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Special

  • 載榮譽歸家 — 謝家榮

    大埔寶湖足球場出現一個高大的身影,他的出現吸引場上超過五十名小球員和家長,雀躍地奔向他提出合照留念和簽名等請求,場面可謂水泄不通。這個當天如當紅藝人般受擁戴的人,其實已於大埔生活二十多年,只不過時至今年十月,才開始得到這種簇擁。無他,因為月前的杭州亞洲運動會,他代表香港足球隊代表隊把守最後一關,更勇闖四強寫下港足歷史性的一頁。將榮譽帶回家,他的名字叫謝家榮。
  • 螢光劍影 - 莫宛螢|運動達人

    多數人看見女生弄刀舞劍,便留下一個粗魯、不正經的印象,但誰又有資格斷定男或女只可做某些事、某些運動呢?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已為女子作辯解,亦令大家反思何謂「刻板印象」。武術運動員莫宛螢Juanita 對此不以為意,一心一意捉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年來屢奪全國,甚至國際賽事的殊榮。而她專項太極拳劍,太極向來被視為老人家陶冶性情的運動 ,沒想到它也能洗滌Juanita 的心靈,更為她的人生帶來另類視野,使其甘願推廣太極運動,為太極拳劍、為女生「爭一口氣」!
  • Brian Cook - 單車給你我

    12/08/2021 - 12:51 by pchung
    Brian Cook是爬山單車選手,曾在亞運取得銅牌,退役港隊後又和朋友成立兒童平衡車學校,全職教授平衡車,希望為香港單車界出一分力。熱愛單車的他當然不甘寂寞,仍繼續參加比賽,挑戰自己,而且他的子女亦盡得他真傳,兒子Adam和女兒Emma在各大單車比賽榜上有名,更可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一家人通常在家庭日便外出踏單車,小朋友亦常常一有空便詢問我能否踏單車。投身單車界多年,我除了在亞運贏牌很深刻外,某年在澳門旅遊塔連同自己架戰車笨豬跳為慈善機構籌款,既難忘又有意義。」
  • 陳仲泓 - 跨欄競技場

    有「零號情報員」之稱的前NBA球星Gilbert Arenas(阿連拿斯)曾說道:「選0號當作背號,是因為大家說這會是我的上場時間和得分數字;這讓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剛出戰東奧跨欄的陳仲泓至今仍然覺得那是場夢,雖然沒有得到獎項,但能夠放眼世界,與選手切磋已經完成了他的人生「To Do List」 其中一項了。在很多人眼中運動員的生涯是曇花一現,但他卻認為運動員不是那一瞬間,「只要個初心不變,一日運動員一世都係運動員!」陳仲泓欣賞阿連拿斯時刻鞭策自己的精神,因而取名「Arenas」,以提醒自己要保持進步,突破自己;與此同時,「Arenas」一詞又有競技場、表演舞台的意思,令陳的意志更堅定,正如他的比賽,以至人生,也是一個競技舞台。
  • 林敬皓 - 少年拳王的蛻變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句來自電影《一代宗師》的說話,成為了年僅18歲的林敬皓(Tony)的座右銘,更成為了他追求武術真締的理由。兒時他因要自強與武術結緣,最後卻選擇了拳擊(boxing),單純以拳頭對打這項搏擊運動,作為了解武術甚至人生的態度。剛跨過成人禮的他,就希望憑着每日耐勞勤奮的練習,總有一天能夠以拳擊運動員的身份,代表香港出賽。
  • 一場揮拍自如的「障」

    每屆奧運過後,緊接着是殘奧;但殘奧過後,還有「聽奧」(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一般人對「聽奧」這個賽事比較陌生,甚至以為它即是「殘奧」,因此作為香港聾人聽障羽毛球運動員的陳穎心(穎心)和聽障乒乓球運動員的張彥德(Duck)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重新認識聽障運動員,從而支持聽障人士、甚至對弱勢社群關注多點。他們即使寂寂無名,仍一直默默耕耘,緊握着「無聲勝有聲」的信念去追夢——他們是香港聽障運動員。
  • 排隊治療 - 香港排球隊xTHEI運動治療實習計劃

    09/24/2021 - 11:13 by editor
    四年一度奧運會落幕,香港運動員的佳績搏得不少觀眾的眼球。短暫成果驗收以後,運動員的身影再次淡出觀眾的視野,回到鎂光燈照射不到的一角,繼續默默耕耘,突破自己。日復一日的練習固然必不可少,但各類型的支援同樣重要。其中特別是現今香港運動治療人才稀缺,訓練本地人才相當重要,而精英項目以外的各項目更難獲得資源作全面訓練。以非精英項目的排球為例,男子成年排球隊成員劉智穎便提到:「香港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專業的(運動治療)訓練員一直跟著你,隨時指導你進行動作訓練的。我們球隊過去也要特意出國找教練。」
  • 林衍聰 - 卸劍後的另一個劍道

    「劍擊給了我的人生,好像滲入了我的體內,無論想做什麼都是關於它。」有「香港佩劍一哥」之稱的林衍聰Antonio 於去年3月正式結束運動員生涯,19年的劍手生涯以來,他盡見香港劍擊運動的發展和變遷,回望過去,他一直留戀在劍擊場上的點滴,想起以前與隊友南征北討取得佳績;近日見證張家朗在東奧劍擊賽奪金,他相信劍擊運動未來將會有大突破。展望以後發展,退役後Antonio 致力培養人才,欲透過自己對劍擊的熱愛去感染更多人參與。
  •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上映吸武術迷? 港產武術顧問戴志良力推東南亞武術

    Marvel Studios最新電影《尚氣與十環幫傳奇》甫一上映已吸引不少fans進場,香港觀眾對於飾演主角尚氣的加拿大知名演員劉思慕或許感到陌生,評價兩極,但對飾演其父文武的梁朝偉則獲一致好評;另一項所有觀眾都會認同的應是戲中的武打場面精采,今次製作更請來擅長不同武術的顧問團隊協助動作設計,對武術迷來說更具吸引力!......
  • 利劍出鞘

    08/24/2021 - 13:37 by editor
    對比團體運動,朗浩最喜歡的是被歸納為單體運動的輪椅劍擊。「團體比賽時,無論自己處理得多麼好,隊友的表現我卻無法控制住,相反我亦不想使對方受牽累。」在十二歲時他被學校老師推薦參加興趣班,便自覺在這項單人運動能發揮所長,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但當中必須經不斷鑽研,尋找厲害的地方,才能知道自己的頂點會在哪裏。
  • 未生:連翊希

    07/22/2021 - 18:42 by editor
    連翊希除了在港隊練習,偶爾也會回到重劍的起點,她由小至大訓練的劍館。訪問當天,看到很多小朋友正在劍館內練習花劍,她感到欣慰,「以前學界可能只有10位選手,劍擊真的很少人玩,但看到近年開始流行,有少少感動。」連翊希自小在家人的栽培下,培養了不少興趣,但唯獨重劍跟著她成長,令她成為賽場上獨當一面的健兒。
  • 網球世家

    每人都有自己做運動的理由,有人為健康、有人為當中樂趣、亦有人喜歡接受挑戰; 縱然開始運動的原因層出不窮,唯運動予人的正面影響卻是世界大同,更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家庭之中難免有性別、年齡及經驗之分,唯林少偉一家四口都是狂熱網球迷,網球就成為他們家中的通用語言,亦成凝聚家庭的一大力量。「我們家中洗衣機每日都一定要洗網球衫,每日都有人打波,網球一定是我們的common topic,一講就好易溝通。」
  • 後起之秀 — 羅靖喬

    07/06/2021 - 10:19 by editor
    羅靖喬︰「若有留意三項鐵人和單車比賽的話,都不難找到我的身影,因為我喜歡挑戰各類型比賽,只是最後情歸單車這項目。我曾參加BMX、山路及練習公路單車,發現最吸引我的是山路單車,既考驗我的隨機應變能力,又可感受大自然的威力,不過較為危險。公路單車安全得很,但亦相對地悶,而且比賽完本上都精疲力盡。疫情之下,有時我也會疏於練習,特別是在跑步方面,但父親經常提點我應多加練習體能,才能提升我整體運動水平。」
  • LGBTx運動:投石者

    葉姵延(黑妹),向來因其羽毛球運動員身份而為港人熟悉,其女子單打世界排名亦曾登上第8名地位,羽壇成績備受關注。唯她踏入運動員生涯逾17年,亦跨過三十而立,準備退役之際,竟然再於體壇上引爆話題。「其實我無特別想公開(自己性向),之前都不時有post另一半的相片,相信不少人也猜到,那就不如公開吧!但也無想過好多電台新聞報紙也報導,我覺得大家都遺忘了我,但原來沒有(笑)。」無心之舉令黑妹以運動以外的方式登上頭條,尤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石頭激起浪花,而她亦期望借助運動員的影響力,鼓勵大眾勇敢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敢於面對真我。
  • LGBTx運動:承啟的浪花

    不約而同地,幾位受訪者都提及來年在香港舉辦的同樂運動會Gay Games,甚至以參賽為目標,可見「運動」追求公平的本質,對同樣追求被公平對待的LGBT群體來說意義重大,更希望藉此盛事的正面形象令普羅大眾對LGBT認識更多,扭轉有人將之視為「病態」和「污糟事」的陳腐思維和莫名誤解。這當中不得不提為香港爭取到主辦權,令香港成為首個舉辦同樂運動會的亞洲城巿的Dennis Philipse,他喜歡越野跑及運動,但意想不到來港定居會令他成為運動推手,承接社會風氣日趨開放帶來的機遇,推動折射出彩虹光的浪花四濺。
  • LGBTx運動:愛的激盪

    如果說精英運動員的堅持是出於對運動的熱愛,那麼業餘運動員對運動的愛更純粹:贏了比賽不會獲得獎金、資助或政府支持;而且就算是以「香港代表」的身份去外國比賽,也100%要自費。曾代表香港參加2018年巴黎Gay Games的劉漢森Ray,更在香港的私人工作室添置不少劍擊裝備,在同志群體中推廣劍擊運動。這一切只有一個答案,他說:「因為我鍾意劍擊!」由此激盪出他對Gay Games的投入與熱情。
  • LGBTx運動:球存同異

    愛情沒有性別之分,運動表現也不會因同性戀與異性戀而有差別,社會大眾對於同志接受度是否逐漸增加?創立Jam Live社群媒體的Jean和創立Wovehk 的Yvonne認為,世界本來就應是攣直共融,不應該特意分直女與同志。「因為中性的打扮,我們走進女更衣室經常被奇異的目光直視,以前更被誤會是男生而強行拉出來。不過社會正在進步,現在很少會發生這種情況,身為LGBT的一份子,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性少眾。」Jean和Yvonne決意成立香港第一隊LGBT女子籃球隊參加2022 Gay Games,這樣做究竟能否加強大家對性少眾的關注?正如黑妹的羽毛球班學員希望她開辦女同志班,籃球這種團體運動也許更能凝聚同志,由此了解同志希望在「同聲同氣」中獲得認同和歸屬感的想法可能最好不過;又或者,至少在團體運動以及大型運動會中可以令大眾對他們多一點認識,相信世界便能少一分誤解。
  • 板回一城 陳嘉瑩

    06/16/2021 - 14:48 by editor
    嘉瑩身為香港女子板球隊隊長,在教練和隊友之間擔當橋樑,了解及傳達各人的看法,努力維持隊內關係,因此板球隊在各人的維繫下,是一個窩心的大家庭。港隊女子板球目前全世界排名第24名,而嘉瑩認為自己的角色是加強隊內凝聚力,希望可以一齊為同一目標拼搏——把板球隊帶到全世界頭15名,打入世界盃!如今她們直言疫情和工作對球隊影響不少,不過當嘉瑩遇到隊友對前路疑惑問題,都會盡量與她們溝通,希望幫助她們消除擔憂和煩惱。
  • 騎師的秘密

    06/04/2021 - 11:39 by editor
    何澤堯(Vincent)在訓練、日常生活以至飲食方面都嚴以律己,策騎時的姿勢動作他卻更喜歡「憑感覺」,亦即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臨場觀察作出判斷,這會否就是他成績突飛猛進的原因?他直言,各項因素包括體能訓練、策騎技巧、飲食調節,全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 世界級本土騎師──何澤堯 驍騎策

    06/04/2021 - 10:11 by editor
    近年最為人矚目的華人騎師何澤堯(Vincent),名字的「堯」原是古代帝王之名,配上名駒的他堪當「驍騎」。事實上,騎師的運動量與眾多運動項目相比不遑多讓,2017年一項研究更指出騎師於短短一兩分鐘的比賽中,真實心率每分鐘可高達180下或以上,運動強度令人咋舌,加上每星期兩天、甚至一天內策騎多次的運動密度,在體重及體能要求方面尤其嚴格。然而Vincent對此輕描淡寫:「做運動員就是做好自己本分,預了要規律生活、控制飲食,體能鍛煉更至為重要。」
  • 防中的態度 顏樂楓

    訪問前鋒球員,定會說到入球方程式,影一些射波照片;遇到後防就談談不失球重要性,拍些頂頭槌相片;若果是中場球員,就聊聊視野,攝下傳球的英姿。而這次主角,身任防守中場的顏樂楓(光頭),以上就要通通做齊。「防中就如球隊大腦,你可能見到我好體力化,防守好硬淨,但你不會知道我腦入想的事、於球場上觀察到的情況。」防中,別人或會認為是防守行先,唯光頭未能認同。「你不參與進攻,那就不是防中,你只是一個好好的防守球員。」這種防中心態,亦是光頭的人生態度,亦適合當下的香港人。「防守最重要轉守為攻,你未必做到每一分鐘都控球在腳及進攻,但做防守就要有耐性,只要不失球就ok,未能進攻就做好防守,一有機會就要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