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oho

  • 2025全港學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圓滿落幕 參賽人數創新高

    2025年全港學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決賽暨頒獎典禮於5月31號假沙田圓洲角體育館圓滿舉行!今屆賽事一共吸引322支隊伍、超過3100位學生參加,參加人數創歷年新高。賽事由中國香港羽毛球總會主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政府資助計畫支持,今屆為第十五屆賽事,涵蓋全港大專及中小學,為香港唯一跨地域、跨組別的學界羽毛球團體賽。
  • 【我要上全運】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象棋選拔賽 激戰多輪誕生十二位香港代表 年紀最少十三歲

    第十五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的決賽已陸續展開,而國粹之一的象棋亦是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項目之一,將於九月開展決賽,早前香港代表亦在選拔賽中誕生!全運會旨在鼓勵全民參與,而象棋歷史源遠流長,當然不乏民間高手,因此列入群眾項目亦是為了讓更多巿民有機會參賽。
  • 我的欖球人生︱畫觀蒼綠

    05/27/2025 - 16:10 by editor
    我從小接觸不少運動,羽毛球、籃球、乒乓球⋯⋯人愈大,就愈想挑戰新事物。畢業後因緣際會下我接觸到人生上第一個有身體碰撞的運動——柔道;至2018年我更遇上欖球,拓闊了新視野。(題外話,欖球和美式足球形狀類似但是兩項不同的運動!)
  • 練習日記(12/5/2025)︱Road to MARS

    今日有好多外隊嚟咗訓練,因為即將去花劍世界盃上海站比賽,香港較近,又有啲好似我咁嘅高水平劍手,所以部份隊伍選擇嚟香港備戰。隊伍包括中國隊、埃及隊、捷克隊、比利時隊、台灣隊、美國隊和卡塔爾隊。至於點解會想記錄今日呢,因為今期真係諗唔到寫乜,所以試吓寫吓今日囉。可能大家覺得有趣呢!試吓囉!
  • 氹上賊船︱賊船隨筆

    05/27/2025 - 15:58 by editor
    Hello Sportsoho的讀者,第一次見面,多多指教~
    第一次執筆,讓我分享一下被「氹上賊船」的經過。當初學校體育老師游說報名學界比賽時的對話,今天還歷歷在目⋯
  • 失敗後的缺陷分析︱十二門圖

    過去一個月,四場不同強度及距離的比賽——香港三項鐵人短距離亞洲錦標賽、德興亞洲盃個人賽、德興全國混合接力分站賽、成都世界盃賽,反映出現時狀態。我在去年受傷過恢復後,重新投入訓練、比賽,希望盡快回復之前最佳水平,可是最近幾場比賽突顯出現時各項項目的缺陷。但我相信失敗後最重要是分析自己的數據,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不斷嘗試,重新站起來。
  • 嫲嫲︱一波一轆

    那天,我叫了很多聲嫲嫲,拍著她的肩膀,還傻呼呼的在她身旁邊哭邊跟她說話。十分鐘後,直至護士經過,我邊流淚邊問:「咁樣係咪正常㗎?」護士拍拍嫲嫲,叫了幾聲:「婆婆!孫女嚟睇你呀!婆婆!婆婆!」另一位護士摸摸嫲嫲的脈搏,掀開她的眼皮,說:「叫埋其他屋企人嚟。」我顫抖的哭着問:「佢仲聽唔聽到我講嘢㗎?」護士說:「佢仲有好微弱嘅呼吸同脈搏。你有咩想同佢講就講啦!佢聽到㗎。人最後走嘅係聲音。」如是者,我握著嫲嫲的手,跟她聊了三十分鐘。最後一次,玩弄著她「戙篤企」的頭髮和給了她最後一個擁抱。
  • 柔道「大專」︱柔之道

    最近我參加了柔道的「大專」。這不是香港大專體育協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而是一群熱愛柔道的大學生,自發每年合辦的傳統。聽說今年因場地問題一度差點要取消,幸好各校莊員在最後關頭借到嶺南大學的場地,讓比賽能如期舉行。
  • 十三年後的畢業禮︱輝之筆去

    上周末我第一次以主禮嘉賓身份出席畢業典禮,平時我出席運動會較多,這是我畢業十三年後再席出席畢業典禮,在這較隆重的場合,因此講稿我在一星期前已經開始準備,深思熟慮地寫下我想對應屆DSE考生的說話。今期節錄與大家分享:
  • 自己的事自己做︱源來如此

    由成為運動員開始,我就被告知殘疾人士運動發展要靠健全人士持份者去支持,不論財政、行政,還是策劃上,都會倚賴健全人士團體,或者健全人士嘅力量去為我哋爭取以及規劃。喺我超過十六年嘅運動員生涯中,每次遇上各種問題,心裏第一個想法就係:佢哋唔係殘疾人士,梗係唔會明白我哋嘅難處啦?咁點樣制定到真係適合我哋嘅政策呢?
  • 傷患︱鈞動敢言

    傷患係最困擾運動員嘅問題,亦都係必須面對嘅問題。
    我一個月前受到一個我從未遇過嘅膝頭內側韌帶受傷,可以話不幸中嘅大幸,就係冇完全斷晒,而且呢一條韌帶其實會自己隨時間慢慢好返,唔需要做手術。受傷過程唔多講,反而係想講吓當中上到嘅一課。
  • 從阿曼到吉隆坡:突破教與導︱重塑運動

    上年一月中,我第一次踏足西亞國家阿曼首都馬斯喀特(Muscat),參加國際曲棍球協會(FIH)第三級教練資格考試。這裡號稱世界第三靚夜景之餘,還有令人一世難忘的經歷——與世界各地教練交流學習。
  • 《六十一》︱深海郵箱

    七月要行畢業禮了,教練問那重要嗎?他當時退役後才重返校園,讀大學時也是成人學生,對畢業典禮卻沒有什麼憧憬,最後並沒有出席畢業禮。對於教練的話,我總會深思,畢竟他是個很率直的人,邏輯感很強,很多時說話讓人忿怒,但回頭冷靜過濾一下便發覺箇中道理,發人深省。於是,我思考自己對畢業禮的嚮往是我崇尚儀式感嗎,還是沈積著其他原因呢。
  • 香港有冇「慢活」?︱淳粹肺噏

    「仲有兩分鐘!」地鐵站內,穿高跟鞋的OL邊跑邊撳電話,手袋勾到閘機也不理會,這幕幾乎每日都上演。直到上週,澳洲來的朋友呆望銅鑼灣人潮問:「點解你哋連落雨都行得快過人?」我才發現,這座城的「快」,早已是集體肌肉記憶。
  • 德信手球兄弟班 由爭入精英賽到爭逐全港冠軍︱學界特輯

    林灝邦(Brian)於2015-16學季,以球員身份助馬鞍山的德信中學奪得沙西區手球冠軍,重返精英賽,八強遇上最終冠軍英華書院而止步。打而優則教,Brian於理大畢業後回母校,擔任其恩師、創立德信手球隊的陳震宇老師的副手,2018-19年球隊首闖精英賽四強,最後以校史最佳成績的亞軍完成。疫情後Brian正式接掌帥印,上屆及今屆分別奪殿軍及季軍,今屆四強戰硬撼連續兩屆冠軍男拔一役,一度領先最終被反勝並僅負兩分,讓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