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頸困惑|十二門圖
樽頸困惑|十二門圖

運動歷程中,很多人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和障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的「樽頸位」——指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的某個特定階段,無法再進一步提升成績或突破自己的極限。這種情況可能導致運動員的士氣下降、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放棄追求進步的動力。
我經歷最大的樽頸位是代表香港在2015至2017年三項鐵人亞洲錦標賽青年組中,連續取得三次第十二名,2018更只取得第二十四名,而很多隊友也最終能登上頒獎台。更難受的是在其他比賽及訓練中,我也能戰勝他們,但每逢大型比賽我就發揮失準。這幾年期間是我最懷疑自己的一段時間,甚至想放棄、退出香港隊。
我開始反思問題原因,最終我得出樽頸位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內部因素如疲勞、受傷、負面情緒等令我無法將訓練效果投放於比賽中,過份思考讓我無法全心全意集中、心理壓力更限制了自己的能力,感覺身體機能被困在名為心理關口的籠子裏。外部環境因素如飲食、休息、訓練環境、訓練方法的不當、缺乏調整能力等也會給訓練帶來負面影響。雖然我一直全力以赴訓練,但走向一個錯誤的方向,讓我無法找出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及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弱點,這個過程令我很困惑及自我懷疑。

正視樽頸
突破樽頸位第一步是要正視及接受自己處於樽頸位,才可推動自己進步的契機。運動的成長線並不是一條直線上升,甚至會經歷回落及停滯不前。當感到無法再有所突破時,最重要是保持耐心和正面的心態。不要過於焦慮及跟別人作對比,相信只要持續努力,終有一天就能突破目前的樽頸。另外,也可尋求教練及隊友的中肯意見和建議。成為一位精英運動員後,我開始思考訓練如何對自己造成影響,跟教練反映自己的狀態、感受、想法,雙方更全面地配合為求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
最後我的樽頸時期維持了四年,在增加訓練強度、改變訓練內容及加入一些新的鍛煉方法後,令我在2023年亞運會及U23亞洲錦標賽中取得第二名,達成自己目標。面對運動樽頸位最重要的是正視困難和調整心態,並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相信定能最終克服眼前的樽頸,實現更高遠的目標!
Text、Photo︰黃子圖
原文刊於《運動版圖》202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