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過、煩惱過,才能發現的事。》大迫傑跑步的三個心得

編按:

近日關於大迫傑的評論帖子有「洗版」情況,小編因著好奇,就走去探究一下大迫君的背景來歷,赫然發現原來大迫君的新書快要出版了,新紀錄X新書!頃刻就覺得這跑手的頭腦實在是不得了,竟然想到以破日本紀錄去推書的營銷手法(誤),實在是太屈機,必須將這熱血營銷手法傳遍地極。

所以走去找了這本書的一些內容去看......這看來是繼張嘉哲《永不放棄的跑者魂》後,另一本不得不看的跑者天書啊。

p.s. 喂,跑手是不是出書了後就會PB?怎麼一旦寫好書了,成績就會接連突破?(誤x2)

 

關於累

1.「練習的時候,通常都會覺得『很累』。或許這麼說有點奇怪,但這種時候我會把大腦和身體分開來思考。是大腦覺得累,而不是身體覺得累...... 『很累』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所以冷靜思考後,意外地能夠分析出累的原因。『現在是哪裡覺得累?呼吸嗎?腿嗎?腿的哪個部位?』這麼一問,你就會發現自己並不是全身都累,所以人會變得比較輕鬆。」

 

於名校就讀運科學系,大迫傑對「累」的看法也很科學,簡單地說就是以意志戰勝主觀感受,以理性分析蓋過身本能向他傳出的痛苦訊息。他認為跑馬拉松有60%是體能,40%是意志,要充分使出訓100%的成果,需要高強的意志力。在這句子裡談及了「累」及「輕」兩個感,其員口中詞語的意與一般人認知範是有距的,即是說,大迫傑口中的「累」,其不只包累,還包著長時間堅的痛;而他口中的「輕」,也只是相對痛苦而言的相對輕。抵sub210」水平跑手的「累」,是擁有非凡抗累抗痛意志的修行者,他認熬過訓課表已很難得了,所以他提出「光站在起跑線上已很有成就感」。

邊跑邊思考

2.「練習的時候我很喜歡邊跑邊思考。思考回家之後要做什麼無關緊要之類的事情時,身體會意外地像機械一樣動起來。練習在跑步的時候不思考跑步本身的問題,而是在下意識中持續移動,這一點非常重要而且只要花時間訓練就能做到。」

 

很多人提出「跑步會想甚」這個問題,當中尤是非跑友,總是好奇究跑手動1-2小時的身律動時期會想甚?這其是頗外行的問題,休閒跑友與跑手的追不同,前者不少都會邊跑邊聽音,甚至會隨心停下打卡,因為他們沒有課表也沒有高質量的步速考;跑手通常有維某程度均速的考量,所以大多會專注在維持速度這回事上,其中也有調、步姿的訓,所以要說思考甚麼,也就是專注在跑步這回事上。但大迫傑提出,最高強的跑法是讓身「下意地律動」,要練習跑步時不思考跑步,從而達至最省力的情況。他寄語這心境只要訓就能做到,但當,在那之前跑手需要有掌握步速的經了。

 

自己的節奏
3.「起跑後,跑者必須從斟滿的杯子裡一點一點釋放力量。如果因為別的對手追上自己就急著加速,自己的力量就會急遽減少......基本上我只會專注在自己的節奏上,不去思考其他事情。」

 

大迫傑是「心無旁鶩,專注在自己身上」的跑法,他認為每人都有自己的節奏,胡亂追迫其它跑手的節奏是危險的。這個心態可謂受到大部分跑手提倡,但我們又會發現,在比賽中往往有跑手「反皇道而行」,就如上年東京奧運會馬拉松選拔賽MGC的設樂悠太,就因為挑204步速而鍛羽,錯失2020東馬資格。所以即使是精英級跑手,也會有冒一試的時,而大迫傑的說法,可想見他是100%相信著自己的節自己能力上最好的成,亦即100%信任自己的訓。所以讀到「能夠毫不妥協完成練習並站在起跑線上,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勝利了」不禁深深佩服起來,這人一定是已經100% all in他的訓練了,當中沒有絲毫妥協。

 

大迫傑 的《跑過、煩惱過, 才能發現的事。》,誠品書店預計到貨日期為3月下旬,未有確實的到貨時間。而在台灣方面,則於310日出版 (博客來)


Profile

大迫傑,1991年出生,中學時正式開始田徑生涯,大學時代表早稻田四度參加箱根驛傳,分別於20112012年獲得區間賞,更於2011年世大運10,000米奪冠。2013年締造日本青年10.000米紀錄,2014年仁川亞運10,000米奪銀。2015年加入Nike Oregon Project,並移居美國。2016年於日本田徑選手資格賽5,000米及10,000米奪冠。2017年開始全馬生涯,初馬已進入「sub210」領域,於波士頓馬拉松中以2小時1028秒的成績奪得第三名; 2018年於芝加哥馬拉松以2小時550秒刷新日本紀錄;2020年於東京馬拉松以2小時529秒再度刷新日本紀錄。

 

Text: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