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最強之空手》:凝結的武林時空|動映話

《地上最強之空手》:凝結的武林時空|動映話

《地上最強之空手》:凝結的武林時空|動映話
大山倍速

大山倍速

1970年代是武術世界風起雲湧的年頭,從李小龍帶起的全球武術熱與功夫片潮流,到亞里對豬木的「異種格鬥技戰」引發世人爭論,那個時代的武林既熱鬧也色彩奇特。而當時急速興起、以「實戰空手」為招牌的極真空手道,亦是對世界武術和格鬥影響巨大的一方豪雄,他們在1976年推出的紀錄片《地上最強之空手》(地上最強のカラテ),既是經典,也是一個時代的珍貴記錄。

極真流異軍突起

1964年由總裁大山倍達創立的極真會館(前身為「大山道場」),在當時的傳統空手道眼中屬於異端,卻能對抗主流自立並且迅速興旺,只因它明確樹立起比傳統更為剛猛實戰的形象。大山本人除了本身過人實力外,也深諳向大眾宣揚之道,他早年的驚人表演就包括徒手對牛並劈斷牛角、手指彎折十日元硬幣、手刀斷啤酒瓶和砍開石頭等,在公眾心目中建立起難忘的「超人」形象。極真會館成立後,他針對「點到即止」的傳統空手競技,認為實戰性不足,而推行自己設定的「直接打擊制」比賽,選手不分體重、不戴拳套護具進行全接觸比試(手不可以擊頭),並在1969年舉行首次全日本大賽。這種前所未有地激烈的空手道比賽形式,當時被傳統派批評為「打架空手」或「殺人空手」,批評卻反而變成賽事的宣傳助力,極真全接觸大賽第一次就取得成功,買票入場觀眾多達7000人。

《地上最強之空手》:凝結的武林時空|動映話

紀錄片推廣極真空手道

大山總裁在推廣上還有一位得力助手,就是他的結拜兄弟、殿堂級的漫畫編劇梶原一騎。編寫過《巨人之星》和《鐵拳浪子》等經典作品,梶原深知流行媒體的宣傳威力,為了幫助推廣極真空手道,自1971年開始創作《空手Baka一代》漫畫,描寫大山倍達的傳奇生涯及其主要弟子事跡。這部作品一開始連載就大熱,據說當時受感染去極真會館登門拜師的人數,每天多達50至100人,漫畫後來更改編為動畫及真人電影(由大山的徒弟千葉真一主演)。而同時大山也積極派遣門生往海外傳授,並出版多部英語空手道著作,到70年代中期極真全球弟子人數已號稱達百萬。大山總裁見時機成熟,就在1975年實行長久的心願,在東京舉行第一屆極真世界空手道大賽,集合超過36國120名以上選手參加。梶原一騎看出這是為極真會館「省招牌」的黃金機會,於是與大山合資為大賽拍製一套紀錄片作商業發行,正是《地上最強之空手》。

空手道是我少年時第一門學習的武術,曾經有好一段時期非常沉醉,極真空手之名當然早早知道,也有買過大山總裁的著作來讀。不過我那個時期香港還未有人傳授這個流派,因此沒有真正學習過,但當時透過日文的空手道雜誌,還有幾本梶原一騎編劇的漫畫,對於極真會的歷史和著名空手家所知不少,但要到了許多年後,當把《地》這部紀錄片的VHS錄影帶弄到手,才首次真正觀賞到他們的風采。

《地上最強之空手》:凝結的武林時空|動映話

實戰空手風采盡現

影片前段首先有極真空手的連串奇技演武,例如拳腳開磚劈石、插破半空中西瓜、百發百中手裡劍(飛鏢)、各種軀體硬功以至飛踢越過行駛汽車等,表演者包括大山倍達的一龍一虎兩大弟子蘆原英幸和添野義二。這是那個時代極真會館常用宣傳方向,不過到了近代,他們已確立了「實戰空手」的地位,更集中以技擊層面去維持名聲,今日回看這類表演片段,頗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時代風味。

為了樹立這首次世界大賽的代表性,《地》片花了好些篇幅來介紹海外國家參賽選手,其中拍攝最多是美國紐約,因為派駐當地的是當時極真最高師範大山茂,而片中介紹幾個紐約弟子,包括身高六呎七吋的巨人WillieWilliams,是大賽裡非日本籍選手的大熱門。有趣的是,由於介紹的四位美國選手裡三個都是黑人,《地》片在美國戲院發行上映時就改了個奇怪的英文片名叫《Fighting Black Kings》,一個原因是當時在美國會進戲院看亞洲功夫電影的,都是以黑人為主,所以改這個名來吸引他們。除了美國及其他地區的支部弟子,當年極真會還特地邀請了泰國拳手及香港的功夫習者去參賽,用意明顯,正如電影《破壞之王》裡斷水流大師兄的meme名言,這次大賽是要證明「(極真)空手道是地球上最強的武術」!

《地上最強之空手》:凝結的武林時空|動映話

地球上最強武術

當然影片最吸引我的還是紀錄世界大賽對戰過程的部份,特別是技術高超的日本選手的風範。我初次有機會欣賞《地》片已經是在90年代,這些1975年的極真會看板高手,許多早就脫離極真自立,各自成為下一代的全接觸空手道宗師,比如得到冠軍的佐藤勝昭(佐藤塾)、二宮城光(圓心會館)、東孝(大道塾/空道)。這些空手道界響噹噹的名字,我少年時只是從紙上閱讀到事跡,《地》片讓我終於親睹他們選手時期的實力,是一件很感動的事。而有兩位參賽空手家我是特別欣賞的,一位是大石代悟,他的左高踢快速而角度刁鑽,有「妖刀村正」的稱號,影片裡所見果然名不虛傳;另一位是亞軍得主盧山初雄,他早年曾經一度離開極真會,兼練太氣拳(中國意拳傳到日本的分支)及日式泰拳(踢拳),打鬥風格沉穩而氣勢迫人。他把這些技術帶回極真空手,對其技術發展貢獻很大。

《地》片當時在日本本土商業上很成功,因此後來梶原一騎又製作了兩部續集,這種用大型紀錄片來宣揚一門一派武功的成功事例,可以說絕無僅有。而因為這種「宣傳片」拍攝角度,加上70年代「武術熱」的時代背景氛圍,令人也有不少將之視為「cult片」觀看。隨著幾十年過去,現代全接觸空手道的技術當然遠勝當年,但《地》片系列將那個草創期紀錄下來,用影像保留武林一個重要時空的記憶,這種珍貴價值不會磨滅。

Text:喬靖夫
Photo:網上圖片
Design:Warren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6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