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

  • 膝關節痛?6 招簡單復健紓緩疼痛!

    年紀漸長,能夠健步如飛是福氣,但我們也明白不少人其實正受膝關節痛困擾。正值運動賽事陸續回歸,加上行山友也準備復出,那就學學一些簡單膝關節復健方法,紓緩膝蓋疼痛吧!
  • 跑步是門學問:日本跑步學會

    與經濟及會計等學術或實務的學問相比,跑步好像人人都懂,但除了菁英跑者及教練分享的訓練心得外,一般跑友少有機會了解學者專家是如何把跑步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筆者今年有幸在日本跑步學會發表研究成果,就藉此專欄與讀者分享日本的跑步學界動向。
  • 跑快啲

    開始跑步的初期,某日跟家母飲茶,家母跟我說:「睇你跑到皮黃骨瘦,曬到黑蚊蚊,都唔知為乜?跑馬拉松有錢分㗎?」
  • 史丹利店長 - 活

    金毛鴻走了,從來沒有想像過,一名不煙不酒,生活自律,心肺功能強大的跑步高手,會和肺癌拉上了關係。除了覺得可惜之外,感到人生無常,幸福不是必然的。
  • 卡路里消耗量點計好?

    做運動除了希望身體健康,不少人更靠做運動瘦身和減重。近年大家在減重時更雙管齊下,做運動之餘亦十分注重飲食,每次運動時更會計算卡路里消耗量。雖然燃燒多少卡路里並不是衡量做運動有多大價值的唯一指標,但透過數字我們可以得知一些關於運動強度的資訊。
  • 《二次人生》- 為自己的人生打氣

    在艱難時,在需要拼一口氣時,一聲對自己的專屬的加油,勝過千言萬語。導演也是由此出發,想藉電影為觀眾加油,亦是開拍這電影的初衷,「我不是一個跑步人,但我觀察到跑步有它很獨特的魅力,圍繞在賽道的支持者,會在路旁為跑手打氣。這對於跑到末段乏力時,又或者中途想放棄時都有很大支持;我就想到,人生不也是如此?我們在某個時候,得到別人的打氣,然後有力量奮鬥下去。」
  • 來一場三日三夜的極限耐力賽

    美國田納西州每年都會舉辦一個名為Big Dog’s Backyard Ultra的極限耐力賽,賽事以6.7公里為一個循環,參賽者須每一個小時完成一圈。比賽會在每一小時一直進行,不設時限和終點,直至只剩下最後一位跑者,即為勝利者。
  • 識擺手 慳好多力﹖

    良好的跑姿能提高效率,其中一項需注意的是我們手臂的擺動方式。跑步時我們會自然地前後擺動雙臂,配合雙腳左右前進。在跑步過程中,手臂擺動的動作可以調整節奏、增加推進力、改善平衡感等。
  • 奔跑吧!郵差跑手-鄭偉理

    08/27/2020 - 16:04 by editor
    跑壇老手想必都聽過「郵差跑手」鄭偉理的名字,他曾在2001年香港越野錦標賽奪得冠軍、又相繼在2010至2013年渣打半馬、15k等比賽奪得Master冠軍。鄭偉理說自己的跑步生涯絕對不容易,哪怕在第一次贏得比賽後,仍為代表香港出戰這目標奮鬥了七、八年。他笑言自己曾經有三個目標,「贏比賽」、「拿贊助」及「代表香港出賽」,第二個目標在代表香港出戰後,又用多五、六年才逐步實現。
  • 選拔體材 - 梁玉麟

    07/27/2020 - 13:49 by editor
    「香港先生」有外貌有身型,代表香港形象,或許是不少男士想達至目標。近來牽起一股健身熱潮,為自己也好,為別人也好,男士紛紛「操Fit身型」。梁玉麟(Carson)機緣巧合下代表香港參加上年「Man of the world」選美比賽,從中獲得不少經驗和獎項,他有著自己一套的價值及訓練,追逐自己想追尋的事,從兩個不同性質的選拔,再逐步尋找自己的世界。
  • Dorothy Hung - 2020年,失落海外賽

    因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未緩和,今年多國海外馬拉松都相繼取消,而且關口未開,各國飛機時間表都未有定案,暫時香港主要航空公司飛往外地的運載力只有3-4%,還有幾個月,2020年的海外賽,還未宣布取消的,跑手們都不敢再有任何奢望了。
  • 疫情下的運動空間

    香港政府隨即宣布收緊限聚令,擴大口罩令的實施範圍至所有室內地方。被問及為何不把口罩令擴大至所有地方,陳肇始解釋室內風險較高,而且還考慮到市民在室外做運動的需要。究竟做運動時戴口罩有困難嗎?
  • 深水埗的心靈食糧

    06/23/2020 - 18:01 by editor
    有著三重身份的Dino,在深水埗區開設了一所以跑步作為主題的餐廳,除了推廣跑步與健康飲食,Dino更履行牧師的職份,關注著區內基層市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以個人的經歷與志願,讓深水埗一帶的居民與過客,看見生命與生活的另一態度。
  • 早課效果更好?

    大部份人運動時間都以放工後傍晚為主。如我們有留意專業運動員,或是身邊的運動發燒友,早課必定計劃在他們操練時間表内,不如一起了解一下早課的好處。
  • 蝦叔 - 老早就說跑步不要死撐

    06/19/2020 - 15:23 by 蝦叔
    跑了這好幾年步,有一個問題依然使我感到非常疑惑——就是甚麼叫做「死撐」?「老早就說跑步不要死撐。」每次長跑賽不幸有人送院甚或猝死,總有些人(很有可能不是跑者)忙不迭提出這樣的論調。是不是事後孔明暫且不說,甚麼叫做「死撐」,其實已經足夠耐人尋味。
  • 快慢由你定義

    穿上最新跑鞋是否就如白馬添翼,可以飛一般快?跑團Harbour Runners告訴你:沒有什麼不可能!因為「快」是由自己定義,不滿足於唯一的快慢標準,而是和跑友互相鞭策扶持,一起追求「更快」而非「最快」,這才是加入跑團的意義。Nike特邀HR分享,便是欣賞他們能在有限的空間時間發掘跑步的無限可能,遇上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止他們跑步的熱情:「You can’t stop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