好一點,除了清楚講解,更要配合適當示範,透過鼓勵他們上堂用平板電腦,拍下自己的運動動作,再和其他同學去探討,如何去改善姿勢,提升運動表現。

今次我邀請了黎昭麟老師,來到他任教的張沛松中學拍攝,上一堂接力課。課堂開始為熱身階段,學生圍繞操場慢跑,接下來主要是拉筋、動態伸展,整體上流暢有序,循序漸進。當找尋到各人的主動腳後,學生分成六組,開始反覆練習「蹲踞式起跑」,適用於所有400米或以下的比賽。

同學們握起接力棒很興奮

同學們握起接力棒很興奮

課堂流程:

0-5min

熱身

5-15min

重溫起跑動作

分組練習「蹲踞式起跑」

15-20min

分派平板電腦i-Pad

安排站位位置

20-30min

蹲踞式起跑練習+拍攝

小總結

30-35min

休息+學生分組睇片,討論各人姿勢

35-40min

再次練習蹲踞式起跑+拍攝

40-45min

簡介接力的動作+示範

45-55min

學生分組進行接力活動

提點學生,指出錯誤動作

55-60min

課堂總結+消毒

 

起跑發令:

  1. On your mark

  2. Set
  3. Go

練習了大約三兩次,老師隨即將i-Pad分發予學生,但在返回組前要確保他們懂得用來拍攝。另外安排學生到合適位置,因為無論角度和高低,都可影響到影像質素。所有學生分成六組,輪流進行蹲踞式起跑。

學生在初中時,理應已學過起跑,跟據起跑發令做出準備及起跑動作,但如今再重溫過往的技巧,利用平板電腦,將動作拍攝下來,學生的表現明顯會更認真,為的是將錯誤動作改正過來。休息前黎sir做了小總結,重溫蹲踞式起跑幾個關注點,提示學生睇片時須多加留意,休息完再重做。

起跑動作的關注點

  1. 前後腳在出發前的位置;

  2. 雙手按地的距離;

  3. 聽到「GO」後,腳是否有向前蹬出

為了儘快糾正錯誤動作,最有效的方法,邀請學生出來示範動作,教師即時點評,使學生明白正確與錯誤動作的分別。然後隨即讓學生自己嘗試,並透過影像重溫、學生之間的自評和討論,把錯處指出來,從而找尋改善的行動。目測到所有組全程都自發討論,互相協助,彰顯成效。

老師不時在課堂上親身示範
確認學生懂得運用i-Pad拍攝
先安排學生到合適的位置準備
 學生在討論剛才的起跑動作

接力遊戲:提高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分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令學生在整堂課保持積極性,表現更活躍。當學生改善了起跑技巧後,接下來配合交接棒,以合作學習方式,透過互動環節,建立團隊的合作意識。

活動前的講解相當重要,須恰到好處,不宜太仔細,毋需一次把所有要點講完,否則講多過做,學生聽罷便沒時間實踐。重點讓學生明白在交接時,手臂擺放的姿勢,另外要做走動的交接,前後學生的站位亦很重要,在運動場的跑道上,交棒的一個在內側跑,而接棒的另一人要站在外側跑。另外為了減低誤會,在大班的體育課,通常統一指定學生用右手握棒,接棒的全部用左手接棒,這樣便可避免在交接時用同一邊手交接,容易產生碰撞。

講解清楚後,再邀請表現較好的一組學生來示範,並一起觀看教師示範,掌握當中要點,再讓他們去模仿練習。

這是整堂課活動量最大的時段,大部份學生在不斷往返跑,由初時不太熟悉站位,老師不忘在旁給予提醒,眼看他們信心愈來愈大,跑得亦愈來愈快,老師同時不斷鼓勵和讚賞,果然學生很快便培養出默契,交接變得順暢,老師再慢慢逐一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

除了用接力棒外,亦可嘗試採用其它替代器材,例如膠圈、水樽,形狀、重量不同,交接形式並不一樣,會帶來新鮮感;甚至用報紙製作接力棒,可解決器材不足的難題,讓所有人能同時練習。

體育堂常用的接力棒

體育堂常用的接力棒

接力規則 (2017年新規定)

  1. 4x100米接力賽的接棒區範圍由20米增加至30米

  2. 不設助跑區,運動員要在接棒區內完成助跑及交接棒動作

(國際田聯IAAF發佈了接力賽接棒區範圍的新規則,並已於2017年11月1日執行)

分組接力環節

分組接力環節

教學經驗分享

  1. 練習短跑,重覆、單調的動作容易令學生枯燥,產生厭倦,因此安排更多分組活動,產生更多變化,令上課更互動;

  2. 在操場地上沒有任何線,學生難以掌握接力區的概念,對於何時要起動、伸出手,只能有初步的概念;

  3. 學習接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投入感,慣常採用分組比賽的方式,培養競爭性,效果明顯,但考慮目前的狀況,堂上最好以低強度活動為主。

老師分享-黎昭麟老師

老師分享-黎昭麟老師

今年是我踏入教學生涯的第十年,亦是最具挑戰的一年。疫情下,體育課堂大受影響,校隊訓練及學界比賽亦被迫暫停,學校的運動員及體育老師彷彿都帶著不少負能量。

在正常的體育課下,我較著重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擔心他們在課堂中的運動量不足。相反,在疫情下的體育課,學生需要帶著口罩上課,運動強度不宜太高。因此,我嘗試於課堂多運用平板電腦,讓學生分組拍攝動作,並於課堂即時重溫影片,與同學互相討論,分析動作,並提出改善方案。重溫影片後,要求同學再展示動作,大部份同學的動作有所改善。

運用平板電腦協助課堂,能讓同學即時取得回饋及互相評鑑,提升學習效能。在疫情下,很多學生都缺少運動,所以有趣和運動量足夠的體育堂,對學生來說可謂十分重要。

後記

黎sir今次的田徑課,主要針對技術動作的改良,包括起跑、交接棒,除了通過堂上反覆嘗試,還將過程清楚拍下,有利學生互相評價,尋求改善。學生在下課後再重溫教學影片,參考示範影片,不斷尋求突破,發展出具可持續的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模式。整堂課黎sir的鋪排有序,指示亦十分清晰、仔細,學生跟著進度,普遍都很投入,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享受實體的運動課。

吳俊輝(課程發展主任)、黎昭麟老師和筆者合照

吳俊輝(課程發展主任)、黎昭麟老師和筆者合照

Text.photo: 何海濤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1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