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與小腸氣|醫言運動

運動與小腸氣

有很多運動員或高運動量的朋友,都可能會遇到髖部或腹股溝疼痛的問題。很多時這類痛楚的源頭可能是關節或筋腱問題引致,那當然要找骨科醫生。但這類痛楚亦可能來自「小腸氣」,便需要由外科醫生處理:原來做健身、「運氣」都有可能引致小腸氣!

究竟什麼是「小腸氣」?

2112_醫言運動

「小腸氣」的醫學名稱為疝氣(Hernia),泛指當體內器官經身體的缺口向外凸出,於皮下隆起如球狀的軟組織。 如果腹肌中有缺口,便於腹部的範圍出現,令內部器官向外隆起。最常發生疝氣的位置為腹股溝(Inguinal hernia,即「馬甲線」和「人魚線」的交界近恥骨位置),這亦是最多人認識小腸氣的位置。這位置的疝氣再細分為直疝或斜疝,兩者病徵相似,就是於該位置出現一個腫塊,很多時都是柔軟的,表皮正常。病者可能於咳嗽長久站立或用力後發現疝氣突出,但休息或平後輕微按摩便消失。當疝氣大,可能觸及神經線,甚至因為不能把它撫平或推回腹腔,而引起痛楚。較大的小腸氣亦會跌到男士的陰囊,令病者感到有重量的壓力,覺得不適甚至影響活動。腹股溝的小腸氣除了比較常見,有時誤診為其他病症因為它於腹股溝管附近發生,痛楚可能與髖部關節疼痛相似而且很多時早期的疝氣並不大,甚至病者並不察覺隆起的組織,或者於求診時沒有突出,醫生便未必能即時作出正確診斷。

疝氣的常見成因

形成疝氣的原因有兩部份,第一是因為腹肌出現缺口或後天因素令缺口惡化。腹股溝位置最常見這病理,因為這缺口天生出現,如果加上其他令腹肌薄弱的因素如年紀漸大或吸煙等,受壓位置的腹膜便會多出一個袋子般的疝氣囊,向外隆起。第二部是因為各種病理令腹腔壓力增加例如便秘患者便因為經常用力如廁,增加腹腔內的壓;或其他因素如長期咳嗽、下泌尿道症狀如解尿乏力或尿頻、經常用力舉重或體力勞動等,都會令疝氣隨之形成。

一般腹股溝的小腸氣都只需要臨床檢查,便可以作出診斷。但其實身體其他很多部,都可出現缺口,引致體內器官向外突出。腹股溝以外,最常見的是股骨疝氣(femoral hernia,於腹股溝下方較外側),很容易被誤診為腹股溝小腸氣。或者是肚臍周邊,常見於小朋友身上但一般會自行癒合。其次是上腹中間近胃部、背部或以往做過手術的疤痕位置,甚至是腹腔內的疝氣都有發生,但較為罕見。至於腹腔內的壓力,有時亦可能因為較嚴重的病理,例如腹腔積水,引致原有的小腸氣惡化。這時,外科醫生便有責任安排檢查去找出病理,然後決定是否進行手術。

2112_醫言運動

與運動的關係

最近便見到有病人,因為疫情放緩,做器械健身的次數頻密了,導致有小腸氣出現及疼痛;亦有部份病人,本來因腹痛或髖關節痛而求診,最終被診斷成小腸氣。那麼你可能會問:醫生,我經常做核心肌肉群訓練,腹肌很強壯,麼會有小腸氣?就以腹股溝小腸氣為例,因為腹股溝管是腹肌的最部,開始融合成筋膜及腱膜之處。這管道如隧道一般,是男士與生俱來能將睾丸從腹部下移到陰囊的通道。這管離開腹部橫筋膜的地方,就是腹股溝深環它會把部份腹膜帶到陰囊,然後連接的腹膜層會融合。但如果這缺口沒有融合,就形成腹膜的弱點,隨年月增長和腹部內壓力增加,便誘發疝氣。加上近年醫學界相信腹股溝附近這位置本身就是盤腔比較薄弱的地方,因為它處於腹肌最底層,靠肌腱膜和肌肉纖維連接盤骨,因此本身就容易出現缺口。加上運動時,很多朋友會於發力一刻咬實牙根去「谷」,甚至閉氣以增加爆發力。這動作會於短時間腹腔內壓力增加,體內器官經腹股溝附近這缺口被推往外解壓,小腸氣便形成。是重這種「谷用力的動作,但不調節呼吸,便容易有小腸氣。

2112_醫言運動

小腸氣併發症

當疝氣被診斷後,便應安排手術以防有併發症出現。很多時候,氣內突出的器官可能只是大網膜,於早期發現並施手術的話,情況一般很理想。但如果未能及早求醫,疝氣可能會變大,甚至腸或大腸跌進疝氣囊當中,疝氣連帶內在器官於腹膜或腹肌層卡住,不能將它推回腹腔內,這便是被鉗閉的疝氣(incarcerated hernia)。有病者求診時病情已經惡化,再進一步導致器官出現缺血性壞死,便是絞窄性疝氣(strangulated hernia),這時有機會惡化至腸道閉鎖腸破裂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病,即使施急手術修補,亦會很高風險,甚至有機會要切除部份腸臟。

作者:甘明豪醫生

完整文章刊於《運動版圖》2021年12月號 

標籤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