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治療回歸科學本質:非常運動科學與創傷

讓治療回歸科學本質:非常運動科學與創傷

IMG 3640

扭傷就要敷冰?運動前一定要拉筋?腳踭痛即足底筋膜「炎」?針刺一定要依從穴位?… 運動人對運動創傷後處理方式有自己一套見解,但一直採用的治療方式適合自己嗎?透過《非常運動科學與創傷》重新認識真正的運動科學,預防受傷,讓傷患遠離自己!

非常運動科學與創傷

《非常運動科學與創傷》

朱燦麟物理治療師以三十多年臨床經驗,配合與時並進的科研結果,治療香港及世界各地頂尖運動員。因其對運動創傷有另類看法,及只用針治療,被一眾運動好手稱為「Needleman」。本書收錄部分朱燦麟多年來各項研究與實踐的心得,並就醫者與患者心態分享個人見解,讓讀者以另一視角,一探運動科學與創傷的世界。

內容包括:

  • 訓練科學
  • 運動迷思
  • 筋膜探究
  • 痛症偵查
  • 肌肉保養

**凡透過Sportsoho網站成功購買《非常運動科學與創傷》, 即可獲贈運動博覽2020入場券連同運動博覽限定運動袋!換領詳情將於稍後透過電郵通知。

 

自序(節錄)- 朱燦麟

運動前伸展無助預防受傷,運動後肌肉疼痛跟乳酸無關,況且也不是乳酸,是乳酸根離子,用220減年齡來估計最高運動心率亳不準確,肌腱長期疼痛與炎症無關,運動受傷後敷冰不單無助消腫,更阻礙復原。上述結論可算離經叛道,與主流認知完全相反,為此我也不知受了多少評擊、嘲諷、質疑、揶揄,有些更來自所謂專家。不過,回顧科學史,每逢有新理論,總要經過被質疑反對的階段,其實研究這課題,比研究應否敷冰更有趣!

我的運動創傷講座常討論慣用的冰敷療法是否可取,還只是墨守成規。綜合大量研究報告加上得悉冰敷之父Gabe Mirkin,坦誠勇敢客觀的推翻他在30多年前一手倡導的冰敷療法,最終結論就是無論新傷或舊患,都不要冰敷患處。我也承認以往所學的理論有錯,覺今是而昨非,錯而能改,不斷修正理論,豈不正是科學精神!人類就是這樣進步的啊!

有趣的是,在一次講座完畢後不足12小時,旋即受一專家指責,或客氣點可說指正、指較、指點本人,認為本人「不要冰敷」之論據,是「非科學化個人理解」更「對病人患者不公」,又認為,「急性創傷無論有否出血一定冰敷先」及「醫學無論臨床和動物(實驗)的文獻都是冰凍好」。真的嗎?

學術討論,本是美事,正反立論,越辯越明,此乃學術研討會的精神。但動輒擺出一副傲慢超然、高高在上的姿態,像先知指點訓斥世人般,往往是某些專家的通病。

更何況在不同領域,每天都有人講述不同學說,有的看似荒謬絕倫,歪理連篇,有的好像精闢獨到,發人深省,最後結果卻出人意表,但大眾也應有權自由選擇,犯不著動輒便指指點點,以為自己所識所學才是正統正宗。剛愎自用、霸氣凌人,往往就是災難紛爭的源頭。

假若立論舉證錯誤、邏輯思維混亂的話,更是自暴其短!貽笑大方!

為何本應思維客觀理性,應該遵從實證的讀書人,一聽到與自己認知相左的理論時,便不假思索立刻反駁?其實一般專業人士,多會條件反射式地排斥非自己業界權威的意見,每每一提到各自見解,便自然地採取防衛甚至攻擊的態度,絕不會客觀理性討論,關注的再不是學術上的真確性,而是面子,最後只流於意氣之爭(俗語說:唔肯認低威)。

30多年來,這種非理性排斥現象,本人屢見不鮮,幾成常態,不足為怪,尤其在一個封閉排外,唯我獨尊的醫療王國。在我們探討這種動輒批評別人「非科學化個人理解」的有趣現象之前,讓我們仔細探討一下現行對運動創傷勞損及運動科學的理解是否金科玉律,還有沒有新發現?有的話,希望給醫者患者多一個選擇,最重要不用盲目從眾,人云亦云。

「一種理論即使沒有人相信,即使我們沒有理由承認它或相信它是真的,它也可以是真的;另一種理論儘管我們有比較充分的理由承認它,也可以是假的。」

(Karl Popper,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