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偏門運動
源遠流長的偏門運動
今期提及的幾個「偏門」運動文化,有關項目的運動員近年來在國際賽事嶄露頭角,但礙於較主流運動發展受到更多限制,致令有青黃不接的現象。其實香港仍然有不少偏門運動員默默耕耘,為着運動發展及傳承拼搏,透過認識這三項運動在香港發展的歷程和限制,更可見幾位受訪者Kenneth、Thomas和Phyllis投身教練事業的難能可貴,任何助他們排除困難的資源和平台,都是很重要的支援,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的教練培訓學院網絡平台便是其一。

左 - 趙嗣淦 (棒球)、中 - 李芷菁 (花樣滑冰)、右 - 李峻瑋 (曲棍球)
棒球:
本地棒球自二三十年代時期便已出現本地聯賽及華人球隊,直至七八十年代,外國居港人士對兒童棒球運動需求殷切,1983年沙田體育會更組成名為「沙燕」的少棒隊,在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中擊敗日本隊;1993年香港棒球總會(HKBA)成立。
發展限制:
• 本港目前的正式棒球場位於曬草灣遊樂場及獅子山公園,然而規格上卻遠不及外國,更不用說該場地並不能容納大量觀賽人士,一般棒球愛好者亦不能輕易訂場使用,無法吸引市民接觸和了解更多這項運動。
• 除康文署與棒球總會合辦的訓練班外,坊間提供棒球訓練班的私人場地寥寥可數。
即使是小眾運動,也可透過教練網絡增加曝光率,令人更容易接觸。
軟式曲棍球(旱地冰球/Floor Ball):
這項目自七十年代起源於瑞典,是從冰球演變而成的團體運動,主要是在木板或硬塑膠製成的場地進行,場地面積稍大於籃球場。香港於2017年引入這項運動,並且成立中國香港軟式曲棍球總會,去年完成各級別代表隊成員的選拔準備出戰國際賽。
發展限制:
• 市民的傳統觀念認為冰球是危險而且暴力的運動,對其安全性存疑。
• 發展時間較短,目前參與者大多是學生,市民大眾對該運動認知有限。
• 較少本地華人教練,對於推廣以至培育本地冰球運動員成效有限。
凝動教練培訓學院網絡平台提供各類教學資源,助教練增值自己,持續學習不同教學及溝通技巧,有助向不同觀念的人推廣運動。
花式溜冰(花樣溜冰):
自1908年成為奧運項目,現分為男女子單人滑、雙人滑及冰舞四個分項。香港曾派出多名健兒出戰亞洲花式溜冰錦標賽和其他國際賽事,獲獎無數,更於2017年出戰亞洲冬季運動會。目前本港只有附屬溜冰場的溜冰學校提供相關花式溜冰課程。
發展限制:
• 家長偏向女性擔任其子女的花式溜冰教練,除了認為女性更為細心,亦認為女性相較於男性在需與兒童有身體接觸的工作上不會太尷尬。
• 花樣滑冰教練風格不一,唯家長對於滑冰可能有較刻板印象如優美、柔和等,對於擅長別類風格或是編排隊列滑的教練較少認識,影響滑冰行業發展的多樣性。
凝動教練培訓學院網絡的網上課程關注不同界別及兒童需要,特設「守護篇」課程,助教練了解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保護兒童。
「啟發篇」則提醒教練關注女性、少數族裔、青少年等不同群體的需要。
偏門運動的出頭天
這些於本地較少人認識和參與的運動在發展上面對各種限制,由此緣起,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推出凝動教練培訓學院,當中包括啟發、凝聚、守護和行動四部份,提供與運動教學專業有關的內容、建立教練網絡,期望可為有志學習的運動愛好者配對合適教練,同時協助教練自我增值和覓得教學機會,藉此推動本港各項運動的發展。
啟發篇:
透過網上課程,讓教練能夠吸收與運動教學相關的資訊,例如協助兒童在各方面的成長、與各類型學員包括特殊學習需要(SEN)和少數族裔參加者如何溝通,希望可提升教練教學水平。
守護篇:
網上課程內容主要針對如何在運動中守護兒童免受各種傷害,並建議面對有關事件時的處理方式,讓教練了解如何在運動教學期間保護學員,讓他們快樂學習和成長,亦讓家長能放心把子女交給平台上的所有教練執教,無論任何性別的教練都可平等地獲得教學機會。
凝聚篇:
教練可以任何形式的履歷如網頁和影片,展示其運動特點和專業;此外需通過驗證,讓家長、學校或機構能更深入了解教練是否符合他們的需要。平台不但為教練提供更多教學機會,亦讓大眾有更多機會認識甚至接觸過往較少人參與的運動,藉此凝聚一班運動愛好者。
行動篇:
網絡平台亦提供各類參考資料和網上工作坊,讓教練能持續學習、提升專業知識,在教學技巧和方式上有所進步,同時亦能惠及學員有更好的學習體驗,讓他們更愛運動、繼續成長。
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教練培訓學院
教練培訓學院除了方便運動愛好者搜尋合適教練,更提供教學資源,希望為教練提供更多支援。教練只需在網站平台簡單登記成為會員,建立專業教練檔案,便可透過工作搜尋引擎,尋找合適自己的收費或義務教學機會;另外亦可利用網站内的教學資源,持續增值,裝備自己,程序簡單快捷,費用全免。
// 延伸閱讀//
潛力覺醒
有「淦」於此 - 趙嗣淦(Kenneth)
「瑋」大航道 - 李峻瑋(Thomas)
冰舞「菁」傳 - 李芷菁(Phyllis)
願原力與你同在
Text : Dorz、Kuen、Lung
Photo : Conrad、Gary Lee、Dennis Lu、受訪者提供
Design : Yvonne
(完整封面故事收錄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2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