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坐定唔出聲,到底為乜? ── 內觀襌修體驗 去年十月,我參加了一個內觀禪修營,你能想像嗎?連續十日遠離「俗世」,不用電話不上網,不和人聯絡也不說話,每朝四時半起床,一直靜坐到晚上……聽起來好像很瘋狂,但這經驗,卻讓我終於能好好地從內看到自己。
天,我犯了所有瑜伽的戒! 瑜伽不就是拉筋運動嗎?還能有什麼戒條可犯? 我的上一篇文章(見《運動版圖》第162期<瑜伽是運動嗎?>)討論到,與其說瑜伽是種運動,不如說它是一種帶着覺察的生活方式,目標是讓人更能夠安住當下。用古籍《瑜伽經》的語句來説,是「讓心念受控而止息」。今次我們來談談具體執行的方法,和我一次次的失敗過程⋯⋯
瑜伽是運動嗎?︱大智若瑜 一講「瑜伽」這兩隻字,你立刻想到什麼呢?是不是高難度動作,如頭倒立、拱橋、以雙手支撐身體的平衡動作等等?現代的瑜伽彷彿成為了一種如體操般的運動,講求高度柔軟性、穩定性及肌肉強度,有些人亦會以一種突破身體極限、向高難度挑戰的心態看待瑜伽。但同一時間,我們又看見有人練習瑜伽,是為了追求內心平靜、放鬆,甚至有醫學研究發現,瑜伽結合正念活動,有助癌症患者的康復進度。假如瑜伽純粹是一種身體運動,又如何帶來內在平靜?這之間似乎存在矛盾,有見及此,筆者希望就自己所了解,為讀者們提供一些不同角度。
Dorothy Hung - 運動虛擬時代 香港第三波疫情逐步放緩,政府放鬆防疫政策,跑手在8月底又可回復無口罩跑狀態,只是疫情零星個案和限聚令仍在,各跑手仍未能聚集一同跑步,因此個人跑前跑後仍建議戴回口罩,保護自己,甚至繼續跑在人少的時間及地點,強身健體。
瑜伽導師推介書單 三度爆發的疫情令大眾再次在家工作,好好把握時間,為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打好底」,迎接更艱難的未來。這次找來3位愛看書的瑜伽導師,分享一下她們的書單。出奇地,沒有一本是研究瑜伽體式,那瑜伽導師們會看哪些書呢?