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oho

  • 寫作:從惡夢到救贖|柔之道

    不經不覺,我在Sportsoho書寫已經一年。寫作在我心中曾經只是一樣麻煩的玩意,如今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小時候沒有很喜歡寫作,寫作功課對我來說就是限時內達到字數要求。那十二年的積怨,終在公開試結了果——中文寫作得了個「一」。看着這個突兀的「一」,我心想:「哈哈,睇嚟我注定同文字無緣了⋯⋯」
  • 全國運動會手球測試賽|輝之筆去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今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由粵港澳三地合辦,香港承辦八個項目,當中男子手球賽會在啟德體育園舉行,早前二月份我們就在場館進行了測試賽。今次手球測試賽是首個全運會測試賽,當中的規格都按全國運動會標準進行。
  • 一路走來|源來如此

    好多人問我,作為香港第一個輪椅羽毛球運動員,條路係點樣行出嚟嘅呢?

    坦白講,路途絕對唔簡單。有啲時候,我都好羨慕其他隊嘅年輕運動員,喺成長、發展嘅過程中,有師兄師姐提攜,有前人嘅路徑可以模仿。既然我堅持揀咗一條同人哋唔同嘅路,就要走落去。
  • 訓練心態十年來的改變|一步入魂

    在過去的兩年中,我持續遵循著同一訓練模式,幾乎在95%的比賽中均能突破個人最佳成績。這一切使我不禁回首過去十年的運動生涯,思考過往能力不穩定的根本原因。
  • 生涯第一次帽子戲法兼反勝後感|鈞動敢言

    上一場足總盃八強嘅賽果引起好多話題,亦都令朋友不停咁問我當日嘅感受係點。其實總括嚟講我都係咁樣答,比賽就係比賽,等於普通人返工,每一場波都要搏盡,都要做好自己本分。足球可能有少少唔同,去到比賽某啲階段可能要俾埋條命出去。球場英雄地,勝負可以代表好多嘢。我哋嘅生涯成功與失敗,有時係以我哋嘅榮譽同成就界定。
  • 青訓為本—曲棍球的破局之道|重塑運動

    提到香港的運動發展,曲棍球或許並非首選,但它的故事卻值得一談。作為一項「低調」的運動,曲棍球的影響力似乎總是徘徊在主流之外。雖然香港曲棍球擁有完善的聯賽體系(男子七個組別、女子五個組別,每次mini hockey比賽更動輒吸引數百人參加),這些熱鬧的場面卻僅限於曲棍球圈子內,與公眾的連結相當薄弱。
  • 「心靈夥伴」|淳粹肺噏

    最近,我試用了一款名為「心靈夥伴」的心理輔導機械人。它的外型設計得像個可愛的卡通人物,聲音溫柔得讓人起雞皮疙瘩。一開始,我覺得它挺有趣,像是個不會抱怨的朋友。當告訴它我生活壓力大時,它以一種近乎催眠的語氣說:「深呼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照做了,結果差點把自己憋暈過去。
  • 聽自己的——MIRROR《手印》|動聽皆宜

    04/14/2025 - 17:33 by AL
    真想不到,美式足球(不是欖球!)最近不只出現在一首歌的MV。

    經歷高高低低,近年外界總談論著MIRROR成員各自的發展,雖然吸納眾多忠實粉絲,但網絡上對他們的抨擊有增無減。事實上,有不少成員都透過歌曲抒發自己面對惡意抨擊的鬱悶,但只有這首《手印》才顯示出他們眾志成城,以團隊姿態反撲向上的決心。MV在眾多運動中選擇了美式足球,一種在香港絕對稱得上冷門,卻最能突顯熱血、團隊精神的運動。
  • 《熱血教練》體育與學業兼顧之戰|動映話

    學生運動員如何平衡比賽訓練與讀書課業,常常成為爭論點,有些地方的學校甚至會特設學習水平要求比較低的「體育班」,教育界就此亦有不同正反聲音。2005年由森姆積遜主演、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經典籃球電影《熱血教練》(Coach Carter),主線正是探討學生球員忽視學業的問題,發人深省,其中描寫的「球隊停擺」事件,更曾經是1999年轟動美國的新聞。
  • 【我要上全運】全運群眾賽事七人制足球選拔賽 獲勝球隊將獲提供教練及場地作訓練以備戰全運會賽事

    由中國香港小型足球總會主辦,香港地區體育會聯會協辦,並獲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籌備委員會(籌委會)支持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 – 七人制足球選拔賽,項目準決賽及決賽分別於3月21日及28日晚上於花墟公園足球場舉行。選拔賽設男子18至30歲組別(甲組)及31至45歲組別(乙組),女子則設18至35歲組別。選拔賽為足球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展示技術、合作精神和交流心得的寶貴平台。參賽隊伍感謝籌委會支持及開展「我要上全運」理念,讓球員有機會參加今年由粵港澳三地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 《五十九》|深海郵箱

    由十二月還是大學生的身份轉過來,驟眼已工作了兩個月,日子過得意想不到地迅速。那時還在為能達成學業目標而沾沾自喜,但到穿畢業袍的日子仍有一段距離,感覺不大真實,新的工作已迎面而來。之前打算畢業後能休養幾個月,去旅行、看看書、寫作一番,這些優哉悠哉的幻想卻隨著眼前的機會而消散了。
  • 淺談四徑拍攝|Behind the Shots

    今年進入拍攝四徑第四年,賽制改變對攝影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活動開始前六小時才對外公布出發時間,不但讓挑戰者不能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及計劃行程,其實連攝影師亦同樣受到同等影響。大家只知道在一月二十九號開始,所以一月二十八號傍晚六點已要進入備戰狀態,而最後實際開賽時間為二十九號晚上九點四十四分,所以即使賽事未開始,大家的精神已經累積一定程度的疲累。
  • 棒球學甚麼!溝通・團隊精神|童路不同道

    子喬在馬鞍山長大,自小已經注意到純陽小學的棒球場。看著棒球飛來飛去,不同的人玩得很開心,已令小時候的子喬神往不已。「我們住在馬鞍山,那時星期六上英文班時會經過純陽小學這邊,所以到學校開放日時再來參觀,學校有一些棒球體驗,就讓子喬試試打球及接球,然後他就很喜歡,就來了這裡讀書。」媽媽Julien說。除了棒球外,子喬現時還投入學校的田徑校隊、閃避球校隊、武術班等,Julien形容他像猴子一般,「他非常貪玩,除了一星期三天的棒球訓練,學校還有很多不同課外活動,基本上在上課時間後的星期一至五都有訓練。」
  • 我的T-shirt、衛衣與袋|Road To MARS

    平日打劍以外嘅時間,行街買衫都係我其中一個最鍾意嘅嗜好。中二、三時我鍾意睇日本潮牌如A Bathing Ape、CDG、Original Fake⋯⋯後尾覺得自己好「旺角」,嘗試脫離「旺角」。中四五六開始睇歐美牌子Hollister、A&F、Jackwills;後來到大學,硬係覺得太gentlemen嘅衫好悶,唔太適合我,便留意一啲滑板品牌、帶有街頭風味嘅衫,例如Palace、Supreme、Stussy、Stussy至今仍然係我最鍾意嘅牌子之一。然後受YouTuber Kenijima影響,我開始鍾意睇vintage衫、買band tee、靚洗水嘅牛仔褲!
  • 匹克球在香港 由挑戰自我到以球會友|運動專題

    匹克球近年在國際間逐漸引起關注,美國已有近三千七百萬人打匹克球,連鄰近的台灣亦有匹克球專用場地,但在香港卻是少眾的新興運動。除了Joyce,香港也有一眾喜好匹克球的人在努力推廣,包括前香港網球一姐陳詠悠Venise和匹克球會GC Unions創辦人Ken,他們各自分享了在推廣匹克球運動中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
  • 英國著名網球教練 Dylan Gee訪港|網球全攻略

    英國前職業網球選手兼KOL Dylan Gee,曾在單打和雙打項目中獲得ATP積分。他擁有逾十年的國際教學經驗,擅於將創新方法融入教學中。Dylan的Instagram(IG: Tenniswithdylan) 擁有超過60萬名粉絲,是近年社交平台上成長最快的國際網球教練之一。他熱衷於教練工作,經常在社交媒體分享網球技巧。現居倫敦的他,致力啟發初學者、頂尖青少年和新晉職業選手在球場上追求卓越,將專業的教練技術與提升運動表現的熱忱完美結合。
  • 「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 2025」首與受惠者到啟德體育園欣賞七欖盛事 多項活動共創社區共融新篇章

    中國香港欖球總會舉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賽事於3月30日晚上圓滿結束,而香港賽馬會亦一如既往連續第四年成為「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官方社區合作夥伴,並透過橄欖成長基金新一屆的「賽馬會社區七人欖球計劃」舉辦各種社區活動推廣運動,讓超過一萬名來自不同年齡層、能力和背景的人士親身體驗「七欖」熱潮,計劃多年來逾三萬人受惠。
  • 【我要上全運】各界市民齊聚選拔賽場 爭取代表香港出戰羽毛球圓夢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的羽毛球項目由總會主辦選拔賽,選拔由3月13日開始,並於3月21日假荔枝角公園體育館舉行選拔賽決賽,以決定4個年齡組別的雙打代表及團體代表。現場氣氛熾熱,場邊打氣聲不斷,有全家總動員出動到場支持親人,使參賽者在場上拼盡全力爭奪代表香港出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