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Special

  • 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Pro Special

    滾軸的輪子終會耗損,比賽的賽道會有終點,但對袁嘉㬢(Doon)來說挑戰的旅途是無限:「本來只想帶學生去體驗世界巡迴賽,卻變成我想挑戰做世巡冠軍!」他直言由三十歲開始改變「玩法」,以往在速度滾軸項目獲獎無數的他,終要接受自己的年紀漸長,生活和工作也令他難以投放更多訓練時間,於是改為參與馬拉松賽事:「速度賽講求爆發力,馬拉松則更著重耐力,要練的東西不一樣。」而這次世巡賽更加強他的決心:「這次我仍然是用直徑較短、適合速度賽的細轆比賽,但之後想繼續挑戰攞世巡冠軍,便要轉用大轆,也要練多點耐力!」
  • 生涯導航員 - 陳家豪

    03/28/2022 - 04:28 by joylam
    如果說Eddie是活在當下,亞彤是審慎瞻前,那家豪可能就是被變化鍛煉,由中學開始,一直以跑步作為人生的主軸,及至現在成立跑會,仍然跑手教練雙線發展,20多年的長跑生涯,自身已成了後輩的參考對象。「我的學生有很多都好成熟,知道自己的方向,會計算放多少時間做運動員,可以做多久運動員,或者做什麼職業可令自己繼續跑,我們就可以提供一些方向讓他們思考。」由學生運動員,到半工讀跑,再到大學進修,到現在成為教練仍繼續比賽,每一個階段的選擇與結果,都為學生帶來啟發。
  • 三十非大限 - 杜詠彤

    03/28/2022 - 04:19 by joylam
    杜詠彤(亞彤)正正就是靠着運動成績入讀大學的例子。她自言讀書不夠好,因着排球的表現被大學校隊相中,畢業未幾,又申請到體院的個別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順遂如此,是否就不用規劃生涯?「在香港做一個長時間投資金錢去訓練與比賽的運動員,其實真的很難,香港是個好現實的地方,運動很容易成了一個嗜好,這更令人覺得要趁後生打多些波,當你差不多三十幾歲時,就要安安定定。」有沒有資助,運動員還是要面對年紀的問題,不過在亞彤眼中,30歲不是完結,計劃與變化,還是可以互相配合。
  • 不如擁抱當下 - 林堡熙

    03/28/2022 - 04:01 by joylam
    如果讀者去年有留意綜藝節目《阿囡又戀嚟》的話,應該會記得當中個性突出令人又愛又恨的林堡熙 (Eddie),現實中,他除了是位演員,亦是香港閃避球代表隊的一員。運動員與演員都沒有明確的事業路線或晉升階梯,偏偏Eddie卻一直走在這兩條路上,「我覺得這世上沒有事情是你想做而做不到,有的話只是你不夠想,因為你想的話一定會搵到方法。」大概就是這份倔強,讓他在迷矇的前路上繼續昂首挺胸。
  • 職業筋肉人 李栢賢|運動達人

    03/16/2022 - 11:53 by editor
    當李栢賢Ronald 向身邊人提起自己是職業摔角手時,曾聽過不少滑䅲問題—「是不是泥漿摔角?是不是要穿泳衣的?」。他亦曾一時氣忿,「明明The Rock(美國演員)都是摔角手,為何你們會不懂」,但隨著自己打出名堂,如今已不用再費唇舌解釋。
  • 合異為一 - 謝崇彬|運動達人

    02/08/2022 - 12:14 by dorzcheung
    團體運動向來是單性別一組進行,合球卻打破了性別界限,規定以男女一組來進行,比起主流團體運動帶來另一番風味和特別之處。香港合球代表隊成員謝崇彬(Ben)醉心於這個運動,認為它訓練了自己的處事態度,透過它消除了大眾的刻板印象:「合球可以助人學習解決男女嘅矛盾,向來大家只會留意到主流運動,我想大家認識吓呢個比較偏門,但有意義的球類運動。」
  • 飛輪承傳

    01/24/2022 - 16:54 by dorzcheung
    單線滾軸溜冰(Inline Skate)在香港可說是備受冷待的運動項目之一 —— 當它是休閒運動,卻不能在單車徑漫遊;若當它是競技運動,香港卻沒有符合世界賽標準的滾軸溜冰場地,大部份滾軸溜冰場僅適合練習藝術滾軸溜冰或簡單的平花技術。而速度滾軸溜冰(或稱速度直排輪滑)項目更缺乏面積夠大兼且安全的場地可作長距離或繞圈速度訓練,加上在香港的速度滾軸溜冰比賽甚少,令有志投入這項目的運動員深感技術難以再進一步。

    香港最早期接觸速度滾軸溜冰的運動員之一袁嘉曦(Doon),曾經代表香港及英國隊出賽,體驗過世界級賽事水平,更希望可以在香港推動速度滾軸溜冰的發展。「速度滾軸溜冰和很多其他運動項目的處境相似。青少年會因為學業壓力而不再玩,擁有高水平技術的成年運動員少之又少,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以速度滾軸溜冰為專項的教練更稀少,很多人最初接觸Inline Skate都是學一般休閒或踩街技術,較少選擇速度滾軸溜冰。」他指,香港速度滾軸溜冰公開賽曾試過連續幾年的15歲或以上女子組只有兩位參賽者。

    由場地配套以至競賽氣候都未如理想,可能是壞在制度,但Doon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如他偏好個人計時賽,勝敗全憑自己努力――香港少比賽,他便帶隊去外國比賽;香港少人教,他就自己開學校!

    假如你有信念想承傳下去,那就去堅持,待它發光發熱,便會有同行者了。
  • 螢光劍影 - 莫宛螢|運動達人

    01/11/2022 - 17:04 by dorzcheung
    多數人看見女生弄刀舞劍,便留下一個粗魯、不正經的印象,但誰又有資格斷定男或女只可做某些事、某些運動呢?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已為女子作辯解,亦令大家反思何謂「刻板印象」。武術運動員莫宛螢Juanita 對此不以為意,一心一意捉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年來屢奪全國,甚至國際賽事的殊榮。而她專項太極拳劍,太極向來被視為老人家陶冶性情的運動 ,沒想到它也能洗滌Juanita 的心靈,更為她的人生帶來另類視野,使其甘願推廣太極運動,為太極拳劍、為女生「爭一口氣」!
  • Brian Cook - 單車給你我

    12/08/2021 - 12:51 by pchung
    Brian Cook是爬山單車選手,曾在亞運取得銅牌,退役港隊後又和朋友成立兒童平衡車學校,全職教授平衡車,希望為香港單車界出一分力。熱愛單車的他當然不甘寂寞,仍繼續參加比賽,挑戰自己,而且他的子女亦盡得他真傳,兒子Adam和女兒Emma在各大單車比賽榜上有名,更可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一家人通常在家庭日便外出踏單車,小朋友亦常常一有空便詢問我能否踏單車。投身單車界多年,我除了在亞運贏牌很深刻外,某年在澳門旅遊塔連同自己架戰車笨豬跳為慈善機構籌款,既難忘又有意義。」
  • 陳仲泓 - 跨欄競技場

    11/25/2021 - 17:49 by dorzcheung
    有「零號情報員」之稱的前NBA球星Gilbert Arenas(阿連拿斯)曾說道:「選0號當作背號,是因為大家說這會是我的上場時間和得分數字;這讓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剛出戰東奧跨欄的陳仲泓至今仍然覺得那是場夢,雖然沒有得到獎項,但能夠放眼世界,與選手切磋已經完成了他的人生「To Do List」 其中一項了。在很多人眼中運動員的生涯是曇花一現,但他卻認為運動員不是那一瞬間,「只要個初心不變,一日運動員一世都係運動員!」陳仲泓欣賞阿連拿斯時刻鞭策自己的精神,因而取名「Arenas」,以提醒自己要保持進步,突破自己;與此同時,「Arenas」一詞又有競技場、表演舞台的意思,令陳的意志更堅定,正如他的比賽,以至人生,也是一個競技舞台。
  • 林敬皓 - 少年拳王的蛻變

    10/25/2021 - 01:04 by dorzcheung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這句來自電影《一代宗師》的說話,成為了年僅18歲的林敬皓(Tony)的座右銘,更成為了他追求武術真締的理由。兒時他因要自強與武術結緣,最後卻選擇了拳擊(boxing),單純以拳頭對打這項搏擊運動,作為了解武術甚至人生的態度。剛跨過成人禮的他,就希望憑着每日耐勞勤奮的練習,總有一天能夠以拳擊運動員的身份,代表香港出賽。
  • 一場揮拍自如的「障」

    10/25/2021 - 00:12 by dorzcheung
    每屆奧運過後,緊接着是殘奧;但殘奧過後,還有「聽奧」(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一般人對「聽奧」這個賽事比較陌生,甚至以為它即是「殘奧」,因此作為香港聾人聽障羽毛球運動員的陳穎心(穎心)和聽障乒乓球運動員的張彥德(Duck)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重新認識聽障運動員,從而支持聽障人士、甚至對弱勢社群關注多點。他們即使寂寂無名,仍一直默默耕耘,緊握着「無聲勝有聲」的信念去追夢——他們是香港聽障運動員。
  • 排隊治療 - 香港排球隊xTHEI運動治療實習計劃

    09/24/2021 - 11:13 by editor
    四年一度奧運會落幕,香港運動員的佳績搏得不少觀眾的眼球。短暫成果驗收以後,運動員的身影再次淡出觀眾的視野,回到鎂光燈照射不到的一角,繼續默默耕耘,突破自己。日復一日的練習固然必不可少,但各類型的支援同樣重要。其中特別是現今香港運動治療人才稀缺,訓練本地人才相當重要,而精英項目以外的各項目更難獲得資源作全面訓練。以非精英項目的排球為例,男子成年排球隊成員劉智穎便提到:「香港基本上是不可能找到專業的(運動治療)訓練員一直跟著你,隨時指導你進行動作訓練的。我們球隊過去也要特意出國找教練。」
  • 林衍聰 - 卸劍後的另一個劍道

    09/23/2021 - 12:24 by dorzcheung
    「劍擊給了我的人生,好像滲入了我的體內,無論想做什麼都是關於它。」有「香港佩劍一哥」之稱的林衍聰Antonio 於去年3月正式結束運動員生涯,19年的劍手生涯以來,他盡見香港劍擊運動的發展和變遷,回望過去,他一直留戀在劍擊場上的點滴,想起以前與隊友南征北討取得佳績;近日見證張家朗在東奧劍擊賽奪金,他相信劍擊運動未來將會有大突破。展望以後發展,退役後Antonio 致力培養人才,欲透過自己對劍擊的熱愛去感染更多人參與。
  •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上映吸武術迷? 港產武術顧問戴志良力推東南亞武術

    Marvel Studios最新電影《尚氣與十環幫傳奇》甫一上映已吸引不少fans進場,香港觀眾對於飾演主角尚氣的加拿大知名演員劉思慕或許感到陌生,評價兩極,但對飾演其父文武的梁朝偉則獲一致好評;另一項所有觀眾都會認同的應是戲中的武打場面精采,今次製作更請來擅長不同武術的顧問團隊協助動作設計,對武術迷來說更具吸引力!......
  • 利劍出鞘

    08/24/2021 - 13:37 by editor
    對比團體運動,朗浩最喜歡的是被歸納為單體運動的輪椅劍擊。「團體比賽時,無論自己處理得多麼好,隊友的表現我卻無法控制住,相反我亦不想使對方受牽累。」在十二歲時他被學校老師推薦參加興趣班,便自覺在這項單人運動能發揮所長,綻放出自己的光芒,但當中必須經不斷鑽研,尋找厲害的地方,才能知道自己的頂點會在哪裏。
  • 未生:連翊希

    07/22/2021 - 18:42 by editor
    連翊希除了在港隊練習,偶爾也會回到重劍的起點,她由小至大訓練的劍館。訪問當天,看到很多小朋友正在劍館內練習花劍,她感到欣慰,「以前學界可能只有10位選手,劍擊真的很少人玩,但看到近年開始流行,有少少感動。」連翊希自小在家人的栽培下,培養了不少興趣,但唯獨重劍跟著她成長,令她成為賽場上獨當一面的健兒。
  • 網球世家

    07/08/2021 - 10:10 by edwardwong
    每人都有自己做運動的理由,有人為健康、有人為當中樂趣、亦有人喜歡接受挑戰; 縱然開始運動的原因層出不窮,唯運動予人的正面影響卻是世界大同,更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家庭之中難免有性別、年齡及經驗之分,唯林少偉一家四口都是狂熱網球迷,網球就成為他們家中的通用語言,亦成凝聚家庭的一大力量。「我們家中洗衣機每日都一定要洗網球衫,每日都有人打波,網球一定是我們的common topic,一講就好易溝通。」
  • 後起之秀 — 羅靖喬

    07/06/2021 - 10:19 by editor
    羅靖喬︰「若有留意三項鐵人和單車比賽的話,都不難找到我的身影,因為我喜歡挑戰各類型比賽,只是最後情歸單車這項目。我曾參加BMX、山路及練習公路單車,發現最吸引我的是山路單車,既考驗我的隨機應變能力,又可感受大自然的威力,不過較為危險。公路單車安全得很,但亦相對地悶,而且比賽完本上都精疲力盡。疫情之下,有時我也會疏於練習,特別是在跑步方面,但父親經常提點我應多加練習體能,才能提升我整體運動水平。」
  • LGBTx運動:投石者

    06/25/2021 - 16:00 by edwardwong
    葉姵延(黑妹),向來因其羽毛球運動員身份而為港人熟悉,其女子單打世界排名亦曾登上第8名地位,羽壇成績備受關注。唯她踏入運動員生涯逾17年,亦跨過三十而立,準備退役之際,竟然再於體壇上引爆話題。「其實我無特別想公開(自己性向),之前都不時有post另一半的相片,相信不少人也猜到,那就不如公開吧!但也無想過好多電台新聞報紙也報導,我覺得大家都遺忘了我,但原來沒有(笑)。」無心之舉令黑妹以運動以外的方式登上頭條,尤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石頭激起浪花,而她亦期望借助運動員的影響力,鼓勵大眾勇敢做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敢於面對真我。
  • LGBTx運動:承啟的浪花

    不約而同地,幾位受訪者都提及來年在香港舉辦的同樂運動會Gay Games,甚至以參賽為目標,可見「運動」追求公平的本質,對同樣追求被公平對待的LGBT群體來說意義重大,更希望藉此盛事的正面形象令普羅大眾對LGBT認識更多,扭轉有人將之視為「病態」和「污糟事」的陳腐思維和莫名誤解。這當中不得不提為香港爭取到主辦權,令香港成為首個舉辦同樂運動會的亞洲城巿的Dennis Philipse,他喜歡越野跑及運動,但意想不到來港定居會令他成為運動推手,承接社會風氣日趨開放帶來的機遇,推動折射出彩虹光的浪花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