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跑! — 葛行輝

葛行輝 Stanley

通勤跑封面故事 — 樂中帶苦

葛行輝(Stanley),跑步人或更熟悉其「店長」的花名。「當初就覺得跑步是很悶、很難持續,所以要不斷給自己動力及目標,有時都要改變模式。」店長以比賽作目標推動自己訓練,不斷跑出更遠距離,亦開始將長跑融入生活。「2016年忽發奇想就試下跑上班,由沙田跑到觀塘,之後就每星期跑最少一次,是for fun。可能你覺得辛苦,但最重要是自己要找到當中的樂趣。」

2016年忽發奇想就試下跑上班,由沙田跑到觀塘,之後就每星期跑最少一次,是for fun

花甲跑手

別人常說運動令自己重獲新生,多言過其實,唯店長絕對有資格說出口。「我以前人生又煙又酒,最癲2日3包煙,每個月可以連8公里也行不到。」直至他於50歲時決心戒煙,追求更自律及健康的生活模式,因而投入長跑。「可能也是上天安排,最初是踩單車,它被人偷走後就轉去游水,不過住所附近的泳池到9月就關門。跑步是最簡單,不用裝備,我初時穿著Adidas Superstar也照跑。」店長調整好生理時鐘,每早到住所附近的城門河跑步,竟然發現先前不知的跑步文化。「以前都不知道原來沙田很多跑賽,當時正值2008年的9月,準備開始跑季,見到很多人跑10公里,而且見到年老的葉伯就算跑最尾也堅持跑,覺得自己就算50歲才開始也沒問題。」

2008年11月的石門10公里開始、到2009年的美津濃半馬、再到同年6月吉隆坡渣打馬拉松,店長以目標為動力,不斷推動自己練習及進步。「開始跑步是很簡單,但持續就很難,好多跑友都會放棄,其實我當初都無信心跑下去,所以要找動力,參加比賽就是其中一個推動力,慢慢轉化成習慣。」店長以前任職廣告,磨練出目標為本的性格,簽下一份廣告合約就只會集中於這份廣告上。「我跑步也一樣,開始跑就不會懷疑自己,所以比賽都是先報名再打算。最記得第一次半馬,我跑到大半才知原來大尾篤斜路很多,唯有頂硬上去捱,但之後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也ok。」

店長以比賽作目標推動自己訓練,不斷跑出更遠距離,亦開始將長跑融入生活

通勤的時間管理

店長由2008年尾開始跑步,10公里跑到全馬,再跟朋友跑上山嘗試山賽,他一直追尋一個又一個目標,亦積極發掘跑步的其他可能性。「我家住沙田,不時都會跟跑友走上獅子山,與跑友由沙田圍站出發,經水泉澳很快就上到獅子亭,之後原來好快到九龍。我很喜歡胡思亂想,想令跑步更有趣,自己試過由沙田出發跑去大埔及大尾篤,忽發奇想不如嘗試跑往觀塘上班。」店長計算過路程為11公里,自己就算慢跑也能於兩個多小時內完成,就先抽星期日試跑作為考察,同時尋找方便更衣的終點。「最後決定以斧山道或九龍灣運動場作終點,不過多數都是去前者,始終跑完山路雙腳很多泥沙,到斧山道沖洗較方便。」

「我通勤跑更衣後,就會到彩虹吃早餐,再飲杯茶走,然後就坐一個站到牛頭角上班。其實上班過程甚至比以前更休閑、更節省時間。」以前店長約9時許晨跑完畢,回家沖洗吃早餐才出門,回到公司都近11點;但反而他通勤跑後,通常9點半左右完成,食完早餐回公司才10點多,更活用時間。「當然你問我通勤跑快還是坐車快,因為我沙田去觀塘,就一定是車快!但我通勤跑是可以善用本身交通的時間、建立自律習慣、又能同時訓練。」店長認為其通勤跑的跑線相當全面,包含平路、樓梯、斜路及山路,特別適合練氣、練爬升耐力及鍛煉肌肉適應多變的地勢,因而配合店長主攻山賽的目標。

店長計算過路程為11公里,自己就算慢跑也能於兩個多小時內完成,就先抽星期日試跑作為考察,同時尋找方便更衣的終點

每道微小

通勤跑能節省時間又可得到訓練效果,但對店長而言,最重要是好玩。「我通常都於7、8點起跑,於沙田自然遇到好多人上學上班,好熱鬧;但慢慢上山就開始少人,沿途望到九龍半島風景,由好壓迫到好寧靜,對比好大。而且經常遇到的晨運客都變成朋友,會叫早晨,甚至幫我影相,之後落九龍又回到城市,感覺是很有趣。」2個多小時內見盡世態、感受香港城市及自然兩個極端,唯跑步始終不是行山,過程總是一汗一辛酸。「一定辛苦!冬天就凍、夏天好熱又有蚊,又要日曬雨淋。有人上到山頂好滿足,我就享受沿途人情及風景,而且每次跑完我都覺得自己如打機中升LV,所以樂趣是要自己找。」

通勤跑、跑山、一般跑步練習、甚至於疫情嚴重時只能於住所附近跑,店長認為這些都是跑步的各種包裝。「跑步其實好簡單、不必甚麼器材,只要你有心都能跑。疫情嚴重時,我不能跑運動場及通勤跑,但也有其他跑法,就算嚴重得要封城不能外出,我也可跑樓梯,只是看你的決心。」跑步對店長來說是「大人溫習」,沉悶但有好處。「我到今日都不喜歡跑步,如果有得選擇一定不會跑!不過就如溫習一樣,過程是辛苦,但捱得過就會有得著,我認識很多跑友、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身體、變得自律、肯定自己。」跑步和溫習相近但有差異,吸收好的知識會追隨你一輩子,唯只要放棄跑步一年,成績定會大幅倒退,所以店長才會不斷以各種目標及有趣的跑步方法推動自己。

糜爛到燦爛

訪問之時正值第四波減緩,體育場及運動館都相繼重開,店長當然開始計劃回復通勤跑。「我長遠目標是65歲前想參加多一次UTMB,所以訓練都以山賽作目標,以前有比賽會於1個半小時完成通勤跑,無比賽就用2小時左右,容許自己看風景影相,當放鬆。不過有時我星期六都會上班,路線就會上梅子林、經麥經第四段到札山道,距離會較遠,約16公里。」踏入3月,天氣開始多雨,店長的通勤裝備亦需要作調整。「即將夏天,裝備都是短袖工作衣服、500毫升水,帶電腦的話會另加防水袋。最重要是帶刷,始終跑完山路都要清潔一雙鞋。」店長會因應天氣改變裝備,但他對於重量卻不以為然,相信要適應的是人,而非用裝備遷就。「如果重就當負重、跑慢點,應該是我去調節。有人問我帶背包跑步會否不穩定,重點就是要跑姿好、身體平衡,其實是很好的練習。」

跑步令店長別去半生前的糜爛生活,今年61歲的店長仍持續恆常跑步訓練,唯心態亦再次起變化。「我過了60歲是當重生,以前完成六大馬等等經歷都會抹走!要誠實面對自己身體機能的退化,是跌得想象不到地快,再想著過去只會弄傷自己,一定要重新感受自己的能力上限。」店長將其比賽黃金年齡設於65歲前,希望於有限時間內作精簡訓練,不再寓賽於操,而是用餘下4年磨一劍,於限期前再次登上UTMB的舞台。「UTMB是規格很高的山賽,可以說是山賽的殿堂級賽事,以前跑過一次,但我想於65歲前再跑多一次,目標少但要很大,只要我完成到一次就無憾!」

更多內容詳見運動版圖2021年4月號

Text: Edward
Photo: Conr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