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賡 – 再尋突破

魏賡 – 再尋突破

打開魏賡的Instagram頁面,個人介紹寫著「現狀打破」。他在2017年投入全職訓練,並在渣馬成為第一名衝線的香港跑手,其後2018年再次渣馬奪冠、代表香港跑亞洲錦標賽、成立「賡班」開始教跑班,種種經歷都顯示他不斷走出舒適圈,按部就班朝目標前進的決心:「那時會諗,若跑唔到奧運標準時間,沒有體院或跑會資助嘅時候,我要點樣延長自己嘅跑步生涯?」成為跑步教練,以及加入TeamSOLO,對他來說都是打破現狀,追求突破的新嘗試。

魏賡 – 再尋突破

IG: ngankang
全馬PB:2:26:15 ( 2019年德國柏林馬拉松)
半馬PB:1:09:46 (2018年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

性格構造命運

說做教練和加入跑團是新嘗試,但對香港跑手來說卻是最理所當然的出路:「我想繼續跑,唔夠資助嘅情況下,就要諗長遠嘅方法。以前我同好多跑手一樣都係自己訓練,就算曾經加入香港馬拉松集訓隊,我哋都好少時間一齊練,以上次跑亞錦賽為例,由選拔到確認代表名單後去比賽,只得一個多月時間去準備。2017年體院曾請來日本教練村尾慎悅為我哋集訓,但海外集訓和比賽大多要自費,我跟咗半年就因為負擔唔到而無再跟了。」

喜歡挑戰和不怕試新事物的性格,令魏賡很快決定成立「賡班」:「疫情期間我教嘅地區跑班要暫停,但有些學生仍想繼續上堂,我就試下自己搞跑班睇下得唔得,到而家每星期恆常班都有三班、每次有十多二十人上堂,再加上有其他公司班及私人班,仲要配合我自己嘅訓練課表,時間分配都仲夾到,好充實啊!」緊密的時間表令他更認真思考訓練安排的意義:「一個人嘅訓練可以好隨意, plan咗都可以因應其他原因去調節去改,例如哩兩晚教班有啲攰就skip咗個重訓,或者睇自己感覺去調整,但成日會自己唔夠動力練,尤其是哩幾年無乜比賽無乜目標,令我個方向有啲迷失。」他自言喜歡寓賽於練,這兩三年香港的賽事大減,令他更蠢蠢欲動,2022年中才加入TeamSOLO,為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作準備:「一個人練會比較悶,一班人嘅氣氛同埋推動力都好啲,係開心啲嘅。而且喺我自己跑班我係為學生提供訓練指引嘅角色,TeamSOLO入面我唔使自己計劃訓練,感覺好唔同。」

以前他就有和啟樂一齊練習,對跑團的構思早有共識,就是集合能力相當的跑手一起去練習,大家都有共同目標去進步,「我覺得有良性競爭係更加好。哩種既個人又團體嘅方式幾得意,即係比賽時我哋係各自參加個人賽事,但就算練唔同Program都有嘢可以交流同夾到一齊試新嘅訓練模式,例如我哋一齊去做Strength & Conditioning,以前我未試過哩種體能訓練,大家每星期都抽時間去做,畀自己適應新嘅訓練模式。」

 

跑出訓練舒適圈

自己一個人的訓練都跑到渣馬冠軍,要改變訓練模式無疑更需要勇氣,但魏賡對轉變接受得很淡然:「每星期有兩日做S & C,我就減少跑量,等肌肉適應返多啲協調同彈跳嘅訓練。以前可能一星期跑十二至十三課,而家就大概跑十至十一課,整體里數都減少咗。」其後他去跑黃金海岸馬拉松以2:34:10完成,又忽發奇想參加了從未跑過的香港山路錦標賽,年尾首次跑臺北馬拉松以2:29:19作結,接連的比賽反映他想透過賽事驗收新的訓練模式:「本來想跑天水圍十公里,但比賽取消咗,便試下去跑山賽,當日跑咗差唔多三千米爬升,路線有上落,並唔係單靠心肺功能就OK,用嘅肌肉多咗、體能要求都多咗,如果我無做S & C訓練嘅話我諗我應該頂唔到返終點線,因為我中途啲肌肉已經抽咗幾下!」這次體驗他認為比路賽更辛苦,每個Check point都要飲一公升水和食補充食品,「今次咁特別嘅比賽經驗我都當training啦,會對我之後練返路跑馬拉松嘅信念更堅定。」

嘗試越野跑,嘗試跑團訓練,只因他認為仍有需要累積更多不同經驗和從中學習,「我覺得唔可以淨係用同一個模式train自己,會悶之餘太過單一,好容易失去樂趣,嘗試咗而家哩個模式之後多咗好多樂趣!」

魏賡仍然不改當初勇於突破的個性,但亦坦言要平衡跑班教練和自己的訓練課表,時間管理有點吃力,所以現時會專注短期的比賽計劃,跑完臺北馬拉松接下來是香港的渣馬,再之後會考慮去跑就近的日本馬拉松賽事,期望慢慢靠近香港代表的選拔標準,可以再次代表香港出戰亞運及亞錦賽。

Text: Lung、Nicole
Photo: Conrad、Lucien、受訪者提供
Design:Yvonne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3年2月號《跑步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