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運動「音樂」物語 - 香港音樂人 AP潘宇謙

運動「音樂」物語 - 香港音樂人 AP潘宇謙

身兼作曲人、填詞人、主唱和說唱歌手於一身的音樂人潘宇謙(Anson Poon,下稱AP),談到相比文字、圖像和影像、更為抽象的音樂,作為呈現運動題材的形式,一位名為Armin Van Buren的荷蘭DJ的作品,讓他印象深刻:「曾經一次現場戶外表演,聽到他的作品名為《Ping Pong》,全首歌的節奏和編曲都以打擊乒乓球的不同聲音創作。其後更配合數千個乒乓球從舞台上灑下的畫面,感覺非常史詩式。」這是AP對於音樂與運動「融合」最深刻的印象,但在創作《Face Off》,他只是負責填詞部分,而且歌曲需用作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宣傳所用,當中涉及不少考量。

如果整首歌都是專注於運動,全部的詞語都是新的詞語,或許會令觀眾完全代入不了,所以我希望這首歌能做到宣傳的效果。

AP潘宇謙
(運動歌曲-《Face Off》)
香港音樂人

1

受邀創作

2

AP本身沒有打棍網球(Lacrosse),但在美國留學期間,就接觸過此運動,因而對棍網球有基本認知。曾合作過的音樂人陳考威(Gareth)受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所邀創作主題曲,而Gareth則委託AP為歌曲寫詞和擔任說唱,機緣巧合下便參與了《Face Off》的製作。

然而棍網球並非籃球和拳擊,甚至比起冰球和閃避球更小眾,如何藉歌曲介紹一項香港的冷門運動,AP想到了一些處理方式,「歌詞中加入了不少棍網球的專有名詞如『Chase』和『Ground Balls』,希望不認識這運動的人會查明這些名詞的意思,引起對這運動的興趣,但同時我亦會衡量比重,以免令樂迷難以投入。」《Face Off》更加入了反映獅子山精神的歌詞,雖然這種內容近年已有點陳腔濫調,但AP相信以Hip Hop的方式呈現,仍能帶出新鮮感,並加強港人代入感。

平日主要唱國語歌的AP,雖然對說唱熟悉,但直言對於以廣東話填詞和說唱感到陌生,「以九個聲調的廣東話創作是一大挑戰,除了合符音調比國語困難外,用字也不能太直白,要拿揑好書面語與口語的程度。幸而今次的歌曲以說唱形式表現,因此能夠以口語歌詞創作。」對於《Face Off》這首具節奏動感的運動主題曲,在創作前Gareth和AP曾與總會的聯絡人Jonathan交流,認為以較Hype up的歌曲表現運動較為合適,做慢歌及勵志方向未必有預期效果。錄音過程中,他們參考名為BAKERY的Hip Hop組合,加入年輕和具活力的感覺。

「後來從一位棍網球運動員的朋友口中得知,歌曲於一個真實的賽事播出,作為創作者亦感到驕傲。」從受邀、非自發性地創作,到作品面世,成為鼓舞運動員的靈感之源,雖然對棍網球不算熟悉,但作為創作者的AP,眼見歌曲在實體賽事播放,從中亦得到一份其它音樂創作所沒有的滿足感。

AP嘗試將象徵本土的獅子山精神的歌詞,融入Hip Hop音樂。

《Faceoff》於2023男子世界棍網球錦標賽首度公開播放,及後在另外兩場賽事的揭幕式亦有播放。
圖片來源: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

結語

五位創作人,因為不同的誘因,分別以不同媒介,以不同的角度,當中克服不同的困難,創作出不一樣的「運動物語」。小說、漫畫、劇集、電影和音樂,對於表達運動,各有優劣。

當中喬大的看法值得深思 - 「運動」,不只關乎勝負,而同時體現一些人有共感的精神和情感。如不屈的態度、隊友間團結感情、競爭對手之間的尊重。運動則以較純粹和直接方式,讓人感受上述情緒並產生共鳴。

「物語」,透過提煉運動中真實的人性矛盾和衝突,帶出運動背後所盛載的意義,並以戲劇化的故事形式呈現,更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說不定這就是不論古今中外,人們都需要「運動物語」的原因;說不定這亦是「運動物語」小浪潮,在近年急速轉變的社會中興起的原因。

無論不同的媒介,忠實呈現運動背後的意義、精神或哲學,也是定義作品屬否「運動物語」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基於表達的形式有異,對於運動場面和故事的世界觀,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則不一。例如:《少林足球》應否定義為運動電影?抑或《足球小將》才是運動漫畫?我們的著眼點和界線應該在哪兒?

本報導力求拋磚引玉,讓我們思考屬於香港的「運動物語」。

《延伸閱讀》
【Cover Story】運動「小說」物語 - 香港小說家 喬靖夫
【Cover Story】運動「漫畫」物語 - 香港漫畫家 曹志豪
【Cover Story】十年 - 香港運動影視編年史
【Cover Story】運動「劇集」物語 - 香港電影導演 甄栢榮

Text:Leo 
Photo:Mr C、Jack 
Edit:Jack 
Design:Yvonne 
Venue:電影文化中心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