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也在MGC - 寫在東京奧運馬拉松之後
成敗也在MGC - 寫在東京奧運馬拉松之後
受到疫情影響,延期一年又屢傳會被取消的東京奧運2020,最終在近乎完全閉門作賽的情況下開幕並完成,香港選手獲得一金兩銀三銅共六面奬牌,是有史以來最好成績,東道主日本在佔主場之利下也成績斐然,繼美國和中國之後登上奬牌榜季軍位置,對國民亦有所交待。
然而,閉幕日前一天開始的兩場馬拉松賽,成績有點強差人意,女子組現役選手至強一山麻緖僅得第八名;男子組方面,儘管奬牌希望大迫傑,在賽前十天宣佈在跑完奧馬之後退役,但哀兵政策未有為日本創造奇蹟,苦戰之下也只能以第六名作收,其餘兩名選手中村匠吾和服部勇馬更出現頗大失準,在76名完賽選手之中,僅列第62和第73名,近乎包尾,賽果令不少人感到失望。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屆奧運馬拉松三男三女日本代表,都是由一個歷時數年的全國性的預選機制產生(即Marathon Grand Championship, 簡稱MGC),六人都是過關斬將地一路走來,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反而在自家門口的賽事中鎩羽而歸。曾被認為是馬拉松奬牌工廠的MGC神話破滅,那應否繼續辦下去?這是日本長跑界在賽後需要檢討的一大課題。
若質疑MGC的價值者,可能忽略兩大因素:一是馬拉松項目由東京移師札幌,二是延期一年。前者是國際奧委會(IOC)在2019年末,以八月東京高溫為理由,對各國選手不利,迫使日本易地舉辦;後者則是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自中國爆發並蔓延全球之後,IOC和日本在同年三月迫於當時形勢的決定。
易地和延期,都不是日本能夠控制,而客觀情況又不容許再進行一次選拔賽,令到三分之二的代表選手在得到奧運馬拉松參賽資格之後,還需要等待23個月才能出戰,試問誰可在如此長時間內,承受大眾注目之餘,又能同時維持巔峰狀態呢?
在全球暖化影響下,即使是冬天時冰天雪地的札幌,八月初日間氣溫竟然高達攝氏34度。女子馬拉松在賽前不夠24小時,大會貿然決定提早一小時,即日本時間清晨六時起步,但比賽時氣溫也高達攝氏29度,濕度將近80%,非常不利比賽,也令IOC兩年前的易地決定變得全無意義;而且高溫問題已成為共識,大家各出奇謀應戰,即使是東道主也佔不到甚麼優勢。
事後孔明一點說,假如東奧沒有延期,而馬拉松又保留在東京舉行的話,日本很有可能獲得比目前更好的成績。MGC的主催者日本陸上競技連盟(JAAF),其實已經盡最大可能精益求精,但人算不如天算,日本既拒絕不了IOC的「善意」,也抵抗不了全球化的疫情;人事已盡,失敗也是非戰之罪。
塵封了十六年的日本男子紀錄,由設樂悠太在2018年三月東京馬拉松打破,在其之後的36個月,紀錄再被刷新三次,如此重大突破,難道和2016年開始主催的MGC完全無關?雖然大迫傑也算是體制外跑手,但他在東奧舉行前數年成績拾級而上,也是因為MGC機制給予他一個可以充分發揮的平台,才讓他穩步上揚。所以,沒有MGC就沒有今日的大迫傑。
歸根究底,東奧賽果差強人意是因為目前日本的長跑水平,和世界頂尖級數依然存在頗大距離。MGC制度基本上已選出最強選手出戰,但如果他/她們和對手在實力上有差別的話,就算有主場之利或將士臨場如何的用命,也不能改變結果。與其討論MGC的存廢,日本長跑界不如反躬自問:目前主要由大學和實業團長跑隊支撐的生態圈,今後是否還有能力,培養出足以動搖以非洲肯雅為首的世界長跑大國地位的長跑好手?
運動界的建制從來都是盤根錯節,存在複雜的利益關係,日本亦不例外。要日本長跑界出現翻天覆地的變革,幾乎沒有可能,只有在不大影響現時利益分配的情況下,做些小修小補而已。由於MGC的主理者,日本長跑名宿瀨古利彥和其他長跑界大老,已經進入JAAF權力核心,可以預計MGC還會繼續搞下去,但肯定會因應今年奧運馬拉松成績,在具體政策上作出微調。
在現役生涯最後一仗飲恨的大迫傑,聲言退役之後還會繼續協助日本長跑界進行變革,以培養另一新星來打破自己的紀錄。這個願望出發點很好,但當中不免影響到建制中人的利益,要在顢頇的官僚系統中開山劈石,難度隨時比在賽場上跑贏神一樣的ELUID KIPCHOGE還要高上千百倍。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1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