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ut Olympique】奧運五朝元老——歐鎧淳
奧運五朝元老——歐鎧淳
繼2008北京、2012倫敦、2016里約熱內盧、以及2020東京奧運後,香港游泳代表歐鎧淳(Stephanie)入選2024巴黎奧運自由泳及混合泳接力項目,再次征戰這項世界運動盛事。自2008年於奧運亮相後,Stephanie今年成為了「五朝元老」,究竟是怎樣的推動力,令她繼續於奧運舞台征戰?
推動力源於自我挑戰
訪問當日在體院游泳池舉行,這是Stephanie當全職運動員十年以來,「工作」最多的地方。「每一屆奧運很不同,但有趣的是自己多年來,感覺每天都在做一模一樣的事,每一天的日程亦是『起床睡覺訓練』,但每一屆其實大有不同。」Stephanie口中的不同,除了是自己內在身體機能的不同,外界要求的標準亦不斷變化:「我的身體機能由25歲開始逐年下降 ,但相反奧運追求的指標就在逐年上升。」
不同項目有不同的「奧運指標」,即達標參與奧運的標準。游泳的指標基本上就是鬥快,每屆奧運的參賽標準,會根據上一屆頭16名運動員造出的時間重新擬定,若能達到A標,即可得到奧運入場卷;而獲較慢的B標,則會被列入在遞補名單。Stephanie在背泳100米項目,於2020年東京奧運已達A標資格(1分00.22秒)並參戰個人項目,惟今年在A標標準提升至59.99秒下,遺憾未能達標,無緣參戰個人項目。
面對「自己指標向下,奧運指標向上」,Stephanie坦言參賽難度逐年倍增,但即使在不利因素下,Stephanie今屆衝擊奧運個人項目的意志仍為堅定:「在今屆奧運的資格賽,我和身邊的人仍知道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嘗試衝擊A標,其實我覺得自己能夠堅持到最後已很厲害。」
努力不代表就能夠得償所願
「多年的訓練時間,就只是為了進步那一秒鐘。」在外人眼中,游泳運動員揮灑汗水的努力與奮鬥,其實只為將紀錄加快一丁點。但在Stephanie眼中,不論是跳水,入水,踢腳次數等細節亦有講究,「所有訓練的目標亦是為比賽時的一槍而戰,平時要以最完美的角度落水,並注重轉身以及滑水等效果,平日做到最完美,才能在比賽時有機會達到極致,而這正是練習的重要性。」
回顧月前於體院舉行的長池游泳邀請計時賽,Stephanie坦言失望,於賽後亦不禁落淚,但她仍選擇以正面心態面對,並表示:「這便是我需要學習的一課。」在經過接近兩年的奮鬥後,Stephanie認為課題就是要明白現實並非竭盡所能,就能得償所願:「現實是無奈的,即使你做得比應該做的更加多,都不代表你能得到渴望的東西,而我並不覺得是有原因的。」

不斷給予自己新的目標
將「奧運A標」列為當屆奧運目標,Stephanie認為份屬理所當然,但她在言談之間不諱言其實已忘記了自己曾達到過奧運A標,而奮力追逐59.99秒,單純就是給自己的一個挑戰。「成為了運動員這麼多年,我真的會忘記了自己的成就。」
將上屆的成功拋諸腦後,Stephanie指出大概因為運動員的本質往往是向前進發,而不停留於背後曾達到的紀錄:「運動員在達成一個里程碑,很容易便會將其拋諸腦後。因為運動員在達標後,只會設立一個新的目標,並奮不顧身地繼續向前進發。」

正面看待社交媒體
由北京奧運至今十六載,成就不斷且持續進步的Stephanie,亦是細看著時代變遷的見證者。踏入千禧年代,其中一項改變大眾生活模式的產物定必是社交媒體。而運動員使用社交媒體的狀況,往往是大眾熱議的爭議性話題。
作為其中一位活躍於社交媒體的運動員,Stephanie對於媒體以及運動員的關係具獨有見解,認為社交媒體能有助運動員為自己發聲:「我認為社交媒體是一件好事,運動員能向大眾直接發聲。」
在網路平台上分享生活以及講述見解,亦令更多人了解香港運動員的生活。Stephanie笑稱在以前的年代,大眾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是留在深山訓練,根本沒有人關注運動員。當社交媒體令運動員獲取更多關注,Stephanie對此樂見其成:「街上市民知道我們是運動員後,已不會再對這個身份見怪⋯⋯而不少健康產品、找代言人等工作機會,現在都會想起運動員,這也是社交媒體促成的現象。」

無限憧憬的巴黎奧運
上屆東京奧運因疫情閉門作賽,令Stephanie格外期待於巴黎奧運再次面對支持者以及觀眾:「我對於巴黎這個地方有著無限的憧憬,相信它會是一屆很完美的奧運,我已準備好被震撼了。」
第五次征戰奧運,對Stephanie而言是意想不到的狀況:「第四屆甚至第三屆奧運時,我其實已經考慮過退役。直至今屆第五次征戰奧運,對我而言是超越自己的表現,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個成就 。」
問到歸納自己多年以來面對逆境的心得,Stephanie表示當運動員的訣竅是仍能找到目標以及繼續進步。有了持續追求進步的心態,Stephanie以一個她近年放在心裡的座右銘去面對一切困厄:「 一切的問題,只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可以解決。」
Text: Amos
Photo: Conrad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