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師先生 ! (1) 長跑27年的受與施

相信資深跑友或Sportsoho讀者都會見過何海濤的大名,不時都會撰寫Sports  Travel稿件,宣揚跑步旅遊的概念。雖然他看似經常旅遊(實際也是!),但他其實正職為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長天)體育老師,能兼任跑手、老師、甚至寫手多重身份,源於他對長跑的熱愛,而他亦不斷身體力行將跑步帶給年輕一代,希望宣揚他從跑步上學到的理念,「要做一件事有很多方法,當你不想做時也能有很多理由。因為跑步才令我改變性格,變得積極,不會再有理由去放棄,而當你不再想藉口,跌下就馬上站起來去追時,就有機會成功。」

何海濤
參與長跑27年。資深中長跑、越野跑運動員,現職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

  • 前香港田徑代表,2003年轉戰
  • 山野及超長途耐力跑賽
  • 2014年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效率跑法

何海濤自中二開始其跑步人生,至今27年未曾間斷,由中學嶄露鋒芒,欲爭取學界第一;到大學時成為香港半馬及全馬代表,望繼續代表香港出外作賽,何海濤大學前的跑步生涯由一點一滴熱血而辛酸的淚水積累而成。

「當時家住天水圍,一般都坐輕鐵去屯門上學,但因為中五要考cert令時間很緊湊,所以我要以最有效率方法去練習,因此每天就先將書包交托住附近的同學,然後沿路軌跑8公里回學校。過程會見到老師和同學為我打氣,那時候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仍然活於我心中,非常深刻和實在,令我覺得自己一定做得到。」何海濤於中學已將跑步培養成不可或缺的習慣,加上一直感覺到身邊各人的支持,不單令他性格變得積極,更因而暗地裡期望能以跑步正面地影響他人,埋下當教練及體育老師的伏線。

「人生不同階段,於跑步上也有不同挑戰、訓練及目標,亦會認識不同人,令我繼續跑下去。」何海濤於每個階段都有其目標,同時會盡力適應周遭環境,務求兼顧多個身份。而當他讀大學時,不單要讀好書,還要享受住宿生活,更不忘追求長跑成績,「當時為香港半馬第二、全馬第三,不想浪費自己,所以就有三個目標,要繼續代表香港出外比賽、想破半馬紀錄、還要贏香港越野聯賽,訓練量不能低,但住hall一般都玩到1、2點,那我唯有直落沿電車軌慢跑去西環,來回5次共20k,配合自己訓練量,但其實睡覺時也3、4點,真的很辛苦。」由中學佈滿支持者的輕鐵軌,到凌晨時份空無一人的電車軌,環境怎樣改變,但何海濤堅持跑步的心始終不變,初心更保留至今。

初嘗教師之苦

大學時一直追趕著長跑上的目標,但於學業或前途上,何海濤卻始終未有將跑步,甚至當老師列入計劃內,「畢業後就再轉階段,沒有再參加香港代表隊,整個過渡是很自然。或者是因為自己做過,也得到過一定成就,所以放下也較易;也可能是當時不流行當全職運動員,都是實際點去想生活,所以只會考慮工作。其實我大學讀Earth Science,一般出路都不包括當教師,而我整個大學生涯其實也未想過要做老師!」

由大學開始初嘗當跑步教練,首次任教的伊利沙伯中學的學生很聽話,令何海濤從中獲得任教的滿足感,無形中令他萌生當老師的想法,「有教學經驗就令我想做教師,人往往都是這樣,經歷不同事就會對自己性格等等更掌握,那時我就發現自己適合當老師。」

畢業後當教師,當時何海濤目標只為教書,沒專注體育科的想法,加上他未能適應工作,因著練跑時間減少,因而再次轉項,「我由中學開始到現時,都會根據身處環境而作適應,目標也有分別,希望用最短時間獲得最好結果。最初當老師時,要平衡各方面真的很難,我有三分一時間教PE,但三分二時間都是教科學,只是改簿也很繁忙。簿是一定要改光,所以有時不是不想跑是不能跑,每人也只有24小時,所以只能再調整目標。」跑山能集中於周末作長課,而平日只需練習一日,能配合何海濤的時間表,加上他因緣際會受邀參加毅行者比賽,因而決意轉項作山賽,卻予他未能想象的體會,更重新喚起過去那熱血的自己。

「以前主要是自己作賽,直到為毅行作準備時,跟隊友跑苗圃挑戰十二小時作試賽,因為我跑慣全馬開得太快而雙腿抽筋,感覺自己像負累一樣很不好受!之後我就決定加操,比賽之前一星期,連續兩日放工後帶齊gears上獅子山跑50公里去元朗,模擬毅行者後50公里。隔天上班時全身都很疲勞,但我知道若自己捱得到,毅行者也沒有問題。」

 

教練與教師

再次被喚起對跑步的熱情,何海濤於2010年決意轉校往長天,同時半工讀了兩年浸大教育文憑(PGDE),為轉職體育老師鋪路,「一直當教師,亦不時帶學生比賽,慢慢就發現自己的興趣是教體育。因為教科學及體育是班房內及外,是完全不同。內有固定範疇,例如考試及功課,一定要專心,成績要好。教室外帶學生的是經歷、是成長,當體育老師的最大責任不是成績,是要感染學生喜歡運動,這才是我想做到的理念。」

2012年正式成為傳統長跑名校長天的體育老師,即需要總繫學校的長跑傳統,「也許我一直有跑步,所以不算太難。最簡單就是每早帶Form 1 晨跑,7點20分準時起跑,我要準時不難,難在令學生準時。還好校長也是長天舊生又喜歡跑步,所以我和校長每天都準時到,學生慢慢感受到我們的認真及心意,自然也會準時。」

維繫學校的長跑傳統及成績有一定難度,但對何海濤而言,如何兼任體育老師及教練才是最困難,「兩個身份是完全不同,當初要做到兩者十分吃力。教練只要用適合的方法教,而學生又願意付出,基本上就可以。但怎樣令學生付出,就是體育老師的工作,相當不簡單。」何海濤認為體育老師需要滿足三大目標:普及化、校隊表現、提拔尖子。普及是長天強項,Form 1 每班強制每星期晨跑2次,每個form第一學期體育堂都是跑步,令跑步學生基數變為100%,挑選校隊成員自然更容易。

「最初教的時候未有這種系統,找校隊成員是很大挑戰,但最大挑戰是維繫校隊,要令學生願意留下訓練,甚至付出全力。到13年左右就發現家長的作用,開始跟他們打好關系,例如我們逢星期三晚6至8練深水埗運動場用田總時間,但學生放學後要等到6點,太夜練完又令家長擔心,就慢慢演變為家長輪流於放學後煮食物、煲湯、照顧學生、甚至教功課,間中又會舉辦生日會,不單令家長更安心,而學生又會因而願意留下訓練,同時令校隊變得團結。」

 

角色繼續變更

何海濤心目中稱職的體育老師,最終目標是拔尖,要尋找尖子再予以適當訓練,「有天份而又要進步,就一定要出去練。以前我會帶部份學生出去跟朋友,例如跟紀嘉文於九龍灣練習。近年因為我有舊生回來幫忙,其實已頂替教練的角色,而且也由他帶學生出去訓練,是一種承傳,我也很滿意。」由兼顧教練及老師兩個身份,到現時專注當體育老師,何海濤集中發展第一及第二個目標,「普及對長天來說是恆常,但維繫校隊就是我現時最主力做的事,怎樣吸引學生是很關鍵,例如要舉辦更多活動,例如用單車作cross-training,去沙灘跑步再燒烤等,從而又能培養默契及感情,非常重要。」

縱然部份職責已由舊生頂上,何海濤於校長心目上仍然是相當勤力的老師,晨跑一定見到他,而星期三夜晚校隊訓練又由他主理,但何海濤卻笑言他現時的時間卻運用得比較好,「可以兼顧好自己跑步的個人目標及教書,或受惠於長天良好跑步風氣,例如全校上學期都有跑25圈考試,所以上學期體育課只會跑步,我自然也落場跟學生一起跑,加上晨跑、校隊訓練,無形中就儲了一定里數。以前我的好友黎可基於附近學校任教,更會相約一起帶學生到同一運動場一起訓練。」

26年一直跑來,何海濤目標不斷轉變,接下來會以不跑步的方式,宣揚跑步精神,「人的時間很有限,近三年我也跑少了山,希望用更多時間去寫書及作分享。我想存下自己經歷,或者能以此影響他人。自己做過運動員,知道運動、跑步能帶給人很多獨特經驗,我有一半朋友都因跑步才認識,又例如我曾當過盲人陪跑員,這些都是影響我很深的事。跑步是一個平台讓學生體驗各種獨特的事,而且也能為他們設下一個清晰的目標,然後堅毅、不放棄去前進。因為跑步是一種有付出就有收獲的運動,一定是愈跑愈快,不會變慢,從中就能令有成功感,懂得要得到就要付出的道理。」

動感亞洲越野賽 Action Asia Challenge(澳門站 6/6/2004)

問到跟黎可基的難忘經歷,何sir笑稱他們大學時到澳門比賽,黎可基抽筋倒地,但他未有幫忙更上前拍照留念。

Text: Edward
Photo: Heman、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