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家與企業家對談

陞域集團主席鄧耀昇(Stan)及三屆奧運山地單車名將陳振興(阿興)同為80後,前者於約3年前開始投入運動,公司業務拓展也加重了運動元素,後者於約3年前退役後轉型創業,成立山地單車運動發展公司推動項目;兩人起點南轅北轍,但同樣在接近不惑之年將運動與創業融合,同樣深信運動潛藏深厚可能性,並認同在香港推動運動充滿著挑戰。

「我投入運動是由參與毅行者開始,連續參加了三屆,然後陸續接觸到不同越野跑賽事......毅行者講求團隊合作,有些賽事則有音樂或指定服飾,感覺像嘉年華般,此外也有玩味重的,例如在夜晚蒙著眼行,各項賽事適合各類不同的人;這些經驗令我特別感受到運動的廣闊,它有慈善、有身心健康、有探索,不同的人可以聚在一起交流認識,運動潛藏著很大的可能性。」Stan說。關於運動潛藏著的價值,阿興也認同不同領域階層的人能夠聚在一起很重要,人與人之間的影響,會產生無法預料卻令人喜出望外的結果,他自己就是一個範例,「我讀書不好,又很遲才決定成為職業運動員,說真的,家人當時都會擔心。那已經是十數年前的事,我住在粉嶺,就喜歡踩單車,當時通過山地單車認識到很多這個界別的前輩,他們給予我很多支持,有人借單車給我,有人教我技巧,漸漸地我才因緣際會投身這項運動。」兩人都認為不要輕看人與人間的影響,滴水穿石,誰能料到阿興會成為「山地興」,成為亞洲頂級運動員?

運動的探險元素

與阿興多年前一樣,Stan現時投入了一項新運動,也是受到朋友影響,「我是在二月尾才首次接觸這項叫『Swim-Run』的運動,它的概念有點像三鐵,但它只是游泳及跑步,以我上一次的訓練為例,在赤柱出發跑600米到石灘,跳下水游1.4公里至龜背灣,然後圍著大潭水塘跑5.6公里,有石屎路有石仔路有泥路,到了大潭碼頭再游1公里到土地灣村......前後總共15公里。」這項運動需要有一定冒險精神,Stan游的是開放水域,非一般在沙灘防鯊網中的區域,「開始時也會猶豫,好像覺得出面就會有鯊魚......但其實這都是一步步來的,我在想,很多人其實都在泳池游泳,甚至不會踏出一步去游海。這樣看,藉著這個運動,我們可以跨過自己的comfort zone,令人更有冒險精神。不過當然,冒險之前要有足夠的準備,包括心態與裝備,更要考慮環境因素等,我強調所有運動,都應該注意安全。」

冒險精神是踏出舒適圈的根本,阿興亦認同探險、嘗試很重要,山地單車甚至是一個「不跌不會進步」的項目,「現時小朋友都好驚跌......應該說是家長好驚自己的小朋友跌親!所以藉運動踏出comfort zone,其實不只是影響做運動的小朋友,家長放手給小朋友玩,這也是運動的一個正面影響,而這影響會令家長沒那麼過分保護他們的小朋友,長遠來說是好事。」即使項目不同,卻足見運動的影響力無遠弗屆。

運動與營商關係

運動本身除了帶出正能量,訓練過程中領略到的事情也是畢生受用,「做運動是會不斷挑戰自己,equip好自己,選好訓練搭檔,選賽道,我發現原理跟做生意完全一樣。」Stan說。從運動領略待人處世與及企業家精神,阿興則認為運動最重要的是堅持,「你set好了目標,一次做不到,十次也做不到,你從中要去思考怎樣進步,再然後就是堅持。堅持了會發現,沒甚麼是做不到的,但你要有耐性不斷去嘗試。」阿興現時從事教練,體會到要年輕人進步,必須給予他們一個個小目標去鍛煉堅毅心志,他表示今時不同往日,現時資訊發達,年輕人的專注力很容易被周遭事物分散,「我以前可以說比較沒有那麼多引誘,現時訓練一定要他們收起電話,否則就會影響到訓練質量。在這方面,我也要以身作則,我不會站在起點終點拿著時間計等他們衝圈回來,我也會在後面跟著踩,這樣他們的動力會更大......當然,當去到稍為senior的運動員,他們會有自己的自發性,但作為leader是一定要在前面領著團隊。」Stan也認同,領袖展現出領導的姿態很重要,凡事都要走前一步,「員工自發去做一些事情,是要時間培養的。例如說想員工一起做運動,你自己也需要投入進去,設計不同路線不同目標,逐漸去建立團隊精神。」

通過運動,可以磨練意志,領會到團體精神等價值,Stan認為運動文化對企業的成長很有益處,不同年齡階層的同事能藉著企業舉辦的活動加深認識,在朋輩支持帶動下鍛煉體魄,使是年過半百的管理層或是初出茅的年輕同事,都可以藉著活自己,培向上的心態,外國已有很多範例顯示運動文化對企業的正面作用,能及階的局限可是,Stan亦表示,要對社會產生效果,首先要令香港整體較多人口投入運動,而要令運動人口上升,運動需要成為產業,即是它能夠自負盈虧,有自己的生態發展;阿興認為,這方面政府能做的很有限,「康文署舉辦訓練班,有很多制肘,例如不能牟利,不能加錢推廣,它的功能是為了服務社會某一撮人,不能達致推動運動。」要令運動大眾化,需要商家支持,令運動貼合大眾,容易接觸,Stan認為商家應給予更多支持,「運動可以很個人,可以免費亦可以很商業。當運動成為產業,可以提升整個社會及生產效益,如果結合到創造共享價值(CSV),更可以引發更多的持份者一起做一起推動,這是國際都會的大方向。」Stan以外國的街頭籃球聯賽為例,說明即使屋邨也可以成為推動運動的持份者,「地區性的籃球聯賽,在外國很流行,香港屋邨的籃球場其實也可以做。這些賽事可帶旺附近的食肆商家,亦會帶動社區,這就是運動的力量。」

藉著運動去推動正面價值,連繫商業生態圈、運動員以至與社會連結,Stan認為值得做,也應該做。為此他創立了SYNC Foundation,並推出全港首個以運動創新為主題的資助計劃 Sports Power,分成五項重點支持運動發展:青年運動﹑運動創業﹑運動與社區健康﹑運動營養學以及運動員持續發展。資助計劃希望能夠支援/協助年青人創業及其發展,鼓勵年青人向上流動,透過運動鍛練毅力,開發更多潛能。通過上述計劃,SYNC Foundation也將能夠建立多元生態圈,與社會不同單位合作,創造共享價值(CSV),以正向價值觀連繫社會各階層。

Sports Power 由即日起至4月17日接受項目申請,詳情請瀏覽 https://syncfound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