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 Culture

  • 香港也馬 馬榕生 踢跑皆宜高中生︱學界特輯

    現時只有十八歲的馬榕生(下稱:馬仔)於今年5月10日,人生首次於港超聯正選上陣,並以西班牙新星也馬(Lamine Yamal)的招牌動作:禁區頂以左腳擺大位燙射遠柱入網,一度逼和當時正競逐聯賽冠軍的大埔。雖然最終功敗垂成,但也無阻這位香港與加納混血的足壇新星一戰成名。
  • 【Cover Story】十年 - 香港運動影視編年史

    今年正好是《狂舞派》上映十周年,剛巧與之同時於2013年八月上映的電影《激戰》,兩部都是當時成為熱話的運動作品;理想票房彷彿推開了運動創作的大門,近十年香港關於運動的影視作品愈來愈多,每次有新戲上映或劇集播映期間,相關的運動項目亦受到更多公眾關注,亦令創作者和製作方均更願意投入運動作品當中。

    2013年彷彿開啟了一個「運動物語」的年代。
  • 【Cover Story】運動「漫畫」物語 - 香港漫畫家 曹志豪

    日本的運動漫畫風行世界,證明運動與漫畫的組合「有得諗」,而這「諗法」亦早於香港漫畫家曹志豪(下稱:Jerry)腦海萌生。港漫盛行的九十年代,其實已有不少漫畫家嘗試以運動作主題,但結果卻是武打作品才有銷路保證,出版社缺乏誘因投資於賺頭平平的運動題材,令不少企劃胎死腹中。拳擊漫畫《死角》先以圖文小說形式出版,於2022年尾獲改編為ViuTV電視劇《繩角》並令其漫畫版終於能夠面世,箇中度過了長達十年的掙扎,本身已是香港運動物語的一個長篇故事。
  • 【Cover Story】運動「小說」物語 - 香港小說家 喬靖夫

    以運動作為創作題材,古今中外成功例子比比皆是,日本更盛產以運動作題材的漫畫,當中《Slam Dunk》及《足球小將》稱得上是日本公認的國寶級運動漫畫,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電影作品如美國的《Rocky》、日本的《五個撲水的少年》和台灣的《Kano》都已被奉為運動相關作品的經典。

    香港,又有否這樣的運動作品?
  • 【Cover Story】運動恢復與瘦身的黃金時機-OPTIFAST® 瘦身代餐

    所有愛好運動人士都要面對的難題是:對美食的取捨!不少人認為運動量可以令他們進食較無後顧之憂,但其實若一般人運動量不似全職運動員那麼高,便要注意過量攝取營養,在運動後超過一小時才飲用恢復飲品或營養飲品,可能幫助不大,相反更容易引致肥胖;而飲用代餐再配合調整正餐數量,卻可以盡情享受美食了。近期小倫繼續擁抱轉變,作出新嘗試——飲用蛋白質充足的OPTIFAST® Protein Plus瘦身代餐,沒想到效果意外顯著,小倫笑言:「我進食代餐一星期後,體重減輕約五磅之多!」
  • 「踩」上國際舞台 速度滾軸溜冰的意義

    07/24/2023 - 12:32 by eto
    相信滾軸溜冰對多數人而言都不陌生,卻可能甚少看過相關的比賽;而說到比賽項目,大眾對速度滾軸溜冰的認知可能比花式滾軸溜冰更少。其實和單車一樣,滾軸溜冰的比賽項目眾多,花式只是其中之一,在速度賽中更分為室內賽和公路賽等不同項目。曾多次出戰速度滾軸溜冰國際大賽的袁嘉曦(Doon Sir)更認為速度賽容易入門及有成功感,適合單線滾軸溜冰初學者,乃至進階者挑戰;持續參加比賽亦令人更能投入這項運動,並且樂在其中。
  • 握緊堅持之弓-射箭運動員 郭賢霽

    握弓扣弦、舉弓定位,瞄準七十米外的靶心蓄力放箭, 命中十環的一刻正是郭賢霽(阿齋)努力下的成果。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的他自中一起接觸射箭運動,深陷射箭魅力後他將課餘時間都投入練習,甚至不時自費出國比賽。兩年一次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大運)即將在七月舉行,阿齋希望是次比賽能打入八強甚至以上名次,汲取更多比賽經驗,為下半年各項錦標賽爭取佳績,衝擊奧運。
  • 乒乓平行人生-乒乓球運動員 蘇慧音

    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可說是學界運動盛事,學生運動員有機會踏上較大的世界舞台,而且不少世界級運動員亦是大學生,競賽水準令人期待,因此今屆香港隊派出史上最龐大代表隊出戰,亦標誌近年本港年青一代運動員的實力大有提升。

    今期封面故事訪問乒乓球運動員蘇慧音和射箭運動員郭賢霽,前者由全職運動員重返校園,後者則一直以學生運動員身份默默耕耘,二人不約而同都即將首度代表香港出戰世大運,懸殊的成長背景,對這次征途有何意義?
  • 【Cover Story】將身體融入節奏 淺談音樂提升運動表現

    04/22/2023 - 03:10 by joylam
    做運動要配上音樂好像是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即使不自帶BGM,很多運動場所也會選擇強勁的音樂陪你做運動,坊間一向認為聽音樂做運動能提升運動的表現,或可延長運動時間,但音樂不是能量飲品或能量條,不會直接為身體提供運動所需的養份,那為何聽音樂又可以有如此功效?又有沒有特定的音樂可以顯著提升表現?
  • 【Cover Story】掌握專項運動技術的時機-足球教練 陳浩然(陳Sir)

    由運動員二代,到嘗試鍛煉體格的小朋友,每個孩子接觸運動的起點不盡相同,而當他們想向專項運動進發時,當然更受到各種因素影響。除了資源、時機,掌握專項技術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家長願意投放資源去培育,小朋友在什麼年齡適合開始訓練,卻沒有定律。以足球為例,這項全世界最受歡迎、最普及的運動,香港的小朋友可以隨時落街場玩、學校體育課又有機會接觸,甚至不少家長都是足球迷而樂於鼓勵小朋友去踢波,但這是否代表愈年幼開始培訓就愈好?怎樣才算「好」?
  • 【Cover Story】培養運動興趣和能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 鍾衍洋(阿洋)

    有人希望子女單純享受運動樂趣,也有父母「望子成龍」,即使他們未必想小朋友成為全職運動員,也希望他們「贏在起跑線」自幼接觸運動。但父母的期望與小朋友的運動需求是截然不同的—小朋友在低齡階段當運動是遊戲,以成年人的運動期望去要求他們掌握運動技術與競技對抗能力,可能是不切實際。忍者障礙運動教練鍾衍洋(阿洋),便認為培養小朋友對運動產生興趣不應以「獎牌」與「證書」為目的,關鍵在於該運動適不適合孩子,以及對小朋友的個人成長發展有沒有幫助,因此幼兒未必適合接觸專項運動,卻可以嘗試各種活動和鍛煉,將來自行選擇專項運動時也有一定基礎能力去助他們更快掌握有關技巧。
  • 【Cover Story】運動員二代是否贏在起跑線?-單車運動員 Brian Cook

    運動員為大眾認識時通常都已有一定運動成績,而在鎂光燈下的運動明星亦各有經歷:

    「風之后」李麗珊自幼在舅父指導下接觸及練習滑浪風帆;「牛下女車神」李慧詩至中學時才加入單車港隊接受訓練,但也自少熱愛運動,更曾加入中學田徑隊;張家朗出身於籃球世家,雖然先接觸籃球,但小學時已開始學劍擊,中學已成為全職運動員並在世界賽嶄露頭角⋯⋯

    令人相信運動員必須自幼開始培育。
  • 躍動道-Ropssy

    02/27/2023 - 14:07 by dorzcheung
    只要相信,夢定能飛!

    誰又會想過滑板、霹靂舞這些「Underground(次文化)」的運動終能走進奧運大舞台,成為主流的運動呢?這全靠一班堅持的人努力,一直深耕細作,才能把沒可能的事變得有可能⋯⋯對比起滑板、霹靂舞,交互繩(Double Dutch)雖是「Underground」,但比起前兩者更為偏門,很多人亦對它不明所以;而作為香港double dutch圈中碩果僅存的「Ropssy」,靠着大型比賽、表演「省靚招牌」讓更多人認識它。
  • 一躍高下 跳高運動員 鍾慧欣

    跳高過一張圓櫈可能很簡單,跳高過一張書桌或許已有點吃力,那麼跳高過自己頭上是怎樣的體會呢?身高1.79米的跳高運動員鍾慧欣(Phoebe)在2022年打破自己個人最佳成績(PB)達1.8米,更在泰國田徑錦標賽奪下金牌。跳高不只是練習起跳的爆發力,而是需要協調全身肌肉,選擇如此困難的運動,便是始於Phoebe對自己的一份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