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威 - 悟入歧途

陳嘉威

 

陳嘉威 @Zacharykwchan

長跑教練,個人馬拉松PB:2小時38分
教練成就:
•香港男子 5000米 / 10公里 / 馬拉松紀錄
•香港青年男子 5000米 / 10000米 / 10公里 / 半馬紀錄
•香港青年女子 10000米 / 半馬紀錄

謝俊賢及黃卓寧的HKJR成就背後,是跑界人稱「造皇者」的長跑教練陳嘉威。前者由中一開始跟他訓練,後者則在中學生涯尾聲才踏上長跑路,嘉威坦承兩人訓練方法截然不同,原因很簡單,成長背景不同、體能基本條件不同、生活日常不同⋯⋯長跑世界只能因材施教,條條大路通羅馬。

訓練方法雖不同,但心法卻一樣。「我跟兩人訂的目標一樣:破香港紀錄。這是基本。有目標去做這件事,其實不難。」

席間訪問,嘉威鮮少提及「方法」,卻多次提及「諗法」,「要進步,是否就是衝12個400米?是否只有這個方法?我不認為是這樣。那麼應該要怎樣?可以怎樣?所以就要讀書,就要找方法。」

找方法,如何找?他試過不同方法。

曾經沉迷跑步,在會考只考得一科合格,嘉威在近30歲重回校園攻讀哲學碩士,然後跑出馬拉松PB,再立志成為長跑教練。「我太鍾意跑步,過份沉迷,沉迷得令我輟學⋯⋯但最後讀書卻令我找到跑得好的方法,最終成為教練,是否很癡線?」

造皇者的方法、心法,來自一段不平凡的掙扎,這段掙扎,歷時十數年,從未間斷。

陳嘉威、謝俊賢及黃卓寧

「我好努力,但我跑得不好。」

20年前,嘉威與陳家豪、紀嘉文、劉德龍等同屬荃灣田徑會,那時候,大家就是一股腦埋首去跑,沒有甚麼特別策略或訓練方法,大家做一樣的事,但就是有宿命般的表現差距。「我好早就發現自己沒有天份,好記得自己中一第一次跑400米,1分36秒,我相信我的起步點是很低,但就是很喜歡跑步啊,一直沒有放棄,很想知道自己可以跑出怎樣的成績。」

與荃灣一眾高手訓練,他沉迷跑步至讀書不成,重讀會考後升上中六,高考卻英文不及格,上不到大學。「出來工作,做過很多不同工種,發現不可以不讀書,很多工作即使怎樣做都不會負擔到生活,所以讀副學士重回校園,最終考入港大土木工程⋯⋯這決定發現自己原來讀得書,這個發現很重要⋯⋯ 在做研究生時我走去研究石屎,研究它怎樣可以提升效率(Performance),做很多Research,我又發現自己是喜歡看數據 ( Data ),而且擅長。只要專注,伴隨適當方法,考試就可以有好成績,跑步亦然。」畢業後兩個月,他以2小時38分完成一個馬拉松,成績令他下決心成為教練,「搵錢的話,當然是走去當工程師。但勝任工程師的人很多,適合當教練的人很少,而我覺得跑步世界需要我這種人。」

沒有數據,就製造數據

下了決心,有了願景,下一步就是做出來。「我教學校,在港大、理大也有教,我就是在理大教跑時認識黃尹雋。那時我還沒有成績啊,沒有人認識,但他們覺得我的方法work⋯⋯跑步就是數據,做Assumption,設立Variables,然後Optimize它們。每個人的數據都不同,王健進、黃尹雋,謝俊賢,三人的5公里都跑入15分,但都用不同方法。」
 
以數據為本,以表現說話。嘉威難以透徹解釋他的「方法」為何會work,「因為我讀得書,我只可以說。我是計數的。」讀過多方面的數據,香港長跑的青年紀錄水平在他看來其實不高,挾著多年教學經驗,嘉威甫看見黃卓寧跑步已斷言她能夠跑得好,有破女子長跑紀錄的質素,「我看見她時,那時她一個1500米都還未跑,但我已覺得她可以。那時是2017年,跟黃尹雋是同一年 ( 開始 )。」經過多年教學琢磨,他已對自己的觀察力有一定信心,而學員表現出的數據,也印證了他的信念。

數年前,嘉威決定投入心機時間在香港的精英身上,除了學院教學外,他大部份時間都是花在義教精英上,這決定來自他對未來的想像,「10公里,要跑入35分完全不難 (我自己也可以做到 )。我認為要提升跑圈整體水平,需要的是上面的那班人要勁很多,我想是要跑入30分內。」數據上,幾位精英都愈來愈趨近他的期望,如果不是疫情影響,相信幾位精英門生的成績定不止於此。

與教練嘉威關係亦師亦友

被偷走的2020

在疫情侵襲之前,嘉威對長跑事業遠較現時樂觀。「其實他倆 (謝、黃) 的青年紀錄只跑了一次,然後就有疫情了。」換言之,假如沒有疫情,兩人的成就定必更多更高,而那本該出現的正面影響,因疫情而消失殆盡。一年多沒有比賽,嘉威除了失去教班的收入,要為門生繼續提升水平也面臨重大挑戰。「生計是很現實的問題⋯⋯而且沒有比賽,跑手即使如何地紀律,心態都一定會有影響。」

這時候,另一現實問題也困擾著嘉威:就是當門生跑進精英界別,身為教練該如何自處?「尹雋跑出2小時20分,進入體院當精英運動員,但我可以做些什麼呢?原來我只可以在體院觀察他訓練,連體院飯堂也沒得吃,也沒有與體院教練討論Co-coach運動員的可能性。可是,協助他跑出PB的卻是我。」排除萬難造皇,到門生有踏上大賽舞臺的機會,下一步教練卻是只能靠邊站?

在大部份情況,運動員的成績是一個團隊傾力協助下達成的事,當中牽涉到健身訓練、伸展治療、營養師等。運動員的支援不足,在背後推動的支援就更不足。在嘉威看來,香港跑手的潛力很大,因為他們在缺乏上述的情況下,並在缺乏對長跑未來的憧憬下,仍然能跑出相對不錯的成績。

「願意繼續跑的人,必定是真的很喜歡⋯⋯可是現實條件來看,例如對謝、黃來說,要跑得更好就只有成為全職運動員,並且是要在畢業後達標做到。」這也是嘉威為兩人在疫情下繼續奮鬥設立的目標,那意味著要以接近黃尹雋及姚潔貞為目標,這樣在失去比賽時,兩人都仍能夠繼續向目標進發。
香港的長跑路一點不易,對嘉威來說這是他經審慎考慮闖進來的歧途。一位工程界的哲學碩士,捨平凡愛動盪,昂然投入青春浪潮,「撐著吧。都撐了那麼久,對不?」

  / / 迎 接 我 們 到 未 來    精 彩 未 完 的 未 來 / /

青春給人的印象是自我和率性,Michael有著想跑的信念、卓寧有自己的夢想,但由個人追求,推進整個大環境轉變,卻只是一念之間:短暫的青春期後便迎來了面對世界舞台的未來,他們不由自主思考如何與世界級跑手比擬。

「後青春期」說遠不遠,但肯定可以很漫長,連結他們的教練陳嘉威,作為推動這些念頭的人,他也從沒有放棄追夢的信念。如果「相信未來」是後青春期的關鍵詞,那麼嘉威也仍在後青春期中,與Michael、卓寧以及更多後來者一起同行。

封面故事:後青春期的詩

謝俊賢、黃卓寧在2018至2020年間接連打破多項U18及U20香港青年紀錄,就像打機趕住在時限內過關般,不斷KO一個又一個「關卡」,亦令他們兩人的名字在學界長跑賽事中耳熟能詳。論資排軰,香港年青跑手有黃尹雋、王健進、羅映潮、黃芷銦等珠玉在前,相較之下,謝俊賢和黃卓寧的「優勢」是可一不可再的創下青年紀錄的機會,他們卻笑說:「青年時期感覺上未開始已結束了。」每人一生都有一次的熱血青春,在他們眼中是突然迎來了告別,只能讓期待退化成等待。

兩人的教練同樣是陳嘉威,他常掛在口邊的「破香港紀錄是基本!」,令他們也很順理成章地放眼成績在未來。由今天起的「後青春期」可能才是他們真正的詩篇開章。

「青春彼岸 盛夏正要一天一天一天的燦爛
迎接我們到未來 精彩未完的未來」
——《後青春期的詩》歌詞節錄

(完整封面故事收錄於《Sportsoho運動版圖》2021年10月號)

Text : Jack
Photo: Mr C、Lucien Chan、Ah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