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Special

  • 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Pro Special

    滾軸的輪子終會耗損,比賽的賽道會有終點,但對袁嘉㬢(Doon)來說挑戰的旅途是無限:「本來只想帶學生去體驗世界巡迴賽,卻變成我想挑戰做世巡冠軍!」他直言由三十歲開始改變「玩法」,以往在速度滾軸項目獲獎無數的他,終要接受自己的年紀漸長,生活和工作也令他難以投放更多訓練時間,於是改為參與馬拉松賽事:「速度賽講求爆發力,馬拉松則更著重耐力,要練的東西不一樣。」而這次世巡賽更加強他的決心:「這次我仍然是用直徑較短、適合速度賽的細轆比賽,但之後想繼續挑戰攞世巡冠軍,便要轉用大轆,也要練多點耐力!」
  • 中大龍舟隊奪冠背後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在擊破港大連霸美夢、勇奪龍舟大專賽男子組、女子組、以及男女子混合賽事冠軍後,以「稱王稱霸」形容今屆中大龍舟隊實不為過。旁觀者嘖嘖稱讚的背後,想必上兩屆男隊長戴浩文(Herman)以及鄧淏聰(Gordon)比任何人更清楚,大專盃賦予中大龍舟隊的意義終究為何物。
  • 【Cover Story】棍網球戀物語

    棍網球(Lacrosse)這項運動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新興運動,而介紹這項運動時少不免由最明顯的裝備開始:「就是要用一支有網的球棍來玩的運動⋯⋯」不過對中國香港女子棍網球隊的總教練范德筠(Gem)來說,棍網球在香港的發展由來已久——香港大學自教授Graeme Large於1963年引入棍網球,這項運動就在香港落地生根;Gem自己在國外開始接觸棍網球,至今也十多年了,她形容棍網球是她情感上偏愛的運動,就像是她的另一半,當中即使有不愉快,仍一直不離不棄地致力推廣。「M」品牌大型體育活動
  • 【Cover Story】棍網球觀戰手冊-技術、速度與激情!

    棍網球已被列入2028年奧運正式項目,今屆雖然未有,但香港就即將在奧運後的八月中舉辦世界棍網球女子U20錦標賽,大家可以率先觀賞奧運「前哨戰」!棍網球設有男女子組別,分為十人制(草地)和六人制(草地和室內棍網球),奧運項目為六人棍網球。今次就為大家介紹傳統十人制棍網球的觀戰攻略。
  • 【Cover Story】香港棍網球邁向國際之路

    棍網球Lacrosse這項運動可追溯至12世紀的北美原住民,是他們作為鍛煉勇士的運動,直至17世紀傳至歐洲後被加以改良規則成了現代的棍網球,廣受歐美人喜愛。而香港則早於1963年便由香港大學自教授Graeme Large及Murray MacKenzie引入,其後成立香港大學球隊、發展出舍際運動傳統、至1993年中國香港棍網球總會成立,這項「新興運動」一點也不新!只是近十年來總會在中小學開展推廣計劃,才令它更為普及、廣為人知。
  • 英華女學校棍網球隊 從零開始對冷門運動的熱情

    06/24/2024 - 16:48 by editor
    對香港大眾而言,棍網球仍屬冷門運動,不過香港早於2014年開始發展青訓,至2019年更舉辦第一屆全港中學校際棍網球比賽,英華女學校的棍網球校隊從首屆已開始出戰奪得冠軍,至今屆仍是三甲,對於成立不久的運動校隊來說,這個獎座絕不簡單。
  • 【Cover Story】【棍網球戀物語】楊珮珮 預備踏足世界的小女孩

    作為一項對裝備及場地有要求的運動,於康文署街場遇見人「跟隊」打棍網球的狀況近乎不可能,因此球員接觸棍網球往往是源於特別的因緣際會。剛完成文憑試歸隊的中六學生楊珮珮(珮珮),便是在就讀寄宿學校時,與棍網球結下不解之緣:「當時社監曾邀請一位棍網球教練介紹新項目,令我認識到棍網球。而疫情時期,我就想更深入地體驗棍網球,便在網上報讀棍網球課程。」珮珮於參與課程後進一步深造棍網球,並遇上現時於港隊的教練許嘉希:「嘉希一路上給予我不同意見並扶持我,更帶領我到不同隊伍挑戰自己。」
  • 【Cover Story】【棍網球戀物語】林天慧 體育堂一見鍾情 從棍網球尋獲最簡單的快樂

    司職中場,林天慧(Tracy)雖是隊中為數不少同樣來自香港大學的球員之一,但她與棍網球並非於港大結緣,而是源於一節看似平凡的中學體育課:「中五時,體育課時舉行了一節棍網球體驗活動,當刻的我認為用棍傳接球很容易,因此便開始了打棍網球。」近年來棍網球總會積極於中小學舉行校園體驗計劃,而Tracy亦因此在機緣巧合下迷上棍網球。
  • 如何煉成一代中場林嘉緯?

    香港菁英盃除了給予年輕球員發揮的平台,2023-24年度的決賽還增添另一焦點—被廣泛評為香港足球界最後一個「十號仔」的一代中場林嘉緯(下稱:嘉緯),選擇於這場賽事,作為他傳奇的職業足球生涯的終點。傳統「十號仔」,泛指以控球、盤扭、傳球及射門等技術為擔當的技術型中場球員。重用這類型的中場球員的球隊,在現今世代已買少見少。嘉緯的退役,不單純是一位前香港隊主力的離開,也象徵一個時代、一種足球風格的結束。究竟嘉緯有何獨特之處,能成為香港最後一個「十號仔」?他為人所稱道的球技是如何煉成?而什麼樣的時代和機遇,容納技術型中場發揮的平台?
  • 南區麗池 南區為根的五人足球夢|運動專題

    於4月24日正式舉行的第九屆全港運動會,五人足球項目由於賽程頻繁,分組賽已於三月初展開戰幔,並在港運會正式開幕時已決出八強隊伍。八強份子當中,南區代表踢出與大部份球隊明顯不同的足球風格,其傳球走位配合的流暢性,逼搶的高速率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的名字就是很多人提起香港的五人球隊,也立即聯想到的南區麗池足球會(下稱:麗池)。以地區名字為開首不無緣機,皆因他們以利東為源、南區為根,是現時仍紮根於地區的球隊。
  • Tony Cruz - A Legend of All Time 馬壇傳奇告東尼

    提到告東尼,很多人會第一時間聯想到他訓練的馬匹「精英大師」,在香港賽馬運動史上他們是最深入民心的組合,無論平日有沒有留意賽事都必定聽過他們的名字。香港馬王「精英大師」曾創下連勝十七場的紀錄,與「牛精福星」以至近年的「時時精綵」和「加州星球」,曾征戰香港短途錦標、香港瓶、香港一哩錦標、冠軍一哩賽、女皇盃等多項一級賽並掄元,實力毋庸置疑。但他從不固步自封,更將此精神傳授給「徒弟」見習騎師鍾易禮:「我以前在香港成為冠軍騎師之後,便到外國作賽,更贏一級賽返來。現在做練馬師,我都會循此模式追求進步。」無論是以騎師或練馬師的身份,告東尼都是馬壇傳奇。
  • 首位華人騎師奪國際騎師錦標賽冠軍 何澤堯的冠軍心態:「勝不驕、敗不餒」

    「每一個賽季有八十多個賽馬日,通常輸多贏少,輸了就檢討輸在哪裡,想方法去改善,不會氣餒;贏的時候,亦要記著勝利不只是自己和馬的功勞,背後有整個團隊的付出,也不應該驕傲。」香港土生土長的騎師何澤堯,在十三歲時萌生成為馬術運動員的念頭,後來他進入見習騎師學校、一步步地圓了其成為世界級冠軍騎師的夢想——他於去年十二月的「浪琴國際騎師錦標賽」成為首位獲得冠軍騎師殊榮的華人騎師。一年來他經歷兩度嚴重傷患,仍以他一貫的自信與淡定分享其致勝之道 :「騎馬是一項很特別的運動,馬能夠感受到你的情緒,所以我每一場都會以平靜和正面的態度去騎好每一場馬,專注每一刻。」
  • 冰之世界|運動專題

    03/27/2024 - 16:29 by editor
    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十四冬)上月終於畫上句號,香港U18男子冰球隊創下史上最佳成績,奪得第五名;花樣滑冰隊則派出三男三女出戰男、女子組及冰上舞蹈的公開組別賽事,順利完成。再加上早於一月尾完賽的花滑青年組以及高山滑雪賽,港隊的表現都令人印象深刻,亦令更多香港運動愛好者恍然:在這亞熱帶城巿,有這麼多冰雪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正在努力爭取佳績!上期為大家介紹了高山滑雪項目,今期就帶大家回顧冰球和花滑賽事的精采時刻。
  • 高山滑雪 翁厚全人生迴轉|運動專題

    香港滑雪隊今屆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十四冬)共派出史上最多的六人代表團出戰高山滑雪大迴轉及迴轉項目,當中翁厚全更是第二次出戰十四冬。2019年他第一次參加時只有十五歲,同場比賽的是二十多歲的成年人,因此他笑言自己毫無壓力;時隔五年,今次他有備而來,在迴轉項目資格賽中更以第二名成績殺入決賽,期望愈高跌下來時卻更痛——他在大迴轉及迴轉決賽接連失利,與獎牌擦身而過,令他心情久久不能平伏:「好心痛,又要等四年,我好想盡快拿到獎牌送給我的父母。」原來他最介懷的不只是自己贏不了,「父母為了讓我滑雪付出很多,我好想贏到獎牌,把這份榮耀送給爸爸。」
  • 【Cover Story】【學界足球精英賽特輯】香港國際學校 不是我而是我們 不講結果而講過程

    靠山而建的香港國際學校(下稱:HKIS),主校舍內設有室內游泳池,而山腳下亦有一個屬於校方的草地運動場供學生進行各種運動,旁邊更有一所綜合體育館正在興建當中。可見這所推行美式教育的國際學校,對於學生體育發展相當重視,除了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田徑、網球和欖球等較為普遍的運動隊伍外,亦設有棒球、草地曲棍球、籃網球及龍舟等項目的校隊,可謂包羅萬有。
  • 【Cover Story】【學界足球精英賽特輯】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 拒當黑馬,誓成千里馬

    如從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下稱:陳白沙)校外觀察,很難想像到這所外觀平平無奇的平民中學,原來於全港足球學界中佔一重要位置。去年陣中擁有多名港超青年軍成員,因而被稱為精英賽「黑馬」的陳白沙,最後十六強硬撼董之英,互射十二碼下遺憾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