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馬特集】梁德洋 - 跑步是我不喜歡但擅長的事
【渣馬特集】梁德洋 - 跑步是我不喜歡但擅長的事

梁德洋 - 長跑運動員,曾打破香港半馬青年紀錄,目標十公里跑入29分台。
梁德洋中一開始練跑,2021年更在渣馬以 1小時10分26秒打破當時的香港半馬青年紀錄。現年22歲的他仍在跑道上,希望挑戰更高殿堂——「我想挑戰十公里跑入29分台!」如此雄心壯志,難怪很多人都相信他熱愛跑步,他卻耍手擰頭:「我一點也不享受跑步!如果你人生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長期都是焦慮狀態,唯獨有一件事你雖然不喜歡,卻帶給你成就感,你會做嗎?」很矛盾,但這正是跑步給他的感覺。不喜歡仍堅持達九年之久,或許這種「破斧沉舟」的心態才是令他強大的原因。

半馬不累但很煎熬
早前德洋於十二月底的台北半馬突破PB跑出1小時08分42秒,繼23年渣馬在傷患中完成半馬,這是他時隔數年再度挑戰半馬個人紀錄,他坦言半馬是他現時的「極限」:「愈跑得長距離,愈要靠意志力堅持,跑馬拉松便要練長課,身體上不算辛苦,心理才是最疲倦,所以暫時我不會考慮跑全馬。」他跑十公里比賽,長課練跑二十至二十五公里,他說身體上是「休息」,但心理上他以「煎熬」形容,笑言難以想像馬拉松要跑三十公里以上:「這件事好恐怖好變態!能跑完全馬的人心理非常強大,如果意志力不足或心理不夠成熟應該會爆炸!」

至少做一件矛盾的事
他不斷對長距離表現抗拒,直言未能克服心理關口去挑戰全馬:「我會跑半馬是因為好幾年前我便跑過二十公里,我花了幾年去習慣這個距離的訓練強度!全馬訓練和休息安排都會完全不同,我要更多時間去適應。」現時他主要還是以十公里的賽事為訓練目標,「能夠跑好十公里是進可攻退可守,是跑半馬或5000米的根基!」口裡說著不喜歡長跑,但又尋思為長距離作好準備。最矛盾是他承認長課相對輕鬆:「我練長課至少90分鐘,速度不會好快,所以身體上感覺不會太疲累。」

短距離訓練建立基礎
他現時的練習主課為大約二十組200米、400米或800米,視乎賽事目標的訓練周期。以十公里為例,會跑多點400米,速度慢點;若要準備5000米賽事,則會跑速度快點但跑量較少的200米至400米主課:「這是我累積多年訓練經驗後和教練商討的課表,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同樣質量的訓練。」現時很多人都會參考乳酸閥值數據來衡量訓練成效,他認同這是客觀標準,有助避免訓練過量,但最重要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留意跑步時的感覺,畢竟並非每人都能隨時隨地測量乳酸數據。雖說如此,平衡跑量和速度,以及他能投入的訓練時間,有時他會選擇參加5000米賽事,提升速度,相對地跑量便不需那麼多。

十公里的速度標
香港現時十公里紀錄保持者黃尹雋的紀錄時間是29分27秒,德洋以29分為目標似乎不算太遙不可及,但他的十公里個人最佳時間是31分11秒,要進步一分多鐘又談何容易?他直言自己可以追逐的時間不多:「趁現在仍是學生身份,我還可以專注做運動員,現時我一星期上課三天,其餘時間用來教班和訓練,休息時間比以前多。」他指畢業後無可避免要考慮維生,因此更急於做出成績:「我今年大二,還有兩年便畢業,希望轉換訓練模式試試!」今年渣馬他將再度挑戰十公里的個人最佳時間。

梁德洋的每周訓練課表
星期一:慢跑 / 休息
星期二:主課
星期三:14至18公里 (355-350配速跑)
星期四:慢跑
星期五:主課 (400米 x 20,間隔休息40秒)
星期六:慢跑和健身
星期日:長課22至25公里

「如果忙或者攰會直接休息,因為不想太累,想輕鬆點。主課有時也會跑200米、300米甚至600米,不過多數會在30分鐘左右就完成,因為想長痛不如短痛!」

Text:Nicole
Photo:Jack, Ah Lam, Desmond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