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啟蒙 - 桌球傳承新玩法 「Cue Games」
運動啟蒙
桌球傳承新玩法 「Cue Games」
從前,受到香港電影文化影響,桌球館被視為品流複雜之地,未成年者不能內進,致這項運動未能妥善推廣。有幸一眾香港桌球運動員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桌球形象漸漸改善,可是桌球始終是一門講究硬件的運動,標準桌球檯大小達12尺x6尺,檯面離地2尺10寸,難以「入屋」之餘,其高度也是令小朋友難以上手之處。
傅家俊(Marco)
香港桌球運動員,職業生涯最高排名世界第6名,於2010年曾獲亞運個人賽冠軍。2020年創立全球首間綜合桌球與跨學科理論的兒童桌球學校,融合STEM教學為4至10歲兒童提供香港桌球總會認可的課程。
Marco也是在兩位囡囡相繼長大,才意識到桌球運動的先天難處,「桌球檯非常重,因為它需要很穩陣,檯上的桌球才會穩定。另外,標準檯對小朋友來說很高,所以一般要十多歲才可以開始玩⋯⋯隨著女兒長大,我都想教她們打桌球,事實上坊間也是有矮一點的檯,但相對對小朋友來說還是高,而且很多都不穩陣,大小也不適合寸金尺土的香港,我就想到不如製造一張細小、易於收藏,適合香港小朋友學習的桌球檯。」
一般英式桌球檯,不論是標準或是小型桌球檯,都是以正式比賽為藍本製造。它們大多是長方型、有6個袋,即使如何細小,對香港人來說還是很大。因緣際會下, Marco向同為桌球迷的本地著名產品設計師Gray提出想法,兩人不斷討論、參考,「經過周詳考慮,我們認為要像麻雀檯般大小(3尺x3尺),才是適合香港的情況。」規格、大小拍板後,月前終於推出全球首張組合式兒童桌球遊戲檯「CUE Games」,希望讓小朋友能夠寓學習於娛樂,在更早時間得到桌球啟蒙。
教育從娃娃抓起
「因為女兒的出生,我開始關注小朋友的教育,同時也很想和大眾分享我20多年來在桌球上學到的事情,希望能通過桌球令小朋友認識和參與桌球運動,學會情緒控制及抗壓力能力。」Marco去年成立了全球首間兒童桌球學校——大師桌球王國(Master Snooker Kingdom),以培育桌球屆的明日之星。「其實我們不難看到,參與桌球運動的人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士,我自己也是8歲才開始接觸桌球,但主要因為桌球枱的高度限制,小朋友較難在高枱發揮,這也是我認為桌球和其他運動相比較吃虧的地方,難以從小培養。」再者桌球室有年齡限制,且一般桌球室的環境也不適合小朋友進出,因此Marco的桌球學校也打破了大眾對桌球室的看法,購入世界桌球總會認可的標準兒童桌球台。「我希望能夠讓孩子從小培養桌球興趣和學習技巧,更希望能通過這個運動令小朋友學會集中力、手眼協調並從錯誤中學習的方法,這些都是多年來桌球教會我的事情,我希望能夠將這一切和小朋友分享。」

寓學習於桌球遊戲
為了將桌球融合教育推廣給更多小朋友,Marco找來了產品設計師Gray。「我讀中學時期桌球風氣就已經盛行,到現在我還很喜歡玩,甚至連我的公司也有一張桌球枱!同時間我也很喜歡小朋友,如何讓他們疫情期間也能在家活動也是我的想法之一。」理念相同,目標一致,二人一拍即合,Marco提出概念和想法,Gray負責整合和設計,在長達快一年的構思和動手下,全球首張組合式兒童桌球遊戲枱「CUE Games」(Concentrated Universal Education Games)最終面世。
「CUE Games」是集桌球遊戲及學習於一身的組裝式遊戲檯,除了基本桌球遊戲外,小朋友更可透過更換不同圖案的桌布及增添工具,以互動及有趣的方式作多元化學習,包括英文拼寫、數學、幾何學、天文學等等。「其實所有事情都會在桌球枱上發生,因此小朋友需要有一定的桌球技巧才能玩這個桌遊,希望先用桌球先提起小朋友的興趣,繼而透過桌球枱上的遊戲來學習,可謂一石二鳥之舉!」除了學習上的考量,作為專業球手,Marco。「桌球檯四邊cushion的彈力更經過多次不同物料測試,和真波枱感覺有接近9成相似;絨面的可更換桌布質量要夠好,遊戲枱要夠穩。此外設計上的靈活度亦相當具香港特色,除了特別花心思令所有組件容易在2-3三分鐘內組裝及拆除收藏,非常適合一般香港人的家居環境。」
梁慶紀(Gray)
本地著名設計師,投身設計界25年,6年前轉型產品設計,曾膺四屆香港智營禮品設計大賞共9個獎項。
Cue Games的設計挑戰
作為第一次設計運動相關產品的Gray來說,這無異是一項挑戰,但他認為未曾涉獵設計運動產品也有好處。「一樣物品接觸時間愈長大家就會習慣他的原狀,難以做出改變。幸好我自己也接觸桌球多年,讓我節省了解這項運動的時間,這張桌球遊戲檯是主打節省空間的組裝式設計,可以拆開方便擺放,也要砌起來夠穩定不會歪,同時講求高仿真度的桌球檯感覺,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設計。」
Gray對Marco的邀約合作感到受寵若驚,除了很有衝勁做好設計外,其實一開始也擔心二人會否難以磨合,在質量、用途、大小、定位等方面,會否難以平衡?「Marco會用一個專業球手的方向來思考,我則以設計師的角度去創作,其實一開始會擔心我的創意會過於天馬行空,Marco會否不接納我的想法呢?因為當時想將桌球變成一個桌遊,擔心會不會過於離題呢?結果Marco非常支持我的決定,大家一齊向著相同的目標出發,相對來說令整件事事半功倍。」

雖說二人思想和目標一致,但創作的路上難免碰到難題——材料原來才是最大的敵人。「一般正宗的桌球枱使用雲石、麻石去製造,可想而知有多重;但為了做到方便組裝拆卸,我們選用了木來製作,因此要做到桌面夠平穩便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設計,最終才做到現在桌腳非常穩定的效果;其次是可更換的絨桌布,不但要可更換,而且要做到平滑不影響桌球滾動,我在市場上找了不少現有材料做桌布,發現未如理想,後來是需要直接到工廠親自選取材料合成,根據我的要求經過多次打版才做出來。」雖然被材料耽誤了不少時間,但從動手到產品出世才共歷時9個月,Gray表示其實以產品設計來說是超標完成。

現時的CUE Games共有四款遊戲桌布供小朋友寓學習於遊戲,包括學習英文拼寫、數學、幾何學和天文學,設計容許未來加入更多遊戲桌布。
拒絕玩樂電子化
「疫情之下小朋友不能出外,如何讓他們在家也能有活動、更要能配合學習是我們的目標。」Gray表示其實有很多因素驅使他們設計這張桌球枱,因著過去一年疫情原因不能出走,二人專注於這張桌球枱的設計上。「現在的小朋友不論日常還是上課都需要經常對著電子產品,我希望造出一些實體遊戲出來,讓玩耍的快樂不會也被電子化。」

現年8歲的Belle在準兒童桌球檯已打得有板有眼。
CUE Games放到眾籌平台Kickstarter售賣,Gray表示資金來源不是最重要,為的是看看市場反應。「現在我們還沒開始大批量生產CUE Games,就可以透過眾籌平台收集迴響再優化產品,畢竟想法和設計只有我和Marco做,我們需要將這個產品推出市場,因此很需要知道大眾的想法。其實不難看到不少外國人都對這個設計有興趣,但這次一開始我們是針對香港本地市場而設計,所以未來我們也會測試外國市場會有怎樣的需求,可能調整後推出另一個版本到國外市場。但桌遊這個概念就不會有改變,期望未來我們會設計更多不同遊戲,除了訓練小朋友的基本桌球技巧,還能夠讓各類型喜好的小朋友吸收不同知識。這個時代過於電子化,我覺得真的應該還原基本步多做實體活動。」Marco則表示,香港始終比較少人從小就接觸桌球,覺得需要朝著培育這個方向發展。「畢竟未來是他們的天下,其實我們不一定要他們在桌球方面取得多大成就,但起碼讓他們多一個興趣選擇。未來會想要入學校,其實最近已經邀請到幼稚園團體合作,讓小朋友參加興趣班⋯⋯試著聯絡後才知道原來學校真的會對桌球運動有興趣,是一個很正面的鼓勵!我也希望能入更多學校推廣,長遠來說讓桌球能夠成為幼稚園、小學的學界比賽,令愈來愈多人參與到桌球運動。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舉行特殊兒童的教學,因為桌球真的能夠幫助他們,因此也在和不同慈善團體商量,希望讓弱勢社群家庭等都能夠參與。」
Text: Dorz、Edward、Jack、MingFung
Photo: Conrad、He-man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1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