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Culture

  • 香港也馬 馬榕生 踢跑皆宜高中生︱學界特輯

    現時只有十八歲的馬榕生(下稱:馬仔)於今年5月10日,人生首次於港超聯正選上陣,並以西班牙新星也馬(Lamine Yamal)的招牌動作:禁區頂以左腳擺大位燙射遠柱入網,一度逼和當時正競逐聯賽冠軍的大埔。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也無阻這位香港與加納混血的足壇新星一戰成名。
  • 笑看世代更迭 - B-Boy Four

    02/21/2022 - 14:33 by dorzcheung
    追夢和堅持夢想,對B-Boy Four (阿四)來說不無掙扎:「我剛開始接觸Breaking只係覺得好有型,直到20歲左右才開始更專注地跳,但始終都要有份全職工作維生。我唯一堅持係返朝九晚六,星期六日盡量不開工,公餘便有多點時間練舞,周末有時去比賽。」

    阿四現年33歲,他仍在堅持跳舞。即使有不少後來居上的B-Boy,參加港隊選拔時他仍然自信滿滿:「我可以嘅!練多啲體能就得!」
  • 香港製造 - Breaking港隊初公開

    02/21/2022 - 11:32 by dorzcheung
    「究竟堅持咁耐為咗啲乜?」有人說夢想和現實不可能共存,若一直堅持心中所信奉的信念,有機會實現夢想嗎?國際奧委會(IOC)早前宣佈,霹靂舞(Break Dance或Breaking)將會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的新體育項目,誰曾想過「舞蹈」能在國際體壇盛事佔一席位呢?面對Breaking 將會進入一個全新及規範化的運動賽事,有人認為破壞了街舞那原創性和個人化的元素,有人認為這是機會推廣Breaking 文化,眾說紛紜一直在舞界爭持不下。*四位香港Breaking 代表隊B-Boy Four、B-Boy Think、B-Girl Lady Banan、B-Girl Lady Little 一度在這些議題上困擾多時。得悉 Breaking打入奧運的消息,大家想到:「可能是夢一場,但既然一直追求夢想,不如來一場痛快,試試自己實力⋯⋯」幾位「舞者」除了追奧運夢,為香港Breaking 文化「開個靚頭」,希望啟發更多香港製造的Breaking 舞者,更為香港製造更多的可能!
  • 營食-麥徑走營7日6夜X炭火野味

    露營必須走?露營地點位於郊野,尤其沿著麥里浩徑更設立了不少營地,當中有些更必須行山才能到達,因此行山和露營似乎不可分割,這亦是今期兩個受訪單位——原野π 和野炊士多愛上露營的原因之一:他們都喜愛戶外活動和山野大自然,多年來一班朋友一起上山下海,漸漸亦開始一起露營煮食。眼見近年愈來愈多人欣賞郊野之美、喜歡露營,他們亦希望透過自己的專長和興趣,耳濡目染令大家意識到享受郊野同時怎樣去愛護郊野。「食」便是連結不同人的最大公因數,透過分享不同的露營煮食方法和食物,藉此帶出一些愛護山野的人的共同價值觀:環境保護、山野無痕、與自然共存。
  • Kevin Cheung:重構減碳生活

    說到環保,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要做回收,或循環再造物品,但致力推廣減碳生活的產品設計師張瑋晉Kevin認為最重要是源頭減廢,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各種選擇、實踐環保減碳,而這亦是他喜歡上單車通勤的原因:「踩單車後我很少搭巴士、鐵路,即使要去九龍,我也由灣仔的工作室踩到碼頭搭船過海再繼續踩,交通自主令我更易預時間、更有效率。我不認為我是在做運動,但我每次外出幾乎都以單車代步,有時不經不覺都日踩十多公里。」而他亦有不少設計受到單車啟發靈感,推廣環保理念的同時,更為推動單車文化出一分力。
  • Christine Fung:運動與環保都是生活

    「運動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每朝早起身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做運動。」馮曉彤Christine由細到大都熱愛運動,喜歡挑戰自己的性格亦令她至今數不清玩過多少項目,不過近年她投入修習瑜伽後卻有另一番體會:「瑜伽的精神是對身體的覺知以及與外在環境的連結,令我更愛惜自己的身體和大自然,因此亦開始在生活上更注重保護環境;另一方面亦減少了對物質的追求,不再經常買衫買鞋。所以有一對可應付我大部份運動需求的鞋,我便更無需要買那麼多鞋了。」
  • James & Josh:運動の牽絆

    運動連結了同樣愛好某項運動的人,也能連結相同價值觀的人,這是 James 和 Josh 成長過程中最深刻的體會。「我們因父親工作的關係,經常要在全球各地飛來飛去,幾乎每兩年搬一次家。到新的環境,運動便是幫助我們打破語言和文化隔閡的方法。」這種牽絆印刻在他們的記憶深處,也許亦是令他們奮不顧身進入運動產業的原因之一。
  • 土耳其單車雙城遊|Sports Travel

    11/04/2021 - 21:24 by editor
    只要你喜歡運動旅行,土耳其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橫跨歐亞大陸,土耳其北臨黑海,南面是地中海,西面是愛琴海,四季景色宜人,每個季節不同地區均可進行各種戶外運動,行山露營、潛水、滑雪、戶外攀石、滑翔傘等。
  • 做運動老友都有選擇

    10/04/2021 - 09:55 by editor
    在疫情底下,社區一直籠罩著令人不安的氣氛。對退休長者來說,可能會是心靈和健康上的雙重打擊——保持社交距離以及在公眾地方戴口罩等防疫措施,令他們減少和親人朋友接觸的機會;亦因為長者擔心公園或公共設施等成為傳播病毒途徑,也許令他們的安全活動範圍只剩餘留在家中這個選項。然而,有班老友記仍然希望建立運動習慣,甚至願意踏出家門會「波友」,告訴大家,運動是選擇!他們的動力來自哪裡?
  • 職業球員應該打疫苗嗎?

    疫情出現接近一年半有多,但病毒對世界的影響力仍有增無減。變種病毒的出現,亦似乎意味疫情「新日常」將持續一段日子。在公眾層面,應否接種疫苗仍是一個具爭議性的話題,支持者和反對者亦各有立場,在職業足球的世界裡,回答這道問題將更加複雜。原因是:這圈子牽涉的利益、風險更高。
  • 運動啟蒙 - 運動桌遊是足球的最後拼圖

    08/25/2021 - 18:53 by edwardwong
    近年虛擬運動、電競等愈趨流行,小朋友透過視像與其他人交流的情況愈趨普遍,加上疫情影響,更加劇了此情況。虛擬的線上交流是否已能夠取代現實交流?對此,曾擔任校長的馮立榮認為,虛擬運動的發展就如從前電子遊戲的熱潮,一個浪冚一個浪,見證著時代變化,「以前也有不少運動類型的桌上遊戲,例如足球的Subbuteo,曾經風靡歐美,亦於香港流行,但最終熱潮就被電子遊戲取代。」
  • 運動啟蒙 - 栽種幼苗的正確之道

    08/25/2021 - 17:08 by editor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投放大量資源栽培子女,但在栽培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兒童的身心健康均衡發展。不少研究指出,適當的運動訓練培養兒童的身心發展,特別之處能激發他們的一些潛能,透過運動令他們自然體驗到毅力、學懂紀律等。
  • 運動啟蒙 - 桌球傳承新玩法 「Cue Games」

    08/25/2021 - 16:51 by editor
    從前,受到香港電影文化影響,桌球館被視為品流複雜之地,未成年者不能內進,致這項運動未能妥善推廣。有幸一眾香港桌球運動員在國際賽事屢創佳績,桌球形象漸漸改善,可是桌球始終是一門講究硬件的運動,標準桌球檯大小達12尺x6尺,檯面離地2尺10寸,難以「入屋」之餘,其高度也是令小朋友難以上手之處。
  • 殘念的乒乓夢

    08/24/2021 - 13:03 by editor
    「乒乓球看似很易,但運動員背後的辛酸,大家又知多少呢?即使我每天練10小時,也未必代表下一場比賽會成功,要不停累積經驗,反思自己錯誤,才能在場上獨當一面。遇過大大小小的樽頸位,最後我明白到,最重要是調節心理,多加練習,自然有我的一席。乒乓球速度快,但同時選手要忍受它的悶,因為每次練習,練開球、接球三百球已成基本,不斷練習同一動作。我兩度落選了港隊,只好在其他比賽發憤,證明自己也有實力。」
  • 連繫教育的閃避球

    08/24/2021 - 11:37 by editor
    「閃避球就像人生一樣,人生有很多時都需左閃右避,但慢慢就會發現,困難不可以光是逃避,而是需要面對,然後接實,把困難掉走。」愛童行學園的教師Alice有感而發。她每星期一次帶學生來到這個室內閃避球場「上堂」,閃避球成了他們的常規課程,看似與日常的教學課程扯不上關係,然而這可能就是他們奉行「自主學習」的教育模式——除了體育課,運動也可以是教育的重要一部份?
  • 我最唔期待嘅就係歐洲超級聯賽

    上月本欄剛提及歐洲各大聯賽轉播費泡沬有爆破跡象,四月下旬球壇已爆發震撼性事件:一眾歐洲豪門球會希望自組全新歐洲超級聯賽,15 支強隊將擁有永遠參賽權,確保賺取豐厚收入。雖然自組聯賽因各地球迷及聯賽會反對而最終「暫緩」,但這次事件,可能將於歐洲甚至世界球壇掀起餘波……
  • 小心線

    現在很多人也許只要聽到「線」這個字,就會以為自己身邊可能將要被圍封出現封鎖線。不過作為籃球人,最常接觸到的應該是球場上的界線。當你細心留意球場上一切的時候,香港街場上的界線事實上並不一致,甚至出現一些很基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