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Culture

  • 日本足球和二次元女孩有甚麼關係?|Refract

    香港人熱愛足球,每年英超開季總有大群人抱著電視不放,捱更抵夜觀看直播,但除了時差相距七、八個小時的歐洲足球,還有甚麼可以支持得更輕鬆的足球聯賽?
    近年日本和南韓的足球聯賽都廣受歡迎,特別是日本的職業足球在搶人才(觀眾)方面都相當落力,究竟日本如何由潮流和動漫入手推動國內聯賽發展?為甚麼動畫《Love Live!》中的二次元女孩都穿上了各大球隊的球衣,而鄰近地區的足球界又有甚麼可以參考?
  • 騎師之運動科學 - 高雅志

    06/27/2022 - 10:45 by editor
    賽馬可能是在香港最為人熟悉的運動,不過騎師的運動能力卻容易被人忽略-他們作為運動員,從小受訓,四出比賽,馬背上的溜放與衝刺,全是力量與經驗的表現,絕非單純只為馬匹導航。

    而作為運動,賽馬包含的,除了是運動員的體能付出,還有運動背後的一連串科學與醫學原理,才可在訓練上令運動員進步,由看得見的訓練與比賽,延伸到背後的專業支援,方能支持這項運動得到普羅大眾的肯定和理解。

    這一期,不如由騎師與教授,細說一下整全的體育框架應如何構築。
  • 齋做運動?|Life Special

    或許,我們心中所信奉的信仰,會成為我們最強的後盾⋯⋯

    四月的NBA季後賽附加賽,布魯克林籃網控衛艾榮需守齋戒月,惟表現並未受影響,上陣不久交出卻全場最高的34分,並交出12次助攻,最後成功帶領團隊晉級季後賽,就連隊友杜蘭特亦不禁訝異:「這很難做到,我整天都在吃東西,尤其是他要打這麼激烈的球賽。」
  • 城下「鷹」雄-陳佳瑋|Hello山

    06/06/2022 - 13:25 by editor
    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卻隱藏不少高手,
    身懷絕技專通各個範疇,
    其中專攻生態攝影,而且獨鍾攝鷹的人可能為數不多,
    陳佳瑋Peter便是這城內專業級的「鷹」雄,
    除了經常到樹林、海岸觀察,
    甚至不惜上山尋鷹。
  • 山上見|Cover Story

    喜愛山野的人無時無刻都想走上山,但更希望大眾同樣愛上山野、一起守護他們愛的土地——然而,對行山不感興趣,甚至很少行山的人,又怎會明白這份愛?今次幾位受訪者們更不約而同認為,香港很多行山人士、進入郊野的人,並非真正「享受」大自然,遑論會有愛護郊野的意識了。

    香港這片彈丸之地,可以容納到最大比例的郊野面積,也容得下為數不少熱心推廣自然保育的人。在多媒體當道的時代,他們各自又用什麼方法讓大家關注環境保育,甚至踏出家門,山上見?
  • 時代抗疫 - 運動器材及拳館

    普羅大眾的抗疫可能只是無時無刻戴口罩的生活成本,運動人失去的是寶貴的操練時光和肌肉,對於關閉體育處所令下受影響的場所,「抗疫」的成本可能是畢生積蓄和運氣。今期訪問了四所體育場地:Build肌教練們為了維持營運收入,四處找適合做運動的空間發展戶外訓練模式,道出被逼上街頭做運動的辛酸,但又可見運動人堅持鍛煉的靱性;Eco Lifestyle Fitness以往的團隊訓練班同樣無以為繼,所幸疫下發展出運動器材生意,成為「業界奇葩」,或可啟發其他體育處所經營者;蘇俊華乒乓球訓練中心和自強拳館被逼暫停營業後完全零收入,除了無奈地花盡積蓄,亦嘗試在心態上堅強面對——可能因為他們都曾是運動員,習慣歷經艱苦磨鍊。我們需要的也許正是學習他們負重前行的意志。
  • 時代抗疫 - Gym Room及乒乓球訓練中心

    這兩年來運動界的話題很難避免與「防疫」有關:戶外運動需否戴口罩?體育處所封禁到幾時?跑步比賽又要延期?一般運動人最常掛口邊的就是:「我好耐無做運動!」由以往的weekend fighter變成零運動,可能尚可忍受,但對於本來幾乎日日鍛煉的運動員和教練們來說卻影響甚鉅。當人人戴著口罩影相,望著照片卻認不出誰是誰時,各人都只能歎一句:「這是時代的見證!」,卻無法預料這個「不運動時代」到底會維持幾耐?

    普羅大眾的抗疫可能只是無時無刻戴口罩的生活成本,運動人失去的是寶貴的操練時光和肌肉,對於關閉體育處所令下受影響的場所,「抗疫」的成本可能是畢生積蓄和運氣。今期訪問了四所體育場地:Build肌教練們為了維持營運收入,四處找適合做運動的空間發展戶外訓練模式,道出被逼上街頭做運動的辛酸,但又可見運動人堅持鍛煉的靱性;Eco Lifestyle Fitness以往的團隊訓練班同樣無以為繼,所幸疫下發展出運動器材生意,成為「業界奇葩」,或可啟發其他體育處所經營者;蘇俊華乒乓球訓練中心和自強拳館被逼暫停營業後完全零收入,除了無奈地花盡積蓄,亦嘗試在心態上堅強面對——可能因為他們都曾是運動員,習慣歷經艱苦磨鍊。我們需要的也許正是學習他們負重前行的意志。
  • 蔡耀東:畫遊香港山峰

    插畫家蔡耀東(Terence)近年的一系列山峰插畫逐漸為人熟悉,月初他舉辦首個個人作品展「山」,集結所有山峰作品,才令人恍然他已累積了二十多幅山峰插畫。一切源起於一次與本地服飾品牌的合作,勾起了他對山的記憶。
  • 前仆後繼 ‧ 生我的命 - B-Boy ET

    關文俊Bboy ET在舞圈遊走近廿年,算是見證着香港街舞文化的變遷,令人意外的是,他決定加入霹靂舞臨時委員會做後勤工作,後浪推前浪,以栽培更多香港Breaking舞者的後起之秀,為香港這些舞者付出和支援更多。年過30的他雖然選擇了擔當後勤工作,但不代表他放棄進步,放棄舞蹈:「換個角度去諗,崗位上我哋呢班委員其實無改變初心,大家都係咁鍾意Breaking,只係想為香港呢一個圈子做多啲!」
  • 冒險原來是進化 - B-Girl Lady Little

    個子矮小,年紀又比其他三位港隊成員年輕的Little,雖然年紀輕輕但實力非凡,野心亦不比他們小:「如果有人諗點解我會係港隊或者第一名,我唔會多加解釋,只係會想話畀佢哋知『你繼續睇我實力啦』。」對Little來說,她會視出戰奧運是自己在Breaking的成績表,並揚言過後的目標要和隊友到世界各地跳舞,讓其他人認識香港出產且獨特的B-Boys、B-Girls。
  • 承載夢想重量 - B-Girl Lady Banan

    阿四和Think對推廣Breaking文化滿有使命感,兩位B-Gilrs則似乎更多了女性視角的思考:為何玩Breaking的女仔比較少?為何仍堅持到現在的女生愈來愈少?Lady Banan(阿蕉)一句道出現實:「有啲動作要好有力量,例如倒立,我嘅手就唔夠力Freeze,一啲Power Move我都未必做到。」她手腕試過受傷,但休養後繼續跟Crew去比賽:「我隊Crew得我一個女仔,佢哋係令我堅持玩到而家嘅重要原因!」她雙手未必承載到自己的體重,卻承載了隊友的夢想。
  • 在這個地方Breakthrough - B-Boy Think

    「跳舞真係可以改變到一個人!」Think說。兒時是個「街童」的他 ,經常在公園流連,生活頹廢,偶然在公園看見有人跳Breaking,便請外展社工幫忙找到相關舞蹈班,「見到啲人又炒落地下,又轉圈,又撐起個人咁,好鍾意動作嘅凌空感及速度感,覺得好型!」從此耍廢的他,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目標,挑戰自己成為一個舞者,就這樣一跳就15年了。多年來的堅持令他南征北討,更是「常勝軍」,不過,「現實」往往是人的弱點——「放棄」曾在咫尺之間——Think 沒有忘記過這個低潮,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 。
  • 笑看世代更迭 - B-Boy Four

    追夢和堅持夢想,對B-Boy Four (阿四)來說不無掙扎:「我剛開始接觸Breaking只係覺得好有型,直到20歲左右才開始更專注地跳,但始終都要有份全職工作維生。我唯一堅持係返朝九晚六,星期六日盡量不開工,公餘便有多點時間練舞,周末有時去比賽。」

    阿四現年33歲,他仍在堅持跳舞。即使有不少後來居上的B-Boy,參加港隊選拔時他仍然自信滿滿:「我可以嘅!練多啲體能就得!」
  • 香港製造 - Breaking港隊初公開

    「究竟堅持咁耐為咗啲乜?」有人說夢想和現實不可能共存,若一直堅持心中所信奉的信念,有機會實現夢想嗎?國際奧委會(IOC)早前宣佈,霹靂舞(Break Dance或Breaking)將會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的新體育項目,誰曾想過「舞蹈」能在國際體壇盛事佔一席位呢?面對Breaking 將會進入一個全新及規範化的運動賽事,有人認為破壞了街舞那原創性和個人化的元素,有人認為這是機會推廣Breaking 文化,眾說紛紜一直在舞界爭持不下。*四位香港Breaking 代表隊B-Boy Four、B-Boy Think、B-Girl Lady Banan、B-Girl Lady Little 一度在這些議題上困擾多時。得悉 Breaking打入奧運的消息,大家想到:「可能是夢一場,但既然一直追求夢想,不如來一場痛快,試試自己實力⋯⋯」幾位「舞者」除了追奧運夢,為香港Breaking 文化「開個靚頭」,希望啟發更多香港製造的Breaking 舞者,更為香港製造更多的可能!
  • 營食-麥徑走營7日6夜X炭火野味

    露營必須走?露營地點位於郊野,尤其沿著麥里浩徑更設立了不少營地,當中有些更必須行山才能到達,因此行山和露營似乎不可分割,這亦是今期兩個受訪單位——原野π 和野炊士多愛上露營的原因之一:他們都喜愛戶外活動和山野大自然,多年來一班朋友一起上山下海,漸漸亦開始一起露營煮食。眼見近年愈來愈多人欣賞郊野之美、喜歡露營,他們亦希望透過自己的專長和興趣,耳濡目染令大家意識到享受郊野同時怎樣去愛護郊野。「食」便是連結不同人的最大公因數,透過分享不同的露營煮食方法和食物,藉此帶出一些愛護山野的人的共同價值觀:環境保護、山野無痕、與自然共存。
  • Kevin Cheung:重構減碳生活

    說到環保,很多人自然會想到要做回收,或循環再造物品,但致力推廣減碳生活的產品設計師張瑋晉Kevin認為最重要是源頭減廢,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各種選擇、實踐環保減碳,而這亦是他喜歡上單車通勤的原因:「踩單車後我很少搭巴士、鐵路,即使要去九龍,我也由灣仔的工作室踩到碼頭搭船過海再繼續踩,交通自主令我更易預時間、更有效率。我不認為我是在做運動,但我每次外出幾乎都以單車代步,有時不經不覺都日踩十多公里。」而他亦有不少設計受到單車啟發靈感,推廣環保理念的同時,更為推動單車文化出一分力。
  • Christine Fung:運動與環保都是生活

    「運動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每朝早起身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做運動。」馮曉彤Christine由細到大都熱愛運動,喜歡挑戰自己的性格亦令她至今數不清玩過多少項目,不過近年她投入修習瑜伽後卻有另一番體會:「瑜伽的精神是對身體的覺知以及與外在環境的連結,令我更愛惜自己的身體和大自然,因此亦開始在生活上更注重保護環境;另一方面亦減少了對物質的追求,不再經常買衫買鞋。所以有一對可應付我大部份運動需求的鞋,我便更無需要買那麼多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