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Special

  • 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Pro Special

    滾軸的輪子終會耗損,比賽的賽道會有終點,但對袁嘉㬢(Doon)來說挑戰的旅途是無限:「本來只想帶學生去體驗世界巡迴賽,卻變成我想挑戰做世巡冠軍!」他直言由三十歲開始改變「玩法」,以往在速度滾軸項目獲獎無數的他,終要接受自己的年紀漸長,生活和工作也令他難以投放更多訓練時間,於是改為參與馬拉松賽事:「速度賽講求爆發力,馬拉松則更著重耐力,要練的東西不一樣。」而這次世巡賽更加強他的決心:「這次我仍然是用直徑較短、適合速度賽的細轆比賽,但之後想繼續挑戰攞世巡冠軍,便要轉用大轆,也要練多點耐力!」
  • 球評家 - 陳祉俊

    05/28/2020 - 15:36 by edwardwong
    繼「阿叔」林尚義後,要數到香港著名足球評述員,可能是入屋的Keyman馬啓仁、兩棲拍劇的鍾仔鍾志光或間中客串的陳恩能,但他們始終地位亦難及阿叔。足球評述員陳祉俊認為原因在阿叔地位超然,「阿叔以前踢波是代表中華民國衛冕足球金牌,曾經參加過奧運,那有可能跟他有同樣地位?」
  • 運動眾籌起革命

    04/23/2020 - 17:56 by fungchin
    現時互聯網發展迅速,不少人選擇在社交平台向大眾展示計畫內容進行集資,用作研發新產品的資金,這是自2006年的新型集資方式-「眾籌」。你以為眾籌就只適用於初創公司或中小企業募資?其實不然,體育界也有不少專門為運動員而設的眾籌平台如RallyMe、DreamFuel,曾幫助不少選手減輕負擔,獲取到比賽場地的差旅費用,當中亦不乏奧運選手,讓他們從而能專注爭取好成績。
  • 何是香港人 — 何詩蓓

    04/23/2020 - 16:28 by edwardwong
    不少記者訪問何詩蓓(Siobhan Bernadette Haughey)前,都會因其混血外貌而有「她真的會說廣東話?」的疑慮;訪問結束後,自然又產生「Siobhan雖然有愛爾蘭外表,內在卻是地道香港人!」的想法。
  • 攝・羽.紀 - 梁家樂

    訪問資深羽毛球攝影師,本來預期將看到震撼視覺的運動相片,Edwin卻拿出很多極富歷史、看上去姿勢普通、不太富動感的人物相片及雜誌,當中有些甚至是一班人的合照。
  • 愛馬仕的準備

    香港馬術總會秘書長江嘉鳯Angela,對馬術的愛令她毅然踏入未知領域,加入馬術總會推廣馬術運動,終於迎來今屆奧運馬術項目,香港代表鄭文傑入圍場地障礙賽、何誕華入圍三項賽,是繼2008年奧運後,十二年來香港再次有代表出戰。由出書到奧運入圍,令Angela更堅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因此,她從不吝嗇分享馬術知識,因為她認為除了香港運動員準備好踏上奧運,香港觀眾也要作出「準備」,是時候學識觀賞馬術了......
  • 三部曲挑戰初馬

    不少人為了一嚐初馬而開始跑步訓練,然而,不同年紀和生活習慣的人,不可能接受同樣的訓練強度,新手尤其是中年人士,該如何訂立合理的訓練目標?物理治療師鍾惠文博士指,透過5項檢測收集跑手數據,可從運動科學角度作出綜合分析,再配合適量肌肉訓練及伸展運動,有助跑手制訂訓練計劃,令訓練事半功倍之餘,亦可有效預防運動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