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 Special

  • 無限滾軸人生 袁嘉㬢向世一挑機|Pro Special

    滾軸的輪子終會耗損,比賽的賽道會有終點,但對袁嘉㬢(Doon)來說挑戰的旅途是無限:「本來只想帶學生去體驗世界巡迴賽,卻變成我想挑戰做世巡冠軍!」他直言由三十歲開始改變「玩法」,以往在速度滾軸項目獲獎無數的他,終要接受自己的年紀漸長,生活和工作也令他難以投放更多訓練時間,於是改為參與馬拉松賽事:「速度賽講求爆發力,馬拉松則更著重耐力,要練的東西不一樣。」而這次世巡賽更加強他的決心:「這次我仍然是用直徑較短、適合速度賽的細轆比賽,但之後想繼續挑戰攞世巡冠軍,便要轉用大轆,也要練多點耐力!」
  • 熱血排球女力!!! 扣擊の夏

    09/26/2022 - 18:10 by dorzcheung
    排球,可說是團體運動中最講求團體合作的運動。它不能憑個人制勝,需要與隊友們養成默契和良好的溝通,合作造球才能得分;而這種信任隊友的純粹,亦造就了拼盡全力救球的動力,就是那種「熱血」的情懷離不開排球的印象。

    今年夏天,三菱電機(香港)有限公司全力贊助,並由香港青年協會協辦的第一屆《V.Cares 青年排球訓練計劃 2022》正式展開。計劃旨在為本地一眾有「火」成為排球運動員的青少年女將提供機會,經選拔加入四隊球隊並免費參加為期約三個半月的訓練計劃,藉此發掘其自身潛能、培養身心健康發展等。計劃至今已經過兩輪篩選,四隊(Victories、Dreamers、Stormers、Fighters)選出了十二位隊員,並由隨隊教練選出隊長帶領隊伍出戰10月中的V.League 聯賽。
  • 締造排夢平台 — V.Cares活動策劃負責人 呂嘉威(Eddie)

    09/26/2022 - 01:57 by dorzcheung
    成長於籃球界的 Eddie在圈內早已聽聞運動資源不足的問題,「可能身邊的人已說籃球、足球沒有資源、場地,但細心想想,原來排球更甚。」坊間已有許多籃球、足球的培訓計劃甚至有學界比賽,但又有多少學校有校內排球隊?坊間的球會亦只望球技,有多少具熱誠卻無練習之路的青少年被拒之門外?因此,Eddie很想有一個平台,它並非以精英制為主,而是為了熱愛排球但欠缺機會發揮的年青人安排一個具規模的球隊練習及比賽,讓他們在這個盛夏之下揮灑汗水。
  • 疾風起勁 — 黎紅而(大紅)

    09/25/2022 - 22:16 by dorzcheung
    我是Stormers的大紅,今年16歲,是位中五生。比起其他三位隊長,我是最小的那位,但很多人常說我談吐及態度不似一名中五生,或許因兒時家人就教導我對自己負責任,更要對一些着緊的事要有要求,故我對自己追隨的排球夢是很執着。
  • 追夢の際 — 游映美 (美美)

    09/25/2022 - 21:06 by dorzcheung
    我是Dreamers的隊長美美,開始時教練阿張覺得我太過文靜,可以再嘈多點,於是便將隊長的重任交給我作「磨鍊」。數月過後,我現時無論在日常相處及練習都更願意與隊伍溝通,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
  • 勝利の心 — 徐雪晴(Nicole)

    09/25/2022 - 20:41 by dorzcheung
    我是Victories的Nicole,在賽場上常存一種信念:「無論落後幾多都好,我都會盡力搏,點都叫大家一齊盡力搏!」媽媽年少時也是個排球粉絲(她是大鎚),從小我便耳濡目染。媽媽很熱衷張羅不同有關排球的訓練班給我參加,她的熱心令我也很有興趣及鑽研排球。無論什麼賽事,媽媽都會抽空來觀戰,更會分析我的表現,成為我很大的動力去做喜歡的事!
  • 土法煉鋼? 不了。 現代足球訓練的心﹑體﹑技

    「的波」一百次、兩個球員面對面互傳、馬騮搶波等等,都可能是大家印象中的足球訓練。但體育發展一日千里,現代的足球訓練模式已經與以往大為不同,更可能比大家想像中的複雜得多。今期便由港超球隊理文的三位教練—主教練陳曉明(陳Sir)、助教曾昭達(達sir)、體能教練李楗煒(Jeffrey),以及兩位球員李康廉和黃俊皓,分享他們實踐中的現代足球訓練。
  • 打不倒的拳手 - 朱敬聰

    朱敬聰自小便對武術感興趣,但在芸芸眾多的武術項目當中,他對泰拳情有獨鍾,縱使在訓練和比賽當中經歷種種困境,他卻沒有被現實打倒,甚至得到泰拳中最高榮譽 — 金腰帶後,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
  • 願原力與你同在

    08/23/2022 - 17:38 by dorzcheung
    「原力」是電影《星球大戰》虛構出來的、超自然而又無處不在的一種神秘力量,是所有生物創造的一個能量場,至於其分類、來歷我們不作探討,但其提倡了一個很大的信念——相信自己,相信我們的神奇力量,卻適用於運動世界。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我們更容易了解和發現自己,也許只要你願意行前一步,多作嘗試,便會發現自己也是Jedi(絕地)。
  • 源遠流長的偏門運動

    08/23/2022 - 15:09 by dorzcheung
    今期提及的幾個「偏門」運動文化,有關項目的運動員近年來在國際賽事嶄露頭角,但礙於較主流運動發展受到更多限制,致令有青黃不接的現象。其實香港仍然有不少偏門運動員默默耕耘,為着運動發展及傳承拼搏,透過認識這三項運動在香港發展的歷程和限制,更可見幾位受訪者Kenneth、Thomas和Phyllis投身教練事業的難能可貴,任何助他們排除困難的資源和平台,都是很重要的支援,凝動香港體育基金的教練培訓學院網絡平台便是其一。
  • 冰舞「菁」傳 - 李芷菁(Phyllis)

    08/23/2022 - 13:03 by dorzcheung
    推廣軟式曲棍球、籐球等新興運動的同時,亦有人選擇守護已有的少數運動。

    溜冰運動對香港人而言並不陌生,市民或會在假日到溜冰場內消遣娛樂,但花樣滑冰及被稱作「冰上韻律泳」的隊列滑卻鮮有港人討論及關注。溜冰業從引入開始予人「貴族運動」之感,學費較高,裝備昂貴,發展至如今有成熟的配備、計劃及資金作普及化、精英化,實屬難得;溜冰教練看似較其他運動教練更多「路數」,但卻也有人認為其發展受限於各種刻板印象,難以更進一步。前港隊花樣滑冰運動員李芷菁(Phyllis)除了作為行業的一份子推廣、守護、傳承滑冰運動外,更因願意及熱愛與小朋友互動,而成為一名全職溜冰教練,仿如「守護天使」般守護著兒童,因此喜見凝動香港體育基金教練培訓學院的網上課程及資源均關注兒童權益,便完成了其中相關及感興趣的課程。她認為教練應該持續不斷地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不能固步自封。
  • 「瑋」大航道 - 李峻瑋(Thomas)

    08/23/2022 - 12:40 by dorzcheung
    賽場上時候到了,便要交棒接力;縱使運動員退役了,卻仍是離不開運動的航道⋯⋯

    李峻瑋(Thomas) 是曲棍球運動員,即便自己是不為公眾熟悉的運動員,但他毫不在乎,只要能夠延續他的運動生涯,那怕推遲航空夢?偏門運動幾乎無人問津,新興運動更是讓人一頭霧水,惟Thomas 願意成為舵手,冒險去開闢這些航道,令新興運動在香港着地,雖然身份專項大轉移,但他決要達成一個理念:愈難做的事我就愈想去做,要成為第一個敢做敢衝的人!而他發現,擔任教練、推廣運動,才能延續運動生涯,凝動教練培訓學院的教練網絡則正好適合他推廣小眾的新興運動,而他亦善用其網上課程為自己增值,成為這個平台的忠實用家。
  • 有「淦」於此 - 趙嗣淦(Kenneth)

    08/23/2022 - 12:12 by dorzcheung
    「誰說運動員退役必定是悲慘的事?」

    年已30的棒球員趙嗣淦(Kenneth)計劃於亞運後結束港隊棒球員的生涯。回想起多年的浪職生涯,他自感圓滿,更與同伴於2020年開設室內棒壘訓練學校The Ballpark,延續香港的棒壘發展,傳承團隊合作的精神。投身棒球教練事業,只因他希望香港不只得一個趙嗣淦,而是有更多出色的棒壘職業球員或運動員;由於以往香港棒壘教練的發展空間狹窄,他選擇創業亦是為了「自救」,而得知凝動教練培訓學院的理念與他不謀而合後,令他感興趣去嘗試其提供的資源,希望有助他推動棒球及闖出延續教練事業的路。
  • 潛力覺醒

    08/23/2022 - 11:41 by dorzcheung
    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武士,你相信自己的內在潛力嗎?
  • 手球人生-造夢者謝永輝

    07/12/2022 - 13:31 by editor
    謝永輝Freddie,現役香港手球隊副隊長,曾多次代表香港隊出戰亞錦賽、亞運會及全國運動會等。
    除了作為運動員,Freddie近年多方面發展向公眾推廣手球,在網上平台撰寫網誌、開設Youtube頻道、在奧運期間為手球賽事旁述,近年開設綜合運動中心Dream Builder,延續他的「手球人生夢」。

    「作為一個運動員的生涯很短,或者打多一兩年都要考慮退役,但我希望在退役後能夠以另一個身份繼續推廣手球。」
  • 「智」在定向-定向運動員 林楚茹

    06/06/2022 - 12:00 by dorzcheung
    國際間形容定向是「智者」的運動,亦被稱為「狡猾的賽跑」。它既不是普通地憑閱讀地圖找出每個控制點,亦不是普通在平地山路比拼跑速,而是一個極為鬥智鬥力,講求利用速度以耗時最少完成所有控制點的智能運動。定向運動無分年齡界限,是老少咸宜的運動,曾是定向素人的林楚茹(Harmony),除了因為這個理由,她覺得定向是一場人生遊戲,藉着這個運動學習如何面對人生挑戰時處變不驚,「你每行一步都要好快又要好冷靜咁落判斷,就算去到比賽中段好順利,都唔可以掉以輕心,因為你未到最後一刻都唔知自己贏定輸⋯⋯」
  • 職業足球員的專業覺悟|Pro Special

    05/11/2022 - 11:54 by editor
    香港職業足球聯賽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中斷,然而今年因為疫情嚴峻,香港政府決定無限期關閉體育場所,令依賴政府體育場地進行訓練及比賽的香港職業足球聯賽,歷史性地第一次腰斬。

    世界各地的足球賽事已重回正軌,唯獨香港的聯賽無法重啟,更予人「開倒車」之感,由上季因應疫情而以氣泡及閉門作賽的方式讓聯賽得以完成,到今季卻一刀切被迫腰斬,香港的職業足球員亦被逼有所覺悟,思考怎樣去應付種種不利因素。何思哲(Gabriel)和黃浩然(Andy)效力不同球會,Andy更為香港U23隊長,二人在港足打拼多年,在此對足球如此不利的大環境下,唯有發揮職業球員的「專業」精神——逆境波都要好好踢!
  • 冰上博弈-甄浩天冰壺運動員 運動達人

    04/30/2022 - 23:06 by dorzcheung
    隨着奧運及冬奧熱潮過後,新加入或冷門的運動突然被追捧。冰壺這個在香港相對冷門的運動,大家對它只有在冰上「起勢刷!刷!刷」的印象,又或者要懂溜冰才能玩冰壺。「呢個運動奇妙在係動靜皆宜嘅,好鬥智鬥力」,香港冰壺運動員甄浩天(Martin)說。也因此,若說溜冰是冰上舞蹈,冰球是冰上競技,冰壺便是「冰上博奕」。香港冰壺運動仍處於發展中狀態,作為舵手的Martin 在短短數年的「博弈」生涯中,發現其中的微妙之處,以致他埋首發展冰壺運動。
  • 生涯野望-運動員的人生規劃指南

    03/28/2022 - 04:35 by editor
    提到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很多人都會立時彈出幾個思考方向:
    「做運動員係唔係幫到升大學?」
    「退役係唔係只可以做教練?」
    「個項目有冇體院資助?」
    「做唔做到全職運動員?」
    我們慶幸今天的運動員能有以上的煩惱,相比上一個世代,更多人開始關注運動員的發展,這個身份亦能帶動運動場以外的生活。這一期,我們嘗試微觀三位站在不同人生階段的運動員對生涯規劃的看法,看看能帶來什麼啟示,另外亦宏觀不同機構為運動員提供的升學及就業計劃,齊來分析做運動員除了幫到升大學還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