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單車雙行道—劉允祐 踩在職業路上
【Cover Story】單車雙行道—劉允祐
踩在職業路上
以場地單車為重心的Ceci視公路車為訓練的一部份,Vincent專注在公路車賽場上,更不會滿足於公路和場地交叉訓練。2024年六月他剛加入泰國職業車隊Roojai Insurance,期望有機會參與更多比賽,以及嘗試擔任不同崗位,藉此刺激自己成長。
運動生涯起點與目標
Vincent由接觸單車開始便特別喜歡公路單車,成為全職運動員後亦參加較多公路賽,正是因為享受公路賽路線多樣所帶來的挑戰和比賽模式:「場地單車的比賽場地就是圓形鑊場,最重要是習慣和其他選手的互動,以及適應場地的快慢。公路賽就每場比賽都有不同路線,例如可以當中有五至十公里爬山,亦可能是全平路或城巿繞圈賽。不同路線都會引致很多不同的結果,多變就是其有趣和有挑戰性的原因!」另外是公路賽中的團隊合作亦增加變數,「有人上山能力好點,亦有人擅長下山或平路衝刺,各自有不同崗位,互相配合甚至到最後助隊友爭取到較好的衝刺位置。」
他認為自己以往都沒有特別偏好位置,無論是衝刺、爬山、平路領放都駕馭到,將來便期望體驗職業車隊的比賽模式,以及嘗試不同崗位,看看自己的身體和能力可以去到什麼位置、走得多遠。「現時我的比賽密度仍未真正進入那種模式,希望之後可以更貼近教練想要的那種多比賽模式。這兩個月暫時都在內地比賽較多,算是維持較高強度的比賽量。一月我會去澳洲集訓及比賽,暫時目標是在明年亞錦賽以及十一月的全運會,希望到時會有好表現。」他在十一月底全運會測試賽上獲得第八名,奧運後再度挑戰長達230公里的路程,他表示是今年體力表現不錯的一次:「因為今年整體狀態都有些不穩定,相信其他對手和我都未調整好整體狀態。」
期盼職業級歷練
巴黎奧運將Vincent和公路單車帶到香港巿民大眾的目光下,而這卻可能只是一個階段的起點。教練達海飛直言,港隊這兩年多了在歐洲比賽,但在歐洲的車手十四歲便有他們這些經歷,而他們已二十多歲,所以也明白對他們來說歐洲比賽很艱難,首要還是儲經驗。Vincent也認同教練的理念:「他上任以來都說過,希望公路運動員要多點去比賽,藉比賽來提升強度和維持狀態。我加入泰國車隊都是希望能做到這點。」
奧運前他和Ceci在歐洲參與一些比賽,深刻感受到歐洲比賽的強度和要求高很多,比賽的速度也很快:「有些大車隊已經在拉某個速度,你的有氧能力跟不到,就已經決定了那場比賽會在哪個位置。自己會知道體力差距能否跟到上重要位置。」經歷過被實力碾壓後,心理層面也許更能承受或克服長距離賽的意志力煎熬,但Vincent始終享受其中:「我喜歡長距離賽,對速度和純力量的要求更高,但也講求熟悉路線和路況,我對自己的技術能力也有信心。在路上有很多事要思考:怎樣分配時間、有什麼策略、路線上有哪些山要爬而保留體力、何時要開始吃東西補充體力等等,要留意好多細節。」 說得好像節目豐富,忙得不需擔心能否應付,他笑言:「通常我不會特別去想距離多長、能否應付,而是集中精神去盡量準備到最佳狀態。有時距離不是問題,我們會看時間,因為很多人一起踩,速度不同,即使同一個距離我也可能比人慢一兩個小時。所以我會以預計完成時間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