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傑斌 - 三鐵新手上路:如何騎得更快? 初初開始三項鐵人自行車訓練的朋友,通常平均騎乘速度約為20-25公里/每小時,所以終極目標會設定為平均每小時30公里,在這裏先不談深奧的功率訓練方法,雖然功率計可以非常準確地記錄運動員訓練時力量的輸出,但價錢並不便宜。雖然價錢比以往已經大幅下降,現時最平的也要三、四千港幣,而且需要有專業教練去收集和分析數據及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方法,對於新手並不太實際。在這裏要談及的就是最基本能夠提升騎乘速度的方法。
運動手錶助你提升表現與恢復 對很多運動愛好者來說,運動手錶已經成為他們運動時必備的裝備,可以測量心率、步數、卡路里消耗等基本數據,從而提升運動表現。除此之外,透過測量用家的心率,運動手錶還可以計算出用家的運動強度,得知運動量是否適當。
多運動保護海馬體健康,記憶力UP! 運動除了可改善身體機能及活動能力,還對大腦有十分正面的影響,這原來與大腦內的海馬體有關。當我們在運動時,大腦內的海馬體會有強烈反應,由於海馬體是大腦學習和記憶系統的核心,運動時身體會為腦袋供應血液,而記憶力也會隨之增強。
SBD – 新手初嘗健力訓練 健力訓練是利用槓鈴進行SBD(分別為:Squat深蹲、Bench Press臥推、Deadlift硬舉)3組動作的訓練。健力能鍛煉到全身肌肉和爆發力,有研究指,健力訓練有助改善短跑表現。
蝦叔 - 老早就說跑步不要死撐 跑了這好幾年步,有一個問題依然使我感到非常疑惑——就是甚麼叫做「死撐」?「老早就說跑步不要死撐。」每次長跑賽不幸有人送院甚或猝死,總有些人(很有可能不是跑者)忙不迭提出這樣的論調。是不是事後孔明暫且不說,甚麼叫做「死撐」,其實已經足夠耐人尋味。
運動前應否伸展? 眾人都認為運動前靜態伸展能預防受傷、提升運動表現及減輕運動後肌肉疼痛,誰人運動前沒有伸展便大逆不道,受千夫所指。可是,和受傷後一定要敷冰一樣,一向習以為常的做法真的有效嗎?伸展能否預防受傷容後討論,但本來好端端的運動員,因瘋狂伸展而拉傷肌腱及附著點的例子卻屢見不鮮。
三部曲挑戰初馬 不少人為了一嚐初馬而開始跑步訓練,然而,不同年紀和生活習慣的人,不可能接受同樣的訓練強度,新手尤其是中年人士,該如何訂立合理的訓練目標?物理治療師鍾惠文博士指,透過5項檢測收集跑手數據,可從運動科學角度作出綜合分析,再配合適量肌肉訓練及伸展運動,有助跑手制訂訓練計劃,令訓練事半功倍之餘,亦可有效預防運動創傷。
朱燦麟 - 跑手的長期膝痛 經年不癒的關節痛困擾不少跑手,常見傷患部份如大腿後膕繩肌、髂脛束、小腿腓腸肌、阿基里斯筋腱及腳底筋膜等,疼痛原因多由筋膜組織如肌腱、韌帶、關節囊及脂肪墊勞損受傷引起,且多與發炎無關。分析痛從何來,有助對症下藥,作出預防及改善。導致各個位置的傷患各有因由,訓練量、訓練強度、身體承受能力、跑姿等千絲萬縷;本文以最普遍的膝痛為例,剖析跑步導致的膝頭傷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