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運動「小說」物語 - 香港小說家 喬靖夫

運動物語
—帶出運動背後意義,訴說運動故事—

以運動作為創作題材,古今中外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日本更盛產以運動作題材的漫畫,當中《Slam Dunk》及《足球小將》稱得上是日本公認的國寶級運動漫畫,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電影作品如美國的《Rocky》、日本的《五個撲水的少年》和台灣的《Kano》都已被奉為運動相關作品的經典。

香港,又有否這樣的運動作品?

十年前,香港電影業正值低潮,《狂舞派》和《激戰》等獲多項殊榮兼票房報捷的運動電影橫空出世,同時各樣運動題材的作品也以其他不同媒介的形式湧現,成就了一個運動作品的小浪潮。今次訪談五位創作人,探討他們五個分別以不同形式所呈現的「運動物語」,探索運動作品的本質與意義。

運動「小說」物語 - 香港小說家 喬靖夫

運動作品中的情感要真實,並表達出該運動背後的意義,才成為運動故事,並且感動人心。

喬靖夫(運動小說-《跑攻籃球》)
香港小說家、專欄作家

k

看到喬靖夫(下稱:喬大)的名字,我們想必聯想到文字,其次很可能就是運動。在寫作長篇小說《武道狂之詩》時,喬大做了很多關於古今武術的研究,嘗試在運動層面拆解經常被武俠小說誇張了的對打情節,突破武俠予人「神仙打鬥」的印象。除了是一位小說家,喬大的另一身分是籃球迷,他自言愛籃球愛到「想打到入棺材」,因緣際會,他於2020年推出籃球小說《跑攻籃球》(下稱:《跑》),預料即將推出其下集,以籃球為題材,真正寫出他的「運動物語」。

文字的優勢在於節奏

以運動為題材的小說作品,在華文世界屬鳳毛麟角,以文字表現運動,喬大主要都以外國作品為參考。「運動是形體性,以文字去表達,在先天上已有困難。要以文字表現出運動時的速度感,更考驗作者功力。」從小看電影長大、受電影啟發,他指自己即使以小說作媒介創作時,也會寫很多影像性的事物,但重要的是不要視小說為「紙上電影」而寫作,著力保留文字的節奏。

喬大認為很多影視作品為表現真實感,很多時需以實時方式表現運動比賽,而文字相比之下有更大可塑性,甚至更應利用這個特性讓讀者透過作者的節奏,翻開書本去追隨故事中的比賽。在小說世界,節奏不一定如真實比賽中急速,這樣反而能夠加插運動員的內心世界,而不損觀賞節奏。「小說讀者一般較有耐性,而且更有翻閱前文、細味文字的習性,因此在表達深入情緒的層面,文字比起影像仍是有優勢的。」《跑》的故事關於不同目標和動機的成年運動員,身處同一球隊中的矛盾,以及面對的挑戰和逆境,當中牽涉不少複雜心理,文字正好適合表達這些細膩的情緒。

即使與影像和圖像相比,喬大相信以文字講形體性的運動故事,也具有獨特的優勢。

作品要帶出意義,影像才有故事

喬大對於影像形式表達故事,認為對比漫畫和文字形式的「運動物語」,影視作品講運動必定有其優勢,「畢竟讀者閱讀漫畫和文字,都要經過腦袋重構出故事。影視作品在畫面、音樂和攝影的配合下,有利於表達強烈的氣氛,令觀眾即時進入故事的世界。」

一般我們接觸的運動影視畫面,絕大多數以錄像形式紀錄和播放,也是我們日常接觸的真實運動故事。那麼以影像去訴說虛構的運動作品,意義和價值何在?「運動影視作品不能只有影像上的衝擊,不然何不直接看Kobe Bryant的錄像?出色的運動影視作品,能表達運動背後的故事,帶出該運動的意義,才是故事。」喬大借探討運動影視作品的意義,同時講出他心目中對「運動物語」的定義。「以《Rocky》為例,觀眾不會認為史泰龍的拳擊表現比起真實的拳擊選手精采,然而大家欣賞的是作品表達關於這個人的故事。運動本來不過是一些物理動作而已,但正因為背後包含某些意義,才有觀看價值。而運動物語是訴說這些運動背後的故事,感動人心。」

bk

插畫 X 文字

《跑攻籃球》是圖文小說,插畫部份由漫畫家馮展鵬操刀,「畢竟運動是影像性的事物,插畫的而且確較易吸引讀者…但它的插畫部份是作為補完的角色,為故事定調,讓讀者更容易進入我所建構的文字世界。」插畫並不會喧賓奪主,文字才是這個物語的「First language」。

故事背景的虛實

《跑》的故事以一個虛構城市作背景,從而有較大的創作自由度,因為這樣能將不同地方真實的籃球壇風氣融會於故事中。喬大認為,作品能否產生共嗚、感動受眾,與作品的世界觀是真實或虛構無關,「運動作品不一定要真實地呈現該項運動才能引起共鳴,更重要的是故事處境、困難、掙扎等情感要真實,即使故事的設定虛構,也能撼動人心。」喬大列舉出兩大極端例子:《SLAM DUNK》和《黑子的籃球》,世界觀截然不同,卻同樣獲得廣大讀者的投入,同樣為角色所感動。

部分對《跑攻籃球》有所啟發的作品:

《Pacific Rims》- 紀實文學

菲律賓PBA為美國NBA以外全世界最歷史悠久的職業聯盟,這部作品探討菲律賓籃球文化。來自美國的作者居住當地半年,跟隨當地職業球隊操練、了解外援球員於當地的生活、與各種階層的籃球員溝通等,運動是了解社會的一個切入面。

《Soul in the Hole》- 紀錄片

這部90年代的紀錄片以美國的街頭籃球為題材,講述一班球員想借助街場籃球打出名堂,打入次級聯賽甚至NBA,然而球員因貧民區出身所致的種種性格缺陷,成為希望靠籃球脫貧的障礙,反映出貧民階層的生態。我亦有將上述元素加入《跑》故事裡。

《下半場》- 電影

以運動為題材的華語電影,通常都混合功夫和特技元素,非純粹的運動電影。而這部作品以台灣高中籃球聯賽HBL為題,鏡頭、演員前期的準備訓練和比賽情節的動作等,都呈現出真實籃球的感覺,稱得上是成功的運動電影。

《Hoops Nation》- 紀實文學

一部美國街場遊記,作者遊歷美國不同州份街場,紀錄球場的體驗、場地質素和球場水平等,當中遇到層出不窮的人和事,是一部關於人的作品,非常具啟發性。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長駐其中一個街場的老伯,自發充當球場衝突調停人、控制過長的球賽時間等,我更將他化身成《跑》裡的一個角色。

《唐諾看NBA》- 紀實文學

作者唐諾為台灣文化界知名人物,在這部作品以文學的方式講NBA。他在報館寫有關NBA的文章時,這作品的行文和語法,讓我更了解如何用文學手法講籃球。

《籃球之星》- 半紀實小說改編的漫畫

背景為日本職業籃球仍主要依靠企業支持的年代,講述前日本國家隊隊長佐古賢一,加盟一間規模較小的企業球隊,隊友有包括該企業的員工及外援球員等,以不同角度,講成年人於現實生活的掙扎。

《籃球少年王》- 漫畫

這部作品以不同於一般少年漫畫的角度講高中生的奮鬥。從不斷失敗的主角,探討努力的意義。以一個非一般、更為寫實的角度講運動

《延伸閱讀》
【Cover Story】運動「漫畫」物語 - 香港漫畫家 曹志豪
【Cover Story】十年 - 香港運動影視編年史
【Cover Story】運動「劇集」物語 - 香港電影導演 甄栢榮
【Cover Story】運動「音樂」物語 - 香港音樂人 AP潘宇謙

Text:Leo 
Photo:Mr C、Jack 
Edit:Jack 
Design:Yvonne 
Venue:電影文化中心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