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語意學

武林語意學

「吳陳比武」的起因,林夢在《武林周報》以〈吳陳比武因我而起〉一文承擔責任,勇氣可嘉;他指出「筆者感到吳師傅館中人的說話,和他本人說的竟完全不同,但當時發表那篇報道時,的確沒見過吳師傅,這是筆者的疏忽,在責任上,也應該替他更正的。」[1]以現今流行用語,沒有「核實」(fact check)就刊出報道,還附有一句:「太極的掌門人吳公儀,歡迎與武林人士切磋。」這句極含挑機意味的文字一出,就此引發武林風波;林夢本人不諳武術,忽略門派之間的界線涇渭分明,觸碰不得,反之,就算受訪者自詡天下無敵,撰文者也得小心處理文章用詞,避免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為了淡化「比武」的火藥味,當年宣傳文案出現有趣新穎詞語:

i)            「合演」= 比賽
ii)           「力學研究」= 拳賽
iii)         「立聲明」= 簽戰書[2]

一九五七年另一次轟動武林的「倪黃比武」,本來當天只有在場幾個人知道,卻不知怎樣愈傳愈廣,「有關單位」向中介人「長叔」(白鶴派習者,職業游泳教練)進行調查,他力陳並非「比武」而是「講手」,使事情的觀感較佳,「紙上紀錄」也較溫和,「講手」一詞,從此流行。[3] 

詞彙的力量

研究人類記憶著稱的心理學家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發現,當車禍目擊者被問到兩車「衝撞」(smashed)時開多快,他們回憶的車速往往比被問到兩車「碰」(hit)到時,回答的車速還快,可見問題中不同的詞彙,就可能影響目擊者對意外現場重建的視覺記憶[4]

擂台比賽進行中,拳手的教練或助手在台邊緊張自不待言,不過他們的「教路語言」可能不管用之餘,更増添拳手困惑,以下是一些教練在台邊大喊的個案:

a)    「打佢老母!」(原句照錄,真有其事!拳手或會暗忖對方娘親沒有上台啊!你叫我怎麼辦?)這句純粹是教練宣洩情緒的語言,只能表達教練的緊張與投入,拳手難以根據字面意思行動。

b)   「唔好驚!」「驚」(恐懼/害怕)是人類自我保護機制,行為上的自然反應,如果能夠這般輕易「脫敏」[5],肯定是各類「恐懼症」患者的佳音;最諷刺的是,許多這樣說的教練從未上過擂台比賽。

c)    「唔好做○○○!」這個否定句法,有時會幫倒忙,好心做了壞事,就等於請大家「不要想大力水手」一樣,腦海立刻出現「大力水手」,結果事與願違。

d)   承上例,對心智運作稍有認識的教練會說:「你的□□□做得十分棒!」這句說話肯定和強化拳手的□□□行為,增加他的信心,令拳手繼續重複□□□行為,這對勝出賽事較有利。

你信唔信氣功?

曾親睹兩位傳統武術師傅對話,甲言談間提到氣功,乙打岔表示不相信氣功,作壁上觀的筆者壓根兒不知道他們「同意」和「不相信」什麼?因為雙方都未為「氣功」下定義,爭論的可能並非單一意義上的「氣功」;究竟是武俠小說、武俠電影或網路視頻上隔空打人的氣功?還是養生的吐納氣功?動功還是靜功?意念導引式意氣功?空勁氣功治療法?各種各樣聲稱的「氣功」,都有可信和具爭議之處,只是有些跑江湖的「大師」言過其實、譁眾取寵,甚至造假騙人而已。從上例可見許多人「同意」或「不同意」某概念,事前未必作過詳細的瞭解和認識,討論時也忽略為詞彙定義和劃定範圍。

神秘的「地下拳」

有些武者故弄玄虛,向人表示參與「地下拳」,給人的感覺較有神秘感,容易令人聯想到尚格雲頓(Jean-Claude Van Damme)從老遠來港,跑到九龍城寨參加非法的地下搏擊賽(電影《拳霸天下》Bloodsport橋段),雙方為爭勝而拼命;然而,如果將「地下拳」改為「館內賽」,神秘感立刻消失無踪。「館內賽」這類活動,城中許多拳館每個月都定期舉行,一般而言是給予經驗不足的新秀參與,讓他們累積經驗;所以擇詞不同,感覺大異。

騙人抑或幻覺

近年各地武林相繼出現的「武術大師」(包括中日,下稱「大師」)在搏擊時不堪一擊的賽果,引發網民廣泛討論,不少網友揶揄他們「騙人多年」,這樣的陳述,嚴格來說並不精確,因為這些「大師」真心相信自己的武藝,而且充滿無比的信心(有些還是一把年紀的祖父輩),願意登場應戰,一心打算證明給大家看,讓觀眾開開眼界,所以他們理論上不算騙人,只是「以為」自己可以與挑戰者周旋,不過期望與現實落差過大,以落敗掉臉付出代價收場而已;反之欺世盜名的「大師」,只知道自己的「絕技」,與徒弟示範時要幾勁有幾勁,悅目非常,他們當然挑通眼眉,哪敢接受外來者挑戰?他們會以不同的藉口,避免與挑戰者交鋒;反之日本就有擅長「隔空摔人」的「大師」,先後與兩位搏擊拳手比試而被秒殺,他是真誠相信自己是「在行」的,而且不只一次……狠狠地「被修理」。所以將「騙人多年」改為「幻覺多年」可能更貼切。


[1] 《武林周報》〈吳陳比武因我而起〉林夢撰文。(一九七六年八月六日)
[2] 《成報》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第二次版)。
[3] 《武林周報》〈倪黃講手前因後果〉長叔撰文。(一九七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事件主角為白鶴派倪沃棠與詠春派黃淳樑,「講手王」綽號也始自此事件之後。
[4] 《大腦騙局》,麥可˙史威尼(Michael S. Sweeney)著,大石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2。
[5] 系統脫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是一種認知行為療法,用於幫助患者克服恐懼或其他焦慮症。

 

Photo: Lucien Chan
Design: Yvonne

[原文刊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1年3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