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動道-Ropssy

躍動道-Ropssy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

誰又會想過滑板、霹靂舞這些「Underground(次文化)」的運動終能走進奧運大舞台,成為主流的運動呢?這全靠一班堅持的人努力,一直深耕細作,才能把沒可能的事變得有可能⋯⋯對比起滑板、霹靂舞,交互繩(Double Dutch)雖是「Underground」,但比起前兩者更為偏門,很多人亦對它不明所以;而作為香港double dutch圈中碩果僅存的「Ropssy」,靠着大型比賽、表演「省靚招牌」讓更多人認識它。

雖說把Double Dutch送上主流之路遙遙無期,但靠着「喜歡」、「執着」的宗旨,「Ropssy」甘願做舵手,把double dutch成為主流不可能的事,變得有可能,就好似這個運動的特式–多元化和無限!

甚麼是Double Dutch?

交互繩(Double Dutch)最早起源於荷蘭,故又稱為「荷蘭雙繩跳」後來流傳至美國,是眾多花式跳繩比賽當中,最具有娛樂性與觀賞性的一項運動。當中有體操、力量、舞蹈、步法等元素,再配以強勁節拍的音樂,比起傳統跳大繩更有刺激性和別具一格。交互繩主要技術來自街舞風格,將「繩」和「舞」完美地融合。

玩法由兩名搖繩者分別握住兩根繩子的末端,兩根繩子向相同或相反方向依次揮向地面,同時跳繩者在繩子做出各種技巧,跳繩者和搖繩者可以相互轉換,跳繩者在繩內便會做出一些高難度或特別動作等。

引繩躍動

Tai Tsz和Ted Ma縱橫跳繩界有十年,一直以來二人代表香港南征北討獲得很多殊榮;惟疫情來到使教班工作叫停,在工作停擺期間他們為了打發時間,遂發現double dutch的可能性,便嘗試引入跳舞、tricking(極限特技)、拍攝等元素,為跳繩市場帶來新的衝擊,*「Ropssy」就因此成形。雖然「Ropssy」成團只有兩、三年,加上香港人對double dutch亦未有認識,但他們絕對相信它發展的可能性,非重競技性的特點比起傳統跳繩更有個人風格和觀賞性強,「哩一樣嘢係跳繩嘅新市場,當中有好多發展嘅可能性,相信哩種咁個人風格嘅嘢,可以吸引好多人認識哩種運動」。

*團名「Ropssy」的靈感來自美國潮流品牌「Stüssy」,意思即地下文化亦有其別具一格之處,就有如Double Dutch 特色一樣,把所有「underground」集於一身,跳出自己或團隊的獨有風格。

1

Ropssy團長(右)
Tai Tsz
全職舞蹈老師、跳繩教練、交互繩教練

成績節錄:
前香港跳繩代表隊成員
首位於「DOUBLE DUTCH ONES」中獲得冠軍的香港選手
國際交互繩巡迴賽 2019(上海站)公開組 – 冠軍
國際交互繩巡迴賽 2018(韓國站)1on1 battle – 冠軍
全港學界跳繩比賽2016 大專男子組 – 全場總冠軍

Ted ma(左)
全職跳繩教練

成績節錄:
前香港跳繩代表隊成員
前團體單人速度接力亞洲紀錄保持者
國際交互繩巡迴賽 2019(上海站) 速度公開組 – 冠軍
世界跳繩錦標賽 2016 (瑞典 - 馬爾默)
15 歲或以上公開組,團體四人單人繩比賽 – 季軍
第八屆亞洲跳繩錦標賽 2015(馬來西亞 - 吉隆坡)單人繩速度跳接力比賽 – 冠軍

無限延伸的繩子

Tai Tsz分享說:「我都無意間跳咗十一、二年繩,又係第一批香港跳double dutch嘅小朋友,當接觸咗之後,就慢慢唔鍾意傳統跳繩。」本身是田徑圈的中堅分子Tai Tsz,因肌肉撕裂無奈轉向跳繩,從小就喜歡挑戰和突破的他,就同時接觸double dutch,去到大學期間更加入舞蹈學會,同時鑽研跳繩和跳舞。2018年,Tai Tsz在國際交互繩巡迴賽韓國站的「1on1 battle」奪冠,隨即便萌生要發展double dutch的念頭,「拎到第一個得到嘅國際獎項,就會諗係咪要為香港做返啲嘢呢?係咪要喺香港撐起哩個界別呢?」,於是他便積極辦興趣班、開放式訓練等,讓大家對這個運動有一定認識,尋找更多有意之士撐起香港的double dutch 圈。

一直在傳統跳繩圈發展的Ted Ma,double dutch不是他的強項,因被友人受邀組隊參賽後,在陰差陽錯下便進入了double dutch圈,很快便愛上了這個運動。他說:「本身都有留意double dutch,後尾就去學跳舞,再參加咗Tai Tsz當時嘅double dutch隊,就發現哩樣嘢比起傳統跳繩好有挑戰性喎,之後就兩邊同時兼顧啦。」眼見Tai Tsz在「1on1 battle」賽事奪冠,亦得知他滿有熱誠推廣這個運動,Ted Ma亦覺得double dutch的多元化和型格特質能受大眾接受,便與Tai Tsz組隊「Ropssy」。

連成一線

去年九月,Tai Tsz和Ted Ma便決定成立香港交互繩總會,以總會名義向學校推廣這個運動,決心推動double dutch發展。一直以來,他倆見證着朋輩隊友離場,Tai Tsz對此深有體會,令他醉心作推廣工作,「開頭有一班前輩帶我入嚟哩個圈,但好多都係放重心喺傳統跳繩,再慢慢見證住好多人離開,我就覺得好心痛,既然自己咁鍾意哩樣嘢,同埋有返啲成就,就好想令更多人加入哩度,就成立咗哩個總會」。

疫情漸見明朗,「Roppsy」亦多了演出的機會,加上他們努力的宣傳和推廣,令double dutch 有更多人認識。早前,他們登上了電視台節目《一Take過》的演出,除了基本的邊跳舞邊跳繩外,他們加入了打空翻的元素,令觀眾嘆為觀止,更增加了double dutch的多樣性,Ted Ma說:「double dutch唔單止係一個運動發展,係連埋其他運動嘅發展,例如Breaking(霹靂舞)、Tricking(極限特技),外國甚至見到邊跳邊玩劍球㖭,你可以見到哩樣運動嘅可能性係幾咁大!」

Ropssy透過表演宣傳Double Dutch這個運動

Ropssy在ViuTV節目《一take過》表演

穿針引繩

「永遠做第一個起頭嘅人好慘,好似畀之後嘅人享受咁,但如果永遠諗到咁現實,好多嘢都唔會做到!」隊員豬仔說。「Ropssy」早期只有四人,單純以普通舞蹈為主,想不到他們的獨特性和理念得人認同,更有人主動要求加入double dutch 推廣,願意一同去追夢。當中有素未謀面的,有一面之緣的,更有昔日的隊友,他們的身懷絕技令「Ropssy」 更引人注目,又為double dutch 注入更多新的靈魂。

(左起)阿肥(全職跳繩教練)、Wingki(自由工作者)、豬仔(全職Tricking教練)、Sony(全職舞者)

舞動跳躍

Sony(Bboy-soulgreen)是一名Breaking舞者,更是2024巴黎奧運香港霹靂舞代表隊成員之一,經友人介紹下輾轉留意到「Ropssy」,便「膽粗粗」向他們招手,了解這個有趣的運動。Sony分享說:「跳舞跳咗十六年,有時你喺一個文化太耐都想有個新嘅衝擊,一玩就發現兩樣嘢合埋好夾,跳住繩咁跳舞係可以刺激我嘅跳舞靈感。」他又補充指,雖然自己的時間表較密,又要練習breaking,又要抽空與「Ropssy」練習,但種種辛苦都是為了單純的熱愛,「哩班人個個都好top,哩個運動亦咁有潛質去發展,就係因為咁,我好想話畀更多人知double dutch嘅發展幾咁闊,佢係值得畀人認識嘅」。

起初與Tai Tsz是「網友」的豬仔,因《一take過》的火花便加入了「Ropssy」,雖然他是Tricking 強者,但對double dutch 毫無概念,而且跳舞更是自己的弱點,惟接觸過它後,沒想過它會為自己的專項帶來了衝擊,豬仔說:「原來佢同Tricking嘅動作係match嘅,更可以造出更多令觀眾嘩然嘅動作。」豬仔加入了「Ropssy」只有一年左右,本身需要主理Tricking 的事務,但他認為推動double dutch ,就如推動Tricking 無異,同樣是憑着滿腔熱誠,「如果諗太多利益就會好快無咗熱誠,加入哩度去玩哩個運動,或多或少都係受Tai Tze感動嘅, 原來double dutch 喺帶到畀我一啲突破」。

相輔相成的情意結

阿肥和Wingki跳繩有十年,其中Wingki曾是港隊成員,二人本來放棄了跳繩,但出奇的緣份,再次被繩子拉回到圈中,捨棄過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阿肥是最新加入「Ropssy」的成員,本身他有自己所屬double dutch 隊,但同伴全都離開跳繩圈,遂打算不再參加比賽,在Tai Tze和Ted Ma的鼓勵下,加上隊友的力量,他便決定重回double dutch圈,「除咗佢哋兩位嘅熱誠打動到我之餘,最重要係Sony嘅態度,佢係一個B-boy強者都肯去學新嘢,就令我更加想留喺度」。回望過去短時間放棄double dutch,阿肥認為放棄嗜好是件痛苦的事,人生便會變得空虛,「餓唔死就得㗎啦,做人剩係返工我真係會好無心機」。

前跳繩港隊運動員的Wingki,因傷而無奈退出港隊,更在赴台升學前沒有再跳繩,但沒想過又有機會讓她做跳繩教練,更讓她接觸了double dutch,她說:「都係因為啲學生搞workshop我就接觸到double dutch,可能因為我有跳舞底子,就發現自己對哩種運動有興趣啦。」回港後,他便雀躍地與Ted Ma相約練繩,誰不知竟與他們一拍即合,便立馬組成「Ropssy」,利用舞蹈為double dutch鑽研更多;同時間由傳統跳繩轉向double dutch她亦有所得着:「其實無論傳統跳繩定double dutch,跳繩哩樣嘢係好多元化,只不過係大家口味唔同啫。」

永不停止地跳躍

阿肥說:「我覺得自己為double dutch係賭上咗㗎,就算最後唔成功,但起碼要努力去做囉!」為了配合「Ropssy」的團練,阿肥放棄了晚間的車房工作,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他繼續努力苦練,盡力做好自己在團隊上的崗位,「可能哩啲動力嚟自我玩開偏門運動啦,例如街頭健身、越野電單車、彈網等,就會有一種想做畀人發現到自己,發現到個運動咁,我就會想好好進步,令到團隊成為double dutch嘅icon」。

「哩樣運動的好玩之處係,好多人圍住一條繩跳,係一個好好嘅連繫。」Wingki說。雖說double dutch看似難度高,女生似是難以駕馭,所以她一直努力鑽研舞技、繩技,以身作則告訴大家,女生是這個運動的耀眼之處,「哩個運動會感覺自己係表演者而唔係運動員,我諗哩個部份就係好考自己肯唔肯去行出comfort zone咁,做返自己,大概就好似哩種運動想帶出嗰種包容同多樣性嘅訊息」。

Text:Dorz 
Photo:Mr C、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